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權利研究(套裝共4冊)》收錄論著四卷,即《給農民以憲法關懷》、《農民權利論》、《農民、公民權與國家》、《認真對待農民權利》。這四部書曾分別出版,是作者從2000年開始傾心於農民權利研究以來的系列成果。就叢書內容而言,既有理論探討、歷史考察,也有經驗研究、案例分析。《給農民以憲法關懷》著重從憲法視角研究農民問題,將農民與憲法權利聯結起來;《農民權利論》以國際人權憲章為視角研究農民問題,將農民與人權聯結起來,從橫向層面分析農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狀況;《農民、公民權與國家》在方法上以縣為個案,縱向考察1949年以來60年中國農民公民權的演進過程;《認真對待農民權利》則是在一個較大的地域範圍內展開研究,以北京市為案例,具體描述分析農民現實權利與社會改革的諸多側面,更多體現作者的現實關懷和政策研究取向。這套書內容豐富,既有歷史感,也現實感,既有學術含量,也有套用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民權利研究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160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 作者:張英洪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22539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從權利的角度看待農民
自序建設保障農民權利的公正社會
再版序
初版序被平均的大多數
緒論
解決農民問題的權利視角
農民權利研究的基本方面
給農民以憲法關懷的意蘊
第—篇二元結構與農民歧視
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破除二元社會結構
“三農”問題的根源在於二元社會結構
二元社會結構的形成和演變
統籌城鄉發展,儘快改變二元社會結構
戶籍制度的歷史回溯與改革前瞻
短暫的自由遷移
嚴格限制農民進城
小城鎮戶籍改革的突破
戶籍改革的認識障礙
恢復公民的居住和遷徙自由
中國的農民歧視
農民歧視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農民歧視的主要表現
儘快消除對農民的歧視
城市化滯後與農民歧視
嚴重滯後的中國城市化
制約城市化發展的農民歧視
城鎮化戰略與制度創新
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
我國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補上城鎮化這一課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突破口
加快我國城鎮化的政策取向
城市化:讓農民說說
我們太擅作主張了
農民最有發言權
讓農民自由選擇
二元戶籍制:半個世紀的“城鄉冷戰”
神州大地悄然築起“戶籍牆”
誰的大城市?
大城市其實並不大
城鎮化中的誤區
萬眾一心推倒“戶籍牆”
第二篇解放農民與農民自由
解放農民
將農民從二元結構中解放出來
加快改革束縛農民的舊體制
城市化是農民的一條解放之路
農民自由發展與鄉鎮體制改革
權利缺失:農民的三重困境
權力擴張:基層政權構建的本質特徵
農民自由而全面發展:鄉鎮體制改革的目標取向
自由遷徙:離我們還有多遠?
自由遷徙是一項基本人權
計畫經濟排斥自由遷徙
市場經濟呼喚自由遷徙
給農民自由
消除對自由的錯誤理解
破除二元社會結構
取消三級利益共同體
解讀《戶口登記條例》
農民的遷徙自由是怎樣失去的?
蘇聯模式
中國需要現代政治家
恢復遷徙自由正當其時
正視遷徙自由權
遷徙自由的闕如
恢復遷徙自由正當其時
促進農民自由而全面發展
農民的生存境況:數字的視角
制約農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為因素
構建農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制度環境
從梁漱溟到李昌平:欲說農民好睏惑
敢為農民說實話
為農民說話的“風險”
關鍵是要給農民以憲法關懷
武文俊與李昌平:誰更悲壯?
為農民說話的武文俊
寫給總理的信
“反動者”與先知者
第三篇農民負擔與村民自治
巨觀視野中的農民負擔
關於農民負擔問題的幾個認識誤區
農民負擔沉重的主要人為因素
解決農民負擔問題關鍵性對策建議
公共品短缺、規則鬆弛與農民負擔反彈
問題的提出
投資配套、約束失靈與“二次維權”
公民權、村民權與鄉村治理
簡短結論
黨群關係:“刀把”在幹部手中
問題本來就簡單,是幹部搞複雜了
雖然不都是鄉幹部的錯,但主要責任在幹部
轉變作風與體制改革:雙管齊下的對策
三級利益共同體:縣鄉村權力運作與農民問題
農民問題:從二元社會結構說起
三級利益共同體:概念與特徵
三級利益共同體的遊戲規則
三級利益共同體的權力漩渦
能否打破三級利益共同體?
村民自治:困惑與依賴
“兩委合一”能否推廣?
村民自治的困惑
路徑依賴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兩委”關係界定不清
對鄉鎮干預村民自治的法律責任未作規定
沒有設立村民會議的機構和班子
廢除村幹部職務終身制
能否廢除“村官”職務終身制?
村莊成為終身制的最大樂園
廢除終身制還缺乏制度化
“村官”終身制的政治後果
廢除“村官”終身制的基本構想
……
第四篇弱勢階層與憲法關懷
第五篇權利保障與社會和諧
第六篇社會正義與政治文明
《農民權利研究.農民、公民權與國家》
《農民權利研究.認真對待農民權利》
《農民權利研究.農民權利論》
序言
我們致敬張英洪,因為他著成中國首部農民公民權研究著作,免除了我們在三農問題上可能的迷津,拓寬了我們對相關社會問題的討論范域,而他在多年學術研究過程中所保持的獨立、清醒與堅毅,在追求真理過程中不為世俗左右的良知、勇氣與沉著,令人敬佩。
2013年1月10日
新京報2012年度好書頒獎典禮對張英洪的致敬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