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葉,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的葉。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小便淋痛,外陰瘙癢,腫毒惡瘡,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迎春花葉
- 別稱:金腰帶葉、小黃花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捩花目
- 科:木犀科
- 屬:素馨屬
- 種:迎春花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肝、胃、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感冒發熱,小便淋痛,外陰瘙癢,腫毒惡瘡,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迎春花莖葉、水荊芥、車前草各1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2、治口腔炎:迎春花葉6-9g。水煎服。(《中國藥用花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迎春花,又名金梅、黃梅、陽春柳、四方消。落葉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翼。葉對生,三出複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mm;小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卷;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cm,寬0.3-1.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生小葉片長0.6-2.3cm,寬0.2-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近圓形。花單生於去年生小枝的葉腋,稀生於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花梗長2-3mm;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cm,花冠管長0.8-2cm,寬3-6mm,向上漸擴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cm,寬3-6mm,先端銳尖或圓鈍;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各地有栽培。
性狀鑑別
葉多捲曲皺縮,小葉展平後呈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1-3cm,先端凸尖,邊緣有短睫毛,下面無毛,灰綠色。氣微香,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1、《綱目》:“治腫毒惡瘡。”
2、《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發汗,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