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

是農業部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提出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
  • 文號:農科教發〔2011〕12號
  • 日期: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 發布單位:農業部
簡介,主要內容,

簡介

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
農科教發〔2011〕12號

主要內容

一、進一步明確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十二五”期間,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在保證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作為轉變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為關鍵環節,以節肥、節藥、節水、節能和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廣為工作重點,通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力爭到2015年,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總量比2010年降低10%;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60%,化肥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力爭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30%;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淘汰一批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節能減排型種植制度,減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種植環節;50%以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農村沼氣用戶達到5500萬戶,年用沼氣216億立方米,形成年開發3400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舊農機和漁船,對鄉鎮企業進行節能改造,農村生產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二、深入開展農村生產生活節能
(三)推進農業機械和漁船節能。加強節能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的推廣套用,強化農業機械設備的能耗檢測,設計研發節能型漁船,發展玻璃鋼漁船,加快落後農業機械和漁船及其裝備的更新換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農機、漁船的經濟補償方式。推廣節能型船用柴油機和餘熱利用、燃用重油、柴油機噴油泵校準等節能產品和技術。推廣套用複式聯合作業農業機械,減少作業環節和次數,推進農機標準化、規模化作業,降低農業機械單位能耗。
(四)推進種植制度高產節能。加強農作物高產種植措施的集成配套,減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種植環節,建立節能型高產種植制度。加強種植模式標準化的研究,建立並推廣區域性農作物種植標準模式,促進農藝與農機的配套節能。最佳化農作物布局,調整種植制度,推進農作物生產區域優勢布局和標準化種植,促進農作的增產和節能。
(五)推進鄉鎮企業節能。加強鄉鎮企業能源消耗管理和節能設備更新改造,配合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依法關閉高耗、低質,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鄉鎮企業,進一步更新淘汰土焦、小立窯水泥、粘土實心磚、小沖天爐等落後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引導和督促鄉鎮企業嚴格遵守資源利用標準和能源消耗標準,推廣立窯水泥節能節電技術,煉焦清潔型回收餘熱發電、爐門密封技術,新型鑄造熔煉技術,空心磚、新型節能型轉窯、窯爐密封制磚技術等。在中西部地區重點推廣太陽能果蔬乾燥技術。
(六)推進農村生活節能。加快省柴灶、節能炕升級換代,推廣高效低排省柴節煤爐具(炕)。加強對農村節能爐灶檢測,推行民用省柴節煤爐灶、炕和生物質爐技術標準。組織標準化生產,實現省柴節能爐灶商品化生產。在農村地區推廣套用太陽能、風能、微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和產品,鼓勵農民使用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利用風能。在微水電資源豐富的山區,大力發展微水電。推廣套用保溫、省地、隔熱新型建築材料,引導農民建設節能型住房。
三、積極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七)推廣節肥節藥節水技術。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精準農業,適度發展有機農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排種植制度和節水農業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大力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
(八)推廣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推行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發展草食畜牧業,大力推進秸稈養畜。加快品種改良,提高飼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畜禽適度規模養殖,加強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在糞污相對集中的規模化養殖場或養殖小區,補貼養殖企業(戶)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推廣雨污分流、乾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減少化學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九)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加強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和養殖證核發工作,根據環境容量,合理調整養殖布局,科學確定養殖密度,最佳化養殖生產結構。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改進進排水系統,配備水質淨化設備,改善養殖環境和生產條件。加強標準化水產示範場(區)建設,積極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推廣套用節水、節能、減排型水產養殖技術和模式,大力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推廣高效安全配合飼料,減少養殖污染排放。
四、大力推進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十)大力開展農村沼氣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沼氣處理利用人畜糞便、生產清潔能源和優質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適宜地區加大戶用沼氣建設力度,推廣“四位一體”和“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在集約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以及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環境治理的雙重目標。採取沼氣提純罐裝、專用燃料、發電上網等方式,實現沼氣高值利用。
(十一)大力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建設。針對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造成的污染問題,擴大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規模和範圍。以村為基本單元,集成配套推廣節水、節肥、節能等實用技術,建設農田氮磷生態攔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設秸稈、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鼓勵農民積造農家肥,建立物業化服務體系,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
(十二)大力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快速腐熟還田、過腹還田、覆蓋免耕等技術,推進秸稈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秸稈固化成型和秸稈生物炭生產技術示範點,為農村居民提供生物質商品燃料,推進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發展秸稈青貯、氨化,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食用菌產業,推進秸稈基料化利用。
(十三)大力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市場運作的方式,推廣套用厚度不低於0.008mm的地膜,嚴格限制使用超薄地膜。加快廢舊地膜撿拾技術裝備的推廣套用,對農民回收利用廢舊地膜進行補貼,鼓勵和引導農民回收利用地膜,扶持建設一批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網點,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網路,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相互銜接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機制。同時,爭取財政支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機制。
五、強化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保障措施
(十四)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目標分解到各層級、各單位,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十五)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快研究制定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政策法規體系,修訂和完善農業各產業節能規範,制定和完善農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統計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建立完善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監管考核機制。
(十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繼續安排農村沼氣、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保護性耕作等項目資金,不斷增加資金總量,擴大實施範圍。爭取發改、財政等部門的支持,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產生活節能、農村清潔工程、老舊及高耗能農機報廢更新等方面資金投入力度,把農業清潔生產列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持範圍,逐步形成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穩定的資金來源。
(十七)強化科技支撐。整合優勢科技力量,強化農業節能減排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轉化,努力攻克節能減排的關鍵性技術,打破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技術瓶頸。重點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清潔生產、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儘快形成一整套適合國情的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
(十八)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大力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提高農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目標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把節能減排技術列入“陽光工程”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農民的節能減排技術培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