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迴攻擊是繞向敵人翼側或後方進行的攻擊。是攻擊中常用的一種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迂迴攻擊
- 定義:繞向敵人翼側或後方進行的攻擊
目的是尋找敵薄弱部位實施攻擊,以割裂敵防禦體系,打亂敵作戰部署,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協同正面攻擊部隊和其他部隊圍殲敵人。迂迴攻擊,在古代戰鬥中已廣泛運用。中國春秋初年的北制之戰中,鄭莊公遣大夫祭足、原繁、泄駕率三軍作正面抗擊之勢,令公子曼伯、子元率師一部秘密迂迴至燕軍側後的北制(今滎陽汜水鎮),從其背後發起突襲,大敗燕軍。時人因燕軍之敗而有“不備不虞,不可以師”的說法(《左傳・隱公五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迂迴攻擊被普遍運用於戰術行動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革命戰爭中,廣泛採取迂迴攻擊行動,對殲滅敵人起了重要作用。組織實施迂迴攻擊,須及時準確地查明正面和縱深敵情、地形,正確選定迂迴方向和路線;周密組織協同,組織必要的火力支援;隱蔽突然、出其不意地行動,及時果斷地處置各種情況。迂迴攻擊的路線,通常選擇在敵人防禦部署的翼側或戰鬥隊形的較大間隙。可實施一翼或兩翼迂迴攻擊,使用的兵力可以是一部,也可以是主力。迂迴攻擊有時不易得到正面攻擊部隊火力的直接支援,要求迂迴攻擊部隊具有快速機動力、突擊力和單獨完成任務的能力,並能夠與正面部隊、縱深機降分隊保持協同。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