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形氣候

由地形引起的對農業生產有明顯影響的局地氣候。根據國際規定(1968),其水平範圍為10~104米,垂直範圍為10-1~103米,屬於中、小尺度氣候。農業地形氣候學是從發展農業的角度來研究地形對氣候影響的一門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地形氣候
  • 外文名:Agricultural terrain climate
  • 水平範圍:10~104米
  • 垂直範圍:10-1~103米
  • 規定時間:1968
基本成因,地形與溫度,地形與降水,地形與風,地形與濕度,

基本成因

中、小尺度地形對局地氣候的影響大體決定於下列3個方面:①山體對於氣流的動力影響。一百至數百米高的山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約 1~10公里或更大)削弱、加強或改變氣流的運行,隨之有關的天氣現象和氣象要素,如降水溫度等也都有相應變化。②山體各部位接受太陽輻射能的差異引起局部熱力狀況的不同,導致各坡向尤其是南北坡溫度狀況的差異和局地性氣流運動。③山體高度、排列形狀等影響鄰近盆地或谷地局部氣流和溫度的分布。

地形與溫度

地形對溫度的影響關係到農作物、果樹和經濟林木的防寒抗凍。但地形對平流型(陰冷型)凍(寒)害和輻射型(晴冷型)凍(寒)害的影響又有不同。
①平流型凍(寒)害。此類農業氣象災害受風速的影響較為顯著,迎風地段的作物受害重,避風地段則受害輕。寒潮平流期盛行偏北風。當種植地段北面有良好的山體屏障時,可減弱平流之勢,尤其是四面或三面(北、東、西)為群山包圍的盆地在寒潮平流期風速較小,降溫較緩和,喜溫作物受害的威脅就小。此類地形稱之為“冷平流不顯著”的外圍地形,簡稱“難進”地形。反之,如北面開曠無阻,尤其是北面形成缺口而東西兩側山體形成夾道時在寒潮平流期風速顯著加大,降溫也較劇,喜溫作物受害的威脅就大。此類地形簡稱“易進”地形。
②輻射型凍(寒)害。當發生這類農業氣象災害時,如種植地段處在較低洼的地段,則相對高度愈低,地表冷空氣徑流的匯流面積愈大,最低氣溫也愈低,受害就愈重。在寒潮輻射期(晴夜),如喜溫作物地段因四周有比較高大的山體環繞,或三面或兩面有山體屏障,而排路狹窄不暢時,則輻射夜晚(晴夜)丘陵低處不僅要承受當地高處的冷空氣徑流,還要承受附近較大山體的大量冷空氣徑流,形成深厚的“冷湖”,其霜線較高,種植地段受凍(寒)害面積就大,作物受害也重。此類地形可稱為“冷徑流顯著”或輻射冷空氣“難出”的外圍地形,簡稱“難出”地形。如種植地段至少有一面的地勢較低而排路通暢,輻射夜晚空氣徑流易於排走,霜線甚低或不出現霜凍,種植地段受輻射型凍害的威脅就較輕或不受害,此類地形簡稱為“易出”地形。因此,中等尺度的外圍地形可根據其與兩種類型凍(寒)害的關係劃分為4種基本類型(見表)。  此外,在丘陵山區冬半年的晴天夜晚,地面輻射強烈,在山坡中常常形成厚度為十幾到幾十米的逆溫層,其溫度可比地面高出幾度。某些不耐低溫的果樹和經濟作物種植在逆溫層中,可避免低溫危害,安全越冬。

地形與降水

地形對降水的影響很複雜,但仍有某些規律可循:①在一定高度範圍內,山地和丘陵地區的降水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增大值隨地區而異。②山地向風坡的降水量一般比背風坡要多;但在相對高度為100 米左右的山頭常出現相反情況,尤其當風速較大時背風坡的降水明顯大於向風坡。德國的R.蓋格爾曾介紹在一相對高度為 100米的錐形小山頭上測得背風坡的降水量比向風坡高出 5~10%。造成這類現象的原因是:地形對氣流的抬升作用雖在向風坡形成降水,但向風坡的氣流有一向上分量,托住或延緩了部分下降的雨水,將其挾帶至背風坡;背風坡的氣流則有向下的分量,加速了雨水的降落。③局部地形對氣流的阻滯情況不同,也可引起降水的差異。

地形與風

地形對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前者指地形影響氣流運動,引起風向和風速的變化。如風從開闊地段吹向狹窄的谷地,則產生加速現象,反之則減速。風向也會隨著山體和谷地的形狀而有所偏轉。後者摻和了其他氣象因子的作用,如不同方向和部位的山坡白天由於接受日照情況的不同而引起溫度差別,進而引起山谷風,白天為谷風,夜間為山風,一般夏季比冬季明顯。水面(海、湖等)和陸地受熱和冷卻情況有異,可引起海陸風,湖陸風等,白天為海風(湖風),夜間為陸風,一年四季都較明顯。氣流越過山頂後,有時產生熱而乾燥的風,稱焚風。

地形與濕度

局部地形對土壤濕度和近地面空氣濕度影響明顯。一般陽坡的土壤空氣較乾燥而陰坡較潮濕。中國四川雅江縣剪子灣山的陰坡和半陰坡由於空氣和土壤較濕潤,生長有冷杉雲杉等耐陰濕的樹種;陽坡較乾燥,只生長高山櫟、高山松及矮刺櫟等耐旱的喬、灌木。陰坡森林的上限達4150米,而在陽坡只能分布到3900米,兩者相差200~3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