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是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國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
- 作者:常國良
-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811291056
- 定價:55 元
《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是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國良
《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是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國良...
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 《近代上海商業教育研究》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常國良。
故近代國際間之戰爭莫不以經濟實力為基礎。而持久戰之決勝,尤舍此莫屬。竊嘗論之,一國之經濟實力能否充裕,金融之機構能否健全,商業之發展能否進步,工業之製造能否改良,每基於該國人士對於經濟金融商業財政學術研究之結果如何。學者以其所學,致力於某種問題之研究,發揮其對於該項問題之意見,或介紹世界經濟之新...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文創商業研究所是由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與太平洋集團攜手共同合作發起成立的,隸屬於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它的成立正是順應了時代對文創的需求,以“創新突破 跨界融合 助推升級”為核心價值,企業文化創新相關課題研究,為我國文化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培養各類文化創新專門人才,為我國文化...
研究銀行業、鐵路運輸業等經濟部門與商業的關係,論述商業的經驗,就國民生計艱難的現實問題發探討救濟的良策,並刊載有論述中國古代的商業文化的相關文章。該刊對於研究近代上海商科教育的發展、商業函授學校的沿革以及近代商業函授學校的組織結構、運作模式、教學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史料參考價值。
《“美麗經濟”:近代上海化妝品業研究(1903—1949)》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1903—1949年上海化妝品工業的發展歷程,明晰不同時期的發展特色和運營方式,探究20世紀商業發展與消費文化之間的關係。本書從長時段考察近代化妝品業的歷史演變及其規律,系統概括出其產生髮展的內在...
在商業史研究方面,上海學者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上海百貨公司等編寫的《上海近代百貨商業史》(1988年),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編的《上海近代五金商業史》(1990年),應飛主編的《上海糧食志》(1995年),朱國棟、王國章主編的《上海商業史》。在從事商業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的同時,上海商業...
近代中國商業發展與消費習俗變遷 期待中國近代鄉村經濟史研究向縱深拓展 鄉村視野下的近代中國社會變遷 清末直隸農會 清末廣東農會 清末全國農務聯合會 經元善與晚清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 張謇的慈善公益思想與活動 開拓近代中國商人文化研究的初步構想 近代上海商人文化的特徵 清末民初政治改良與商業發展關係論說 探尋商會“...
1920―1930年代上海金融業對信用管理的提倡 和徵信機構之出現 老上海商業文化與近代上海城市社會生活 上海大學與非基督教運動 上海大學與教育革新 中國共產黨決策進軍1930年代電影界的歷史語境 劉湛恩與上海抗日救亡運動 上海解放初期對外來流動人員的管理 1949―1956年上海的港口發展 黨的幹部交流制度演進的歷史考察 “三...
《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變遷》是2010年6月1日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上海親職教育的近代變遷》從上海近代社會的變遷入手,討論上海城市家庭的變遷,指出政治變革、西學東漸、城市化和商業化、移民過程是上海城市近代家庭形成的基本動因。在此基礎上,闡述了上海家庭近代轉化的兩條途徑,即...
出版專著有《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傳統與近代的二重變奏——晚清蘇州商會個案研究》(與馬敏合著)、《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商業革命中的文化變遷——近代上海商人與海派文化》等,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社會...
長期以來主要從事於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主要貢獻 歷年來出版著作主要有《中國經濟思想史簡明教程》(財經研究叢刊)、《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簡史》(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國經濟史學要籍介紹》(雲南人民出版社)、《商業經濟思想史》(經濟管理出版社)、《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經濟思想簡史》(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前身為建立於1921 年的國立東南大學銀行系,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最早創設的金融學科之一,學科創始人楊蔭溥、朱斯煌等教授為近代中國金融學的奠基人。建國後,彭信威、劉絜敖、朱元、吳國雋、王宏儒、龔浩成、謝樹森、王學青、俞文青等資深教授均對新中國金融高等教育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1998 年,為了...
第一章追本溯源:上海古代廣告 第一節上海古代廣告的源起 第二節古代廣告的發展歷程:先秦至晚清 第三節江浙地區及上海古代廣告活動 第二章紙上推銷術:商業報刊與廣告 第一節近代都市的開埠與報刊興起 第二節上海近代報刊廣告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新中國的報刊廣告發展 第三章以刊養刊:上海的期刊與廣告 第一節...
《民國時期上海回族商人群體研究》筆者選取上海為研究對象,可以更為全面地揭示近代以來,在中國近代化程度最為突出的地區,回族商人的發展變化。上海回族商人群體面對近代化的衝擊,商人的結構、商業發展、商人組織、經營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來勢洶湧的近代化面前,中國傳統社會開始通過不斷的調適來適應這種衝擊。然而...
除了美術教育,上海美專還設有音樂部,並成立各種文學社和戲劇社團。上海美專具有反帝愛國光榮傳統。九一八事變之後以後師生義演、義展、義賣,自辦畫報,進行反帝愛國宣傳。解放戰爭期間,學校的漫畫宣傳隊,多次出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示威遊行隊伍中。辦學之初遇風波。周湘是近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正規的美術...
論上海文化的三重構造 贖買二十年與資產階級身份:1957年有關私營工商業改造的一場爭論 圓桌對話 城市史回望與新上海史書寫 都市人文 清末上海教育改革研究 蘭心大戲院研究的可行性 蘭心大戲院與中國音樂——通過中外報刊檢視中西音樂交融的舞台形象 金兆梓及其史學 當代聚焦 周璇:“何日君再來?”——20世紀中國流行...
例1:費成康:《葡萄牙人如何進入澳門問題辨證》,上海《社會科學》1999年第9期,第10頁。例2:蔣永敬:《孫中山先生晚年北上與廢約運動》,台北《近代中國》第152期,2002年12月,第28頁。例3: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調查部:《十年來上海現金流動之觀察》(二),《銀行周報》第16卷第41號,1932年10月25日。例4...
上海“摩登”:新中國建設初期的設計史樣本——關於1950-1960年間上海設計史實的片段考察 蔡振華和他的設計 海派文化與上海設計——關於《上海海派設計史》的研究與寫作思路 發展上海時尚產業,培養創意設計人才 都市設計教育 近代上海商標設計中的視覺元素構成分析 上海月份牌畫廣告的商業藝術魅力和文化意蘊 月份牌廣告的...
2 宋漢章與上海銀行業 3 四明銀行:旅滬寧波人的銀行 三 寧波人與上海金融業 1 寧波人——“浙江財團”的支柱 2 鞏固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 3 促使金融資本家集團的形成和成熟 第四章 “無寧不成市”:寧波人與上海近代工商業(上)一 寧波人與上海的商業貿易 1 在對外貿易中左右逢源 2 在新式商業中長袖善舞...
第一節 為什麼要研究企業員工的社會資本 ...3 第二節 在定量分析時為何採用近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數據 ...6 第三節 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和主要觀點 ...7 第四節 本書的整個研究圖景和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員工社會資本的理論回顧 ...
上海市徐匯中學是上海市科創特色高中,徐匯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上海市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完中之一,創辦於1850年,有“西學東漸第一校”“中國各種學堂之標準”之美譽,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創生諸多學科課程分學科教學班級授課制的新式學校,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開設語數外基礎課程、理化生音體美等科學...
他創辦中國第一家教育基金會——清寒基金會,獎掖化學化工專業優秀學生和名牌中學化學成績優秀者。1933年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工業安全》雜誌,關注安全問題。此外,他還資助了一批大學、大專、中學、醫院等文教衛生單位。其他滬商也有相當突出的表現。上海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帶動了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全面發展,也推動...
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會計師事務所、跨國公司和大中型工商企業、商業銀行、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等等。研究生教育 博士研究生 商學院世界經濟博士點於1981年開始最早在國內招收國際金融方向博士研究生。1996年列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已故著名國際金融專家陳彪如教授是該博士點的奠基人。多年...
11月又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改為國立商業專科學校,增設合作金融科,聘請侯原培任校長,修業年限改為3年。1942年8月,國立商業專科學校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升格為國立商學院。由程瑞霖任院長,設會計統計、銀行、工商管理、土地經濟等系及計政、合作兩個專修科。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上海商學院重新回到了國民政府...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的前身是建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是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1905年,南洋公學劃歸商部,改名為高等實業學堂。學校前身 南洋公學(1896-1904):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這是...
商務印書館榜上有名,主要遺存包括總廠舊址:藏版房;發行所;第五印刷廠舊址(虹口分店);廣州分館;檔案、歷史照片;部分舊設備現存於中國印刷博物館和上海歷史博物館;出版物。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理由:我國第一家現代出版事業機構,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