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陽石,一個古代的歷史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迎陽石
- 時期:元、明朝年代
- 地點:石岐南門三級石一帶
- 也稱:迎陽山
遠在,,還是浩瀚的海。因此,海寇經常出沒,打家劫舍,搜刮民間財物。至明成化年間,憲宗皇帝朱見深授命張通為巡海都督。於是,張通帶領官兵人馬,巡海至香山之濱石岐三級石附近,見有小山崗,東西南三面臨海,東望獅子洋,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就此安營。天拂曉,張通慣于山下大石盥洗、靜坐,曙光從獅子洋水平線上冉冉初升,照臨此石。都督精神為之大振,即手執戰戟,在大礁石上奮力劃寫“迎陽”二字,字型大約有丈余,氣宇豪邁,後人將字鑿深,稱之為“迎陽石”。石背之山崗,。
清代康熙元年,一次颱風侵襲,迎陽石旁邊古榕被摧折,大石亦撲於地,與原形有異。民國8年(公元1919年)香山縣公署知事林正銓修復此石舊觀,迎陽石旁之縫隙也自然生長出龍眼樹一株,聳於石上,蔚為奇觀,遊人絡繹不絕。不幸的是,這塊經歷風霜世故的迎陽石,在1967年被毀,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