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

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

《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是2005年10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子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
  • 作者:周子峰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
  • 頁數:329 頁
  • 定價:32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5250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廈門位於中國福建省東南部,是該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閩南的區域經濟重心。明初江夏侯周德興為配合海防需要,下令修築廈門城,開啟了廈門的歷史。明中葉以後東南地區私人海上貿易勃興,廈門開始從軍事據點演化成貿易重鎮。明末鄭成功占據廈門作為抗清基地,其後清廷平定台灣,劃定廈門為閩台貿易的重要樞紐,奠定廈門與台灣之特殊關係。至《南京條約》簽訂,該地被劃為通商口岸,容許外人在廈門進行通商及傳教活動。1895年日本割占台灣,從此廈門失去台灣對外貿易轉口港之地位。但由於東南亞殖民經濟之發展,對勞動力需求方殷,廈門因此成為人力輸出港,變為閩省華橋集散地,刺激了廈門的城市發展。廈門之興起標誌著中國從陸地走向海洋之發展趨向,具有“海洋中國”城市發展之特點,深富研究價值。
《專門史學術文粹: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考察歷史與地理因素對20世紀初廈門城市發展的影響;第三章就人口流動(人)、資金流動(財)、物資流動(物)三方面,討論對外經濟發展與廈門城市發展之關係;第四章討論市區發展、人口結構與區位分布等城市內部結構問題;第五章以廈門商會研究為切入點,分析廈門城市變遷時期的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化;第六章從廈門三大姓、籍民問題及角頭好漢三個社會現象,考察近代廈門民間社會之變遷;第七章為結論,對近代廈門城市發展予以全面評價。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近代廈門城市發展之背景
第一節 廈門之自然地理環境及其腹地
第二節 明代廈門之崛興
第三節 清代“廈門網路”之構成
第四節 西力衝擊下之廈門
第五節 19世紀下半葉廈門之對外貿易
第六節 總結
第三章 廈門經濟網路之演進
第一節 王口通商後西力對廈門經濟網路之影響
第二節 網路內之人口流動
第三節 網路內之資金流動
第四節 網路內之物資流動
第五節 廈門對其內陸腹地之經濟影響
第六節 總結
第四章 市區發展、人口結構與區位分布
第一節 明清時期廈門都市之初步發展
第二節 20-30年代的廈門市政建設運動
第三節 人口結構、特質與分布
第四節 產業結構與分布
第五節 市政改革對廈門市區生態環境之影響
第六節 總結
第五章 商人與廈門社會:以廈門商會為個案考察
第一節 商會成立前廈門之商人組織概況
第二節 廈門商務總會之成立及其運作(1904-1910)
第三節 商會與辛革命交夕的城市民眾運動
第四節 商會與辛革命
第五節 軍閥政權下的廈門商會(1914-1926)
第六節 廈門商會與民族主義運動
第七節 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廈門商會(1927-1937)
第八節 總結
第六章 廈門民間社人之變遷:以廈門三大姓、籍民問題及角頭好漢為中心
第一節 廈門三大姓
第二節 籍民問題
第三節 角頭好漢
第四節 總結
第七章 結論
徵引書目
後記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