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

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

《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是一部由羅必良 等所編著的書籍,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
  • 作者:羅必良 等
  • ISBN:9787109226647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 ISBN:9787109226647
  • 版次:1
  • 商品編碼:12184268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7-03-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406
  •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

《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沿著“背景分析—分析框架—實證研究—路徑選擇”的線索進行內容布局。《農業家庭經營:走向分工經濟》所要傳遞的基本思想是:(1)農業家庭經營制度具有不可替代性;(2)在產權細分與農業分工的背景下,家庭經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3)單純地依賴於土地流轉來謀求農業的規模經營,可能存在操作上的難境與政策上的偏差;(4)將家庭經營捲入分工活動,農業的規模經營就可以通過土地規模經濟與服務規模經濟兩個路徑來實現;(5)“盤活農地經營權、擴展家庭經營空間”將成為基本的制度主線;以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產權細分、多元經營、分工深化”(可簡述為“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為主線的制度核心,將成為我國新型農業經營制度的基本架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農業家庭經營:決定機理
一、土地“均分”的制度傳統
二、“分散化”的賦權特徵
三、農業特性與家庭分散經營
第二節 農業規模經營:面臨的問題
一、現實格局及其難境
二、理論主張及其偏差
三、政策導向及其偏差
四、“農地規模經營論”:不徹底的解釋
五、規模經營的本質:分工經濟
第三節 產權細分、農業分工與家庭經營拓展
一、產權細分:基本的制度邏輯
二、農業分工:未來的路徑選擇
第二章 文獻評述:農業經營制度及其爭論
第一節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同的表述與比較
一、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背景與歷史前提
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形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1997年)
三、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發展:家庭承包經營制(1998-2007年)
四、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社會化多元服務體系(2008年至今)
第二節 農業的家庭經營:歷史作用及其爭論
一、從共識到質疑
二、對若干問題的甄別
三、家庭經營與現代農業的相容性
第三節 家庭經營與統分結合:分工維度的理解
一、農業經營體制:制度潛力與適應性轉型
二、農業家庭經營:現代農業的重要制度資源
三、重構“統分結合”:分工參與及契約聯結
第三章 理論梳理:農業家庭經營及其可拓展性
第一節 農地產權:家庭經營的內在必然性
一、社會演化:從共同經營到家庭經營
二、法律規制: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的確立
三、心理建構:農戶的農地心理所有權及其強化
四、進一步的討論
第二節 變遷邏輯:家庭經營的歷史必然性
一、邏輯線索:監督成本與農業經營方式選擇
二、制度演化:從共有共耕到國家佃農
三、歷史經驗:農業家庭經營的必然性
第三節 家庭經營的現實格局及其外延可變性
一、農業家庭經營的現實特徵
二、一個現象:農業家庭經營外延的可變性
三、農業家庭經營的本質特徵及其決定邏輯
第四節 家庭經營的可拓展性:捲入分工的超邊際分析
一、農戶專業化與分工經濟
二、農戶捲入分工的均衡分析
三、農業家庭經營捲入分工: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含義
第四章 分析視角:產權細分-分工交易-契約匹配
第一節 從斯密定理、楊格定理到科斯定理
一、從斯密定理到楊格定理
二、從新古典主義到新興古典分工經濟學
三、科斯定理對分工理論的拓展:交易成本決定專業化程度
四、資源特性、行為能力、產權安排與交易裝置
第二節 農業特性、產權細分與分工交易的決定機理
一、農業性質、產權細分及其分工含義
二、農業分工特性及其交易費用邏輯
第三節 農業家庭經營:分工、交易與契約匹配
一、農業市場組織與中間服務組織的契約匹配邏輯
二、兩個分析維度:行為能力與交易特性
三、交易特性、行為能力與家庭經營的契約匹配
四、家庭經營的契約匹配:分析框架及其理論模型
第四節 進一步討論:對產權與分工的反思
一、產權決定分工抑或分工促進產權細分
二、產權分工邊界的決定機理:兩種邊際交易費用的權衡
三、小結:產權細分、勞動分工、市場容量與契約匹配
第五章 實證分析Ⅰ:農戶參與縱向分工與契約匹配
第一節 縱向分工與可外包性:機理及測度
一、機理與假說
二、可外包性的測度
三、計量分析
四、小結
第二節 交易特性與農戶外包行為的決定
一、分析維度:交易費用分析範式
二、數據、指標與統計描述
三、計量結果及分析
四、小結
第三節 身份特徵、外包契約與農戶的服務可得性
一、分析維度:社會資本理論
二、數據來源與變數選擇
三、計量分析
四、小結
第四節 交易特性、行為能力與農戶外包契約選擇
一、分析路徑:一個整合
二、數據、模型與測度
三、計量分析
四、小結
第六章 實證分析Ⅱ:農戶參與橫向分工與契約選擇
第一節 縱向分工對橫向分工的依賴性
一、問題的提出
二、理論邏輯分析
三、兩類分工的相互關聯性:超邊際分析
第二節 農戶的橫向分工與專業化:測度與比較
一、農戶經營:從多樣化轉向專業化
二、橫向分工:農戶專業化水平測度
三、農戶種植的橫向分工:影響因素及其比較
四、農業參與橫向分工:行業生產特性的影響
第三節 農戶行為能力與橫向專業化
一、橫向分工:一個2x2的理論模型
二、資源稟賦、行為能力與農戶橫向專業化
三、行為能力、交易特性與農戶橫向專業化
第四節 橫向專業化與契約選擇
一、橫向專業化與農地租約選擇:行業比較
二、橫向專業化與產品契約選擇:行業比較
第七章 實證分析Ⅲ:兩類規模經營及關聯性匹配
第一節 家庭經營、規模經濟與分工經濟
一、邏輯起點
二、邏輯線索1:要素匹配、生產成本與兩類規模經營
三、邏輯線索2:要素匹配、交易成本與兩類規模經營
第二節 要素匹配與農戶土地規模經營
一、分析的起點
二、分析維度與推論
三、計量分析1:農地轉入與經營規模擴大
四、計量分析2:規模農戶的生成邏輯
五、進一步的討論
第三節 交易成本約束與服務規模經營
一、分析的起點
二、分析維度與推論
三、計量分析:模型選擇與估算
四、進一步的討論
第八章 發展趨勢:家庭經營捲入分工
第一節 制度評價的基本邏輯
一、觀念與制度:簡要的說明
二、社會觀念與主流觀念
三、制度目標、制度構建與制度回響
四、制度回響及其評價:產權制度的社會認同
第二節 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評價
一、歷史評價:從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經營
二、分類評價:家庭承包制度與家庭經營制度
三、微觀評價:基於農戶滿意度的計量分析
第三節 農業經營方式轉型:已有的試驗及其評價
一、制度目標及其評價基準
二、已有的試驗:典型模式及其比較
三、面臨的約束:農地流轉抑制
第四節 重要的方向:分工、交易與運行機制
一、農地經營權的迂迴交易:拓展科斯定理
二、家庭經營的擴展空間:捲入分工及其匹配圖景
三、崇州的“農業共營制”:案例分析及其啟示
四、一種可自我實施的機制設計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