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與信仰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與信仰

理性與信仰是西方文化的兩大元素,也是西方哲學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一條重要線索。信仰的確定性是從笛卡爾到黑格爾的近代哲學家所面對的重要問題。《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與信仰》從本體論證明、宇宙論證明、目的論證明等方面論述了理性主義的證明之路及其困境。從《聖經》、經驗、神跡等方面論述了信仰主義的啟示之路及其困境。最後檢討了理性與信仰在近代哲學中的張力與和解。

基本介紹

  • 書名: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與信仰
  • 作者:李勇 著
  • ISBN:978 751 611 6111 
  • 類別:人文
  • 頁數:243
  • 定價:47.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1
作者簡介,目錄,書摘,

作者簡介

李勇,1969年生,遼寧錦縣人。先後畢業於遼寧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南開大學哲學系,現為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暨永惺佛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學術領域:中國佛學、宗教哲學。著有《三論宗佛學思想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啟蒙與宗教
一 雅典與耶路撒冷
二 懷疑主義的挑戰
三 信仰的確定性
第二章 理性與證明
第一節 啟蒙理性與證據主義
一 證據主義
二 理性真理
三 上帝存在的證明
第二節 本體論證明
一 本體論證明的傳統
二 本體論證明的近代形式
三 本體論證明的理論困境
四 黑格爾對本體論證明的重建
第三節 宇宙論證明
一 宇宙論證明的傳統
二 宇宙論證明的近代形式
三 宇宙論證明的理論困境
四 黑格爾對宇宙論證明的重建
第四節 目的論證明
一 目的論證明的傳統
二 目的論證明的近代形式
三 目的論證明的理論困境
四 黑格爾對目的論證明的重建
第三章 啟示與信仰
第一節 理性的局限與信仰主義
一 信仰主義
二 啟示真理
三 上帝存在的不可證明性
第二節 《聖經》
一 啟示與《聖經》
二 對《聖經》的確信
三 對《聖經》的質疑
第三節 經驗
一 啟示與經驗
二 對經驗的確信
三 對經驗的質疑
第四節 神跡
一 啟示與神跡
二 對神跡的確信
三 對神跡的質疑
第四章 理性與信仰
第一節 理性與信仰的劃界
一 自然之光與內在之光
二 信仰與哲學
三 確定性與概然性
四 信仰與知識
第二節 信仰與理性的統一
一 哲學與神學
二 宗教與道德
三 哲學與宗教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書摘

2.萊辛
萊辛一直努力想要把握宗教真理的確定性,這一點清楚地表現在萊辛賦予宗教或者神學真理意義這個事實上。②他說:有什麼比使自己確信自己的信仰更加必要,有什麼比不曾事先檢驗的確信更不可能成立呢?③
萊辛與笛卡兒一樣生活在一個懷疑主義盛行而且人們的認識出現危機的時代。不同之處在於,笛卡兒關注真理的形式問題,而萊辛主要關心真理的最重要的類別,即神學真理。在18世紀,人的主觀,也就是人的開展認識活動的理智已經成為衡量被認識的事物,也就是存在的標準,關於實在的真理取決於純理性認識的本質所給予的界定。④如何獲得宗教信仰的確定性是萊辛一生關注的重要問題,萊辛認為有兩種真理:理性真理與歷史真理,其中理性真理具有確定性,而歷史真理不具有確定性:
萊辛也表達了基礎主義的認識論原則,因為只有理性真理才具有必然性:在一個命題中,當我們不可能懷疑謂語蘊涵於主語之中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確定性。若主語和謂語以一種必然性的聯繫合為一體,則這種主語、謂語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受到懷疑的。必然性是理性真理要具備的主要性質,是讓理性真理得到確定性和不可懷疑性的東西。如果說一個真理(或者一個表明自身具有真理值的命題)已經表明是必然的,這是因為它的內部含有明顯的不可否認的標誌,這些標誌迫使意識肯定或者否定它的真理值。這種認識上的“自足性”和“自明性”就是理性真理,它就是必然性真理的內部真理。既然理性真理必然合乎理性,它就不會發生變化,因而它不可能生成於變化的時間之中。在這樣一樣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理性真理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是永恆的。而且,既然理性真理適用於一切問題和一切時代,那么理性真理就可以說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一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事物就是實在內部的本體或形而上的結構。理性真理最後是可以為我們認識的,原因就是它們會把自己昭示給人的純粹理性面前,而人的理性則會在認識活動之中通過理智抓住理性真理內部真理的實質。必然性、內部真理、普遍性、永恆性、不可變化性、理性及形上學性,這些構成了理性真理的形式本質。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