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吳昌碩篆書心經

近代吳昌碩篆書心經

《近代吳昌碩篆書心經》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振中,陳政

基本介紹

  • 作者:邱振中、陳政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頁數:49 頁
  • 定價:27.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025900
  • 叢書: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內容簡介
吳昌碩與篆書《心經》 謝萌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書法家、篆刻家、畫家。他的篆書書法,是“一座幾乎無法逾越的高峰”(《中國書法史清代卷》)。他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於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字蒼石、昌石、昌碩等,號缶廬、缶道人、老缶、苦鐵等,浙江安吉人。他早年隨晚清經學大事俞樾學習辭章、訓詁,又在書法家楊蜆門下學習金石學和書法,而他與金石收藏大家、學者、篆書名家吳大澂的交往更幫助他打開了眼界,在詩詞、篆刻、書法、繪畫各方面都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晚年住在上海,以鬻書、畫、印為生,在這三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是開宗立派的大家。 吳昌碩的書法以篆書成就最高。他30多歲時就開始臨習《石鼓文》,此後竟終身不輟。他的成就在於將《石鼓文》寫出自己的獨特面貌,渾厚華滋,蒼茫雄強,成為篆書的一個新境界。《石鼓文》是先秦大篆書法的代表作,它的風格是古樸...(展開全部) 吳昌碩與篆書《心經》 謝萌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書法家、篆刻家、畫家。他的篆書書法,是“一座幾乎無法逾越的高峰”(《中國書法史清代卷》)。他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於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字蒼石、昌石、昌碩等,號缶廬、缶道人、老缶、苦鐵等,浙江安吉人。他早年隨晚清經學大事俞樾學習辭章、訓詁,又在書法家楊蜆門下學習金石學和書法,而他與金石收藏大家、學者、篆書名家吳大澂的交往更幫助他打開了眼界,在詩詞、篆刻、書法、繪畫各方面都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晚年住在上海,以鬻書、畫、印為生,在這三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是開宗立派的大家。 吳昌碩的書法以篆書成就最高。他30多歲時就開始臨習《石鼓文》,此後竟終身不輟。他的成就在於將《石鼓文》寫出自己的獨特面貌,渾厚華滋,蒼茫雄強,成為篆書的一個新境界。《石鼓文》是先秦大篆書法的代表作,它的風格是古樸典雅,嚴整大方。自從唐代此作出土,歷代不斷有人師法,而尤以篆隸復興的清代為盛。但是,若論將《石鼓文》寫出自我面貌,卓然自成一體,成就一代宗師,則無人能望吳昌碩之項背。吳昌碩的成功在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專注。他窮一生的精力臨習《石鼓文》,前後50餘年,孜孜不倦,心無旁騖,這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長年累月地練習,這篇範本的文字內容、筆法規律、結體特徵、章法布局全都爛熟於胸。到了晚年,動作的熟練已經內化為他的第二天性,行筆完全沒有刻意的控制都合規中矩,進入到了“無意於書”的境界,這才鍛造出他獨有的既輕鬆隨意,又凝重堅實的筆畫。其次是求變。長年的學習並非述而不作,複製古人的簡單模仿,而是古為今用、借古開今的創造性學習。他將《石鼓文》的筆畫線條加粗,同時將原作嚴謹單純的筆畫轉化為變化豐富的筆法,起筆、收筆的動作微妙變化形成豐富的趣味,偶爾出現的漲墨、枯筆更加強了這一特點。他還將《石鼓文》方正嚴密的結構改造為舒展生動,他伸展了字的高度,提高了字的重心,加強了上緊下松的對比,加強了字左右結構的高低錯落,筆畫穿插借讓的地方也更巧妙安排。他還將《石鼓文》疏朗的字距擠壓緊密,形成了茂密崢嶸的章法布局特點。所有這些變化綜合在一起,形成了吳昌碩自己的《石鼓文》,這是一種宏偉風格的篆書。 本書為吳昌碩篆書《心經》十二條屏,正文篆書263字(不含重文6字),行書款46字,每屏高132.5厘米,寬30.2厘米,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可稱《心經》,是佛教重要的經典。這部經是佛教三藏中的核心,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一樣。收於大正藏第8冊。心指心臟,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經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全經舉出5蘊、3科、12因緣、4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心經》在中國流傳的有多個譯本,此作書寫的是最為流行的唐僧玄奘譯本。這件作品作於1917年吳昌碩74歲時,是他書法風格成熟時期的晚年佳作。這幅作品是吳昌碩以自創的《石鼓文》風格進行書法創作的典型實例。作品中有很多字是《石鼓文》原文中沒有的,但他能以自己對《石鼓文》結字規律的理解,將這些字安排得妥貼安穩,整幅字型天衣無縫。他在款識中提到鄧石如的篆書用筆“剛柔兼施,虛實併到”,這是吳昌碩自己孜孜追求的境界,其實他這幅作品恰好能以這8個字來形容。此作品筆法蒼勁老辣,筆畫厚重堅實,這是“剛”的一面,而細察筆畫起筆收筆處,又隨機變化,豐富多樣,行筆也全無凝滯,而是舒展輕鬆,這是“柔”的一面。穩重厚實的筆觸是“實”,偶爾出現的枯筆飛白是“虛”。這種“剛柔兼施,虛實併到”正是吳昌碩篆書的典型特徵。在結構上,大篆書體不像小篆那么嚴格平整,偏旁部件的搭配自由度較高。吳昌碩把左側部件降低,右側部件抬高,形成錯落有致的效果。此外,每個字結構中間較緊密,部件交界處交錯挪讓,四周外向的筆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