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和推廣紀實

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和推廣紀實

《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和推廣紀實》是2014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啟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和推廣紀實
  • 作者:黃啟昌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 頁數:18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07154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後記,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發軔於安徽農村,30年後,下一步改革又將回到農村,而土地則是其改革重點。本書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萌芽、誕生、發展與推廣為脈絡,對這一特殊歷史時期進行記載與回顧,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紅色年代”系列叢書一共有《向蘇聯老大哥學習運動紀實》《“大躍進”運動紀實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紀實》《“三反”“五反”運動紀實》《人民公社化運動紀實》《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和推廣紀實》等六本書籍。“紅色年代”叢書是我黨發展印記的記錄史,是新中國前進道路的發展史。本系列叢書對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史實進行記錄回顧,對我國當下新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對年輕的一代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

圖書目錄

鄧子恢、曾聖希曾為“包產到戶”鼓與呼,
毛澤東再三疑慮,“三自一包”一波三折
萬里主政安徽搞了個“六條”,小崗村農民
簽訂“生死契約”,秘密搞起了“包乾到戶”
萬里在安徽搞了個“六條”019
“只要所有制不動,怕什麼”027
“借地度荒”031
山南的風036
一份特殊的契約039
《人民日報》刊發的一封讀者來信,在全國引起強烈震動
“兩個不許”051
“早也盼,晚也盼,盼到現在搞了兩個不許乾”055
“既然搞了,就不要動搖了, 一動就亂”060
“大包乾,就是好,幹部民眾都想搞”069
“千條策,萬條策,不如‘到戶’一劑藥”076
“包產到戶”引起大爭論,關鍵時刻鄧小平明確表示堅決支持
“可以,可以,也可以”081
“包產到戶不是單幹”088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094
“聯繫產量責任制好處多”098
鄧小平明確表態:“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 106
包產到戶落了“戶”112
“莫在京城說長論短”118
“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不富” 124
“兩個長期不變”129
“包產到戶”遍及全國,神州大地形成一派春色滿園新氣象;中央連續出台五個“1號檔案”,“包產到戶”更加完善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葉健君,現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共黨史研究與寫作,曾策劃主持編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年度焦點》(3冊)、《聚集紅都》系列從書(4冊)、《聚集紅牆》(4冊)等二十多部書籍,撰寫《湘籍共產黨人的精神》、《毛澤東與王明》等個人著作4部,發表了《劉少奇對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改革》《對王明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深層剖析》等三十多篇論文,參編各類書籍三十多部,曾獲省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中國改革發軔於安徽農村,30年後,下一步改革又將回到農村,而土地則是其改革重點。本書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萌芽、誕生、發展與推廣為脈絡,對這一特殊歷史時期進行記載與回顧,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名人推薦

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
——鄧小平

後記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關於“三農”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批准號為03 A D J 001)的最終成果。我們不敢囿於文獻資料閉門造車,而是以資料收集→文獻分析→農村調查→專項研究→綜合分析→成果撰寫為技術路線,既靜心於文獻資料的分析,又基於大量的走村入戶調查和深入的專項研究,站在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前沿,展開多視角而又力求創新的研究。自2003年9月本課題立項起,到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農村開展調查,赴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印度農村考察,並基於這些調查和考察,主持完成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協、農業部及有關司局委託的《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與對策》、《改革以來農民增收政策演變與實現途徑研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研究》、《創新農業經營和管理體制的研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類型與管理模式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管理》、《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立法研究》(與楊力明共同主持)、《獸醫事業發展歷史研究》、《農業機械化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中的作用》、《農墾體制改革研究》、《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績效評估研究》、《高層次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新中國成立60年來工農、城鄉關係演變研究》、《解決“三農”問題之路一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政策史》(與武力共同主持)、《一號檔案與中國農村改革》(與李成貴共同主持)等專項研究,還參與了《新時期領導方法探索》(姜春雲主持)、《農業和農村經濟中長期發展戰略對策研究》(杜青林主持)、《農業功能拓展戰略研究》(尹成傑主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戰略研究》(尹成傑主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戰略專題研究》(危朝安主持)、《農業和農村發展戰略研究》(陳曉華、張紅宇、柯炳生主持)、《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研究》(陳曉華、張紅宇主持)、《中國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戰略與行動計畫研究》(梁田庚、趙澤琨主持)、《中國不同區域農業資源合理配置、農業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研究》(沈國舫主持)、《新中國成立60年基本經驗研究》(朱佳木主持)、《工業反哺農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柯炳生主持)、《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柯炳生、薛亮主持)、《加強農業七大體系建設研究》(楊堅、柯炳生、隋斌主持)、《小農戶進入市場——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韓俊主持)、《中國農業政策的基本框架研究》(張紅宇、趙長保主持)、《農業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趙方田主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宋洪遠主持)、《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及其實現途徑研究》(宋洪遠主持)、《農村發展科技戰略研究》(李文學主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研究》(孔祥智主持)、《中國奶業發展的希望——奶聯社的探索與創新》(李成貴主持)、《我國棉花合作社發展研究》(杜珉主持)等專項研究。本課題分析的展開和深化、形成一些結論、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議,無疑得益於上述專項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得益於農村調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基於農村調查和專項研究所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等法律、政策、發展規劃的形成中發揮了作用,在重要報刊上發表後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本課題最終成果在吸收專項研究成果時,對其進行了審訂。在農村調查和專項研究中,得到武力、李成貴、盧文、李顯剛、呂明宜、關銳捷、趙鐵橋、向朝陽、劉英傑、何廣文、馮開文、夏英、肖金成、杜珉、趙玉田、董彥彬、焦紅坡、閆輝、劉新、陳艷麗、李貴卿、武春香、楊力明、張照新、劉光明、朱平國、陳潔、呂紹清、武文、李劍、龍文軍、吳仲斌、翟雪玲、蔣芳、羅丹、秦中春、張雲華、潘利兵、魏旭、霍建波、王忠海、楊春華、江文勝、張海陽、李偉毅、姚春生、宋建武、詹慧龍等同仁的支持和合作。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課題中期檢查中,沙健孫、賀耀敏、李懷義等專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在課題研究中,還向郭書田、黃道霞、趙明、繆建平、高文斌、余展、歐維中、董志凱、陳東林、李文、龐松、高化民、陳廷煊、蘇少之等專家諮詢。郭俊玲的內助和鄭欣然的鼓勵,增添了做好研究工作的信心。黎曉慧女士為本書的策劃和出版盡了較大的努力。簡言之,這是一份凝聚了志同道合者智慧和辛勞的成果。
這份研究成果不妥和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09年8月於北京芍藥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