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衣食撮要

農桑衣食撮要

《農桑衣食撮要》是一本書籍。作者是 魯明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桑衣食撮要
  • 作者魯明善
  • 作者簡介:元代傑出的畏兀兒農學家
  • 書籍中心:農桑為本
  • 又名:農桑撮要 
農桑衣食撮要,發展農業,

農桑衣食撮要

作者魯明善,元代傑出的畏兀兒農學家。名鐵柱。父迦魯納答思官至大司徒。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縣)、安豐路(治今安徽壽縣)達魯花赤。延祜元年(1314),出任安豐肅政廉訪使,兼勸農事。

發展農業

繼承和發展我國周秦以來的農本思想,認為以農桑為本,才能使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知禮明義,任內,察視江淮地區農情,研討諸農書,編纂刊印了《農桑衣食撮要》又名《農桑撮要》、《養民月宜》二卷。約一萬五千餘字,按“月令”體裁撰寫,列有農事二百零八條。按月列舉應做之農事,包括農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飼養,農產品的加工、貯藏等。全書文字通俗,簡明扼要。至順元年(1330),調任大都(今北京)後,此書再次刊印。對元代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忽必烈定都北京後,深感發展農業是當務之急,因此設大司農專掌農桑水利,分類編成《農桑輯要》一書頒行全國;分派勸農官巡視各地農事,將農業發展狀況作為考核地方官吏政績的主要依據。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
1314年,魯明善到安徽地方作監察官。任職期間,他大力獎勵農桑,發展生產。為了幫助農民安排好一年的生產活動,他決心編寫一本使用性強、便於農民閱讀的農書。於是他刻苦攻讀各類書的同時,經常深入農村田間,了解農業生產規律,收集民間農業耕種的經驗和知識。日積月累,終於寫成了《農桑衣食撮要》。  《農桑衣食撮要》以月令體裁寫成,分為十二個月,月下條列農事並講解做法。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一萬一千多字,但農事卻有二百零八條,內容極為豐富。如氣象物候,農田水利,作物、蔬菜、瓜類、果樹、竹木、桑栽培,蠶飼養,家畜家禽養殖與醫療、役用,養蜂采蜜,糧食和種子保管,副食品加工,衣物保管等。
書中首先反映魯明善重農的思想,他說:“務農桑,則衣食足;衣食足,則民可教以禮義;民可教以禮義,則國家天下可久安長治也。”其次以深耕細作、增加地力、提高單產為發展農業的指導思想。三是在農業經營思想上,提倡農林畜副多種經營,強調綜合利用,講求經濟實效。四是提倡勤儉,注意備荒。正如他在自序所說:“凡天時地利之宜,種植斂藏之法,纖悉無遺,具在是書。”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部莊稼人很實用的農業小百科全書,具有明確的實踐性,語言簡明易懂,態度循循善誘,可以看出魯明善是一位關心民生的地方官。作為維吾爾農學家的魯明善,不僅總結了漢族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加以傳播,同時也把西北地區兄弟民族的生產經驗進行總結加以傳播,為祖國的農學書籍增添了新的內容。
歷來對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評價頗高,明《永樂大典》和清《四庫全書》都予收錄。後人將此書與官頒的《農桑輯要》、王禎的《農書》並列為元代三大農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評價:“明善此書,分十二月令,件系條列,簡明易曉,使種藝斂藏之節,開卷瞭然,蓋以陰補《農桑輯要》所未備,亦可謂能以民事講求實用者矣!”又說《農桑輯要》、《農桑衣食撮要》二書,“一辨物產,一明時令,皆取其通俗易行”。由此可見這部小小農書在中國農學史上所占的獨特的重要位置。
即將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新疆歷史文獻展上展出的《農桑衣食撮要》為清嘉慶刻墨海金壺叢書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