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師群體研究(1912-1937年)》是一部出版的論文,作者是岳紅廷。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關鍵字,
基本信息
論文名稱: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師群體研究(1912-1937年)
論文作者
導師:田濤指導
學科專業:中國近現代史
中文摘要
鄉村國小教師是伴隨著近代新式學校教育制度在中國鄉村的確立而逐漸形成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一方面,國小教師是近代鄉村教育的主體,也是鄉村基層教育的主要實施者。鄉村國小教師的存在狀況,直接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在鄉村社會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作為鄉村社會的一部分,鄉村國小教師也以其獨特的方式作用於鄉村社會,直接促進了近代鄉村社會的復興及發展。對該群體的研究,不僅有助於加深對近代華北鄉村教育的認識,而也有助於揭示該群體在近代鄉村社會變遷中的作用。 鄉村國小教師群體的興起及發展與鄉村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本文對華北鄉村國小教師的考察也是多角度的,不僅包括該群的規模、結構特點、經濟生活、執業活動,還包括鄉村國小教師與鄉村社會的關係等方面。此外,鄉村國小教師的發展是以鄉村國小教育的發展為依託的,故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育的發展也是本文考察的一個重要方面。 隨著學校教育在華北鄉村社會的確立,華北鄉村國小教師群體逐漸形成,但在華北鄉村國小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群體在數量上始終未能滿足學校及鄉村社會的需要。研究表明,在華北鄉村,絕大數的國小是1校1師的比例結構,在未能設立國小的鄉村,教師缺乏也是制約學校設立的主要原因。從結構特徵方面來分析,華北鄉村國小教師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以本縣籍人居多的年齡多為20—30歲的年輕的以男性為主體的群體。在學歷背景方面,該群體經歷了新舊轉型的過程,尤其是民國成立以後,各類新式學校畢業生逐漸發展成為該群體的主體,同時,也呈現出來源複雜、學歷背景參差不齊的特點,特別是大量僅具有簡易師範訓練的人員成為國小教師的主體,顯示出這一職業群體的過渡性特徵。 無論執業狀況還是生存狀況,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師的處境都頗為艱難。因教學環境及設備的簡陋以及教材、教法等問題的制約,鄉村國小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時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還常常面臨職業無保障等困難,因此多數國小教師只將供職於鄉村國小作為維持生活的一個無奈之舉。此外,待遇微薄也是制約鄉村國小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師薪金待遇極其微薄,不及城市國小教師、各縣基層教育行政人員和城鎮工人薪金收入,僅高於鄉村塾師及農村僱工的收入。微薄收入,使得華北鄉村國小教師難以維持家庭日常基本生活需要,更不能維持教師基本的“體面”生活,因而國小教師對生計問題終日憂思。近代華北鄉村國小教師在執業過程中,還常常受到塾師及鄉村民眾的干擾,塾師憑藉其對鄉村社會特有的適應性不斷設墊,鄉村社會民眾在塾師和教師二者的抉擇中更多的傾向塾師。多種因素互動作用使得鄉村國小教師在鄉村社會的處境異常艱難。 作為鄉村社會的一份子,鄉村國小教師與國家及鄉村社會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一方面,近代鄉村國小教師是在政府興學政策的推動下逐漸形成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可以說,鄉村國小教師一切權利的保障要依靠政府。另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鄉村國小教師又直接面對廣大鄉村民眾,教師發揮效用與否及發揮效用的大小,不僅僅取決於教師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大小,在某種程度上也取決於鄉村民眾對鄉村國小教師的態度。因此,鄉村國小教師又不得不積極謀求鄉村社會的支持。這樣,鄉村國小教師既是政府的代言人又必須服務鄉村社會。教師與國家、鄉村社會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伴隨教師群體發展的始終。
關鍵字
華北;鄉村國小教師;鄉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