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盲

“農盲”主要包括“田盲和科盲”,指的是一些農民對農活知識的缺乏,遠離農活,久而久之淪為“農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盲
  • 外文名:Farmers blind
  • 別名:田盲
簡介,產生原因,相關議論,對症下藥,

簡介

農盲
青年農民中的“農盲”問題主要包括“田盲和科盲”。所謂“田盲”就是不懂農活,碰到稍複雜的農活就一籌莫展。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青年農民寧可外出打工經商,也不願在家務農,上一代老農向下傳授農業技術找不到對象。長此以往,許多實用的農業技術失傳。所謂“科盲”,就是有些農民不懂科學種田,種地仍然抱著“糞大水勤,不用問人”的舊觀念,農業生產仍停留在“澆地論遍,施肥論袋,噴藥論蓋,播種看線”的水平上。

產生原因

產生的原因:首先,從事非農產業的人數增多。一些依靠純農業收入且家底較薄的農民紛紛外出經商和打工,這部分農民大多常年在外,根本無暇學習農業生產知識。其次,家長不讓孩子學農。一方面認為孩子上學是為了考大學,從而“跳出農門”。另一方面再次,在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受經濟條件制約,一般仍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勞動強度大,回報率低,青年人不願從事農業生產;再次,基層教育出現偏差。在一些偏僻地方,教師很少向學生傳授農業方面的適用技術,學校儘管設有勞動技術課,但經常被擠占、挪用,形同虛設。
農村青年中存在著“農盲”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農村青年沒機會學農活。多數農村家長望子成龍,寧可自己多吃苦,也不願讓孩子染指農活,騰出時間讓子女學別的東西,以圖日後跳出“農門”。二是青年農民寧願外出打工也不學農活。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農民嫌種地效益低,紛紛離家外出打工,將責任田推給老人耕種,青年農民遠離農活,久而久之淪為“農盲”。

相關議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保糧食安全,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是關鍵。特別是提高青年農民農業生產和科技文化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各級各部門要抓住開春這一有利時機,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採取結對幫教、開辦夜校、地頭課堂等形式,抓好掃除“農盲”的工作。農村的“農盲”減少了,“農賢”增多了,農村經濟才能駛入健康、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

對症下藥

教育部門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根據農村實際,合理設定教學內容,從學校教育入手,重視對孩子進行農業生產重要性及基礎知識教育,各涉農部門要充分利用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等手段,為青年農民充電加油,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加強示範引導,各涉農部門要真正樹立為農民服務的思想,通過建立科技示範基地、深入農戶進行科技指導等方式,提高他們學習農業技術的自覺性;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千方百計改善農業基礎條件,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種田效益,讓農民在種田中得到實惠,從而提高青年農民學農務農的積極性;此外,各級部門要把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