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製劑學

農藥製劑學

叢書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 農業出版社: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農藥製劑學
  • 作者:王開運
  • ISBN:9787109140240
  • 類別:理科工程技術
  • 頁數:293
  • 定價:29.50元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8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重量:0.481kg
  • 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5.2 x 19.4 x 1.2 cm
內容介紹,目錄,文摘,

內容介紹

《農藥製劑學》是為製藥工程專業農藥製藥方向設立的一門專業課,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農藥製劑製造的基本原理、助劑的類型和作用、製造工藝、質量要求、混合劑的研發和成品包裝等。
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是既要生產更加安全的農產品,又要建立優良的農業生態環境。因此,21世紀的農業生產對農藥的品種、劑型和使用的要求更加嚴格。長期以來,在我國農藥劑型中占較大比例且嚴重污染環境的粉劑已基本停產,可濕性粉劑和乳油等易對環境污染的劑型正不斷被改進,或被水基化和環保型劑型所取代。發展農藥新劑型和新助劑,逐步改善我國的農藥劑型結構,不斷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是農藥製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農藥混合劑是我國農藥發展中的一大支柱,由於我國農藥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世界上新農藥開發也越來越困難,發展混合劑是延長農藥使用壽命、改善套用特點和彌補農藥需求與開發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同時,混合劑的研發也極大拓展了農藥製劑學的研究領域。已開發國家也十分重視農藥混合劑的研發和使用,日本、美國和歐盟的國家,農藥混用或混合劑的套用十分普遍。農藥商品包裝也已成為農藥製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適度包裝、包裝材料與農藥劑型特點相配套,更加有利於農藥的安全儲運、成本降低和污染減少;個性化的包裝有利於指導農藥的使用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因此,其內容也應是農藥製劑學所涵蓋的。為方便教學,各章內容後面配有相對應的思考題,書末列有相關附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農藥劑型加工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農藥加工的意義
一 農藥劑型加工的意義
二 選擇農藥劑型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農藥加工的基本原理
一 農藥分散度
二 農藥分散度對農藥性能的影響
三 農藥加工中的潤濕原理
四 農藥加工中的分散原理
五 農藥加工中的乳化原理
第三節 農藥加工的發展趨勢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農藥助劑
第一節 農藥助劑的作用
第二節 農藥表面活性劑的套用基礎
一 表面活性與表面活性劑
二 表面活性劑應具備的條件
三 表面活性劑的基本特徵
四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
第三節 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能
一 農藥表面活性劑的結構和性能
二 潤濕作用
三 分散作用
四 乳化作用
五 增溶作用
六 起泡和消泡作用
第四節 農藥助劑的種類
一 乳化劑
二 潤濕劑和滲透劑
……

第三章 農村製劑技術

第四章 農藥混合劑

第五章 農藥商品的包裝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著作權頁
2.離子對吸附 表面活性劑離子吸附於具有相反電荷的、未被反離子所占據的固體表面位置。
3.氫鍵形成吸附 表面活性分子或離子與固體表面極性基團形成氫鍵而吸附。
4.π電子極化吸附 分散劑分子中含有富電子的芳香核時,與農藥原藥和(或)載體表面的強正電性位置相互吸引。
5.色散力(引力)吸附 分子間的色散力,任何情況都存在。
6.憎水作用吸附 分散劑的親油基在水介質中易於相互聯結形成憎水鏈,並與已吸附於表面的其他表面活性劑分子聚集而吸附,即以聚集狀態吸附於農藥或載體表面。
(三)分散粒子的表面電荷
在農藥用表面活性劑中有一大批離子型分散劑,它們除具備上述各種吸附性能外,另一重要特點是使分散粒子帶上負電荷,並在溶劑化條件下形成一個靜電場。這時帶有相同電荷的農藥粒子間相互排斥,導致分散體系破壞過程減緩,從而提高分散體系的分散作用和物理穩定性。這在製備農藥水懸劑(SC)、油懸劑(OF)、可濕性粉劑(WP)、水分散粒劑(wG)和乾懸浮劑(DF)等選擇分散劑時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以水為分散介質的體系中分散,主要是電荷效應。如果鹽濃度增大,則電荷效應減小,而吸附層效應增大並起主要作用。對於非水介質的體系,不論粒子濃度高低,也不可忽視電荷效應。當電位達到數十毫伏以上時,可形成穩定的分散體系,粒子濃度增高,吸附層效應變大。
分散固體物質必須從外部對其做功,以克服其分子間力。在外力作用下,固體先發生變形,由於變形而生成微隙縫,特別是固體表面上生成的微隙縫,在該處應力集中,導致固體強度顯著降低。當外力不足以使固體開裂時,除去外力後微隙縫能結合起來,猶如“癒合”一樣而消逝。如果外力高於固體強度界限,那么它通常是沿微隙縫分裂開來。
用分散法製備膠體體系時,以簡單粉碎或機械研磨只能得到粒徑不小於60μm的粒子。這是因為在機械粉碎的同時發生黏合過程,60μm是粉碎極限。分散固體物質常採用的方法有機械粉碎法、超音波分散法、膠溶法、凝聚法等。
(四)分散劑
能使分散體系形成並使其穩定的外加物質稱為分散劑。分散劑應具有下述特點:①良好的潤濕性質,使粉體表面和內孔都能潤濕並使其分散;②便於分散過程的進行,要有助於粒子的破碎,在濕磨時要能使稀懸浮體黏度降低;③能穩定形成分散體系,潤濕作用和穩定作用都要求分散劑能在固體粒子表面上吸附。因此,分散劑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及其電性質對其套用都是重要的。分散劑的效率常隨介質pH的不同而變化,因而分散體系及其套用的pH範圍在選擇分散劑時是應斟酌的條件之一。
文摘文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