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過密化

農業過密化,經濟學中用於分析農業生產與勞動投入關係的概念。用來刻畫農村的經濟成長類型以及農村社會發展的關係。美國文化人類學家C.格爾茨在1963年出版的《農業內卷》中首次使用了這個概念,美國學者黃宗智(1940~ )則用此概念強調分辨三種農村經濟變遷。首先是單純的密集化,產出或產值與勞動投入以相同速率擴大;其次是過密化,總產出增長以單位工作日邊際報酬遞減為條件;第三是發展,即產出擴展快於和大於勞動投入,帶來單位工作日邊際報酬的增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過密化
  • 類型:經濟學概念
解釋
勞動生產率在密集化狀況下保持不變,在過密化狀況下邊際遞減,在發展狀況下擴張。過密化有別於現代經濟發展,不會把農村引向結構性質變,僅能在餬口水平維持小農生產。與密集化和過密化相比,發展伴隨著有效的勞動分工,增加單位勞動力的資本投入或技術進展。黃宗智以此解釋20世紀80~90年代中國農村鄉鎮企業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公社的集體農業促進了與過去小農經濟同樣的過密化,是沒有發展的增長。改革中具有長期的最大意義的農村變化是隨著農村經濟多樣化而來的農業生產的反過密化,而不是人們一般所強調的市場化農業生產。種植業上堆積的相對剩餘勞動力向農業外生產的轉移,導致了農村生產的反過密化,以及勞動日生產率與報酬的發展。鄉鎮企業作為打破傳統農業生產過密化的革命性因素,啟動了當代中國農村的整體社會進步,促進了農村的真正發展。美國學者P.杜贊奇在《文化、權力與國家》中將格爾茨的“內卷化”概念引申為沒有提高賦稅效益的國家政權擴張,以此解釋國家政權對鄉村社會的榨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