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系

農業生態系

農業生態系(AgricultureEcology,Agroecology)指農業生產地區在人為的經營管理下,以作物群體為中心,與周圍農業環境之間形成一個整體,包括土地、水域、氣候因子、太陽能源、作物群落,以及在其地面和水域中生長、生活的一切其他對人類有益及有害的生物。這些組成部分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生態系
  • 外文名:AgricultureEcology
  • 關鍵點:農業生產地區在人為的經營管理下
  • 研究方法:運用農業生態系的理論和方法
  • 要素:土地、水域、氣候因子、太陽能等
  • 目的:農業生物與自然社會環境的關係
釋義,特點,研究方法,主要內容,

釋義

農業生態系(AgricultureEcology,Agroecology)是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及系統論的方法,研究農業生物與其自然社會環境的相互關係的套用性科學。 農業生態系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套用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由農業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調控和管理途徑等。學習農業生態系的目的意義一方面要了解有關生態學的一般知識及理論與方法,另一方面要運用農業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農業生態系統的資源生態問題與系統最佳化途徑。

特點

農業生態態系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間範圍內生物因子(植物、動物、微生物)與非生物的物理因子(無機物質、有機物質、氣候因子等)所構成的一個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自然綜合體。它包括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即生產原料(水、土、元素、光、氣體等)、生產者(植物等自養生物)、消費者(動物)和還原者(腐生生物)。它具有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自我調節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而建立起一個動態平衡,即生態平衡。這一過程是通過營養聯繫(食物鏈)來實現的

研究方法

運用農業生態系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是農業生態學的根本任務。
農業生態學不僅要進行基礎性的理論研究,更要為發展農業生產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途徑,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如何儘可能減輕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和降低資源成本,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生態學面臨的重大問題。同樣,這也是農業生態學要探索的問題。把握農業生產的“生態―技術―經濟”複合系統的相互作用關係與特點,從整體結構最佳化和提高系統功能上進行合理調控,以促進農業生產持續高效發展,是農業生態學未來發展中面臨的重要任務。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分析方法,研究農業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以獲得最高生物產量、最佳經濟效益而又能維護生態平衡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有:不同社會條件和自然環境下的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特點、發展規律、調節、控制和最佳化。對於充分利用併合理保護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地協調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穩步提高農業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40年代末由義大利和美國首先提出;70年代後,隨著世界人口、資源、環境等危機的加劇,在現代生態系統理論的推動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至今,理論、體系和套用上仍待進一步地充實和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