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點整治理論創新與關鍵技術研究

《農村居民點整治理論創新與關鍵技術研究》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姜廣輝、曲衍波、竇敬麗、宋偉、張富剛、陳榮清、趙婷婷、孟媛、朱婧、關小克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居民點整治理論創新與關鍵技術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
  • 主要完成人:姜廣輝,曲衍波,竇敬麗,宋偉,張富剛,陳榮清,趙婷婷,孟媛,朱婧,關小克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30046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2-32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當前,我國農村由傳統向現代快速轉型,農村居民點用地正深刻調整。遵循居民點演變規律,科學調整農村居民點成為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緩解城鄉用地瓶頸的關鍵,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突破口。本研究融合多源時空數據,綜合集成GIS空間建模、數理統計、農戶訪談等研究方法,將農村居民點研究納入到新時期城鄉空間結構調整框架之中,以“定位識別—形態演變—因子決策—潛力轉換”為主線形成了城鄉統籌條件下的農村居民點整治基礎理論框架,構建了涵蓋“調查—評價—格局最佳化—調整模式”等農村居民點整治全過程的關鍵技術體系。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了城鄉統籌下的農村居民點整治理論框架。   發展了農村居民點演變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轉型理論,揭示了農村居民點整治與統籌城鄉發展的耦合關係,提出了不同時期農村居民點多元整治目標體系與戰略框架。從空間分布、內部結構和功能形態等角度研究了轉型期農村居民點用地演變過程與形成機理,揭示了農村居民點用地調控決策因子,提出了農村居民點空間格局調整基本理念與模式。研究了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形成過程與影響因子,解析了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轉化機制。(2)創新了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調查與評價方法。   集成信息技術與農戶調查,綜合開展了農村居民點要素識別、信息提取、屬性調查研究,發展了逐層遞進的農村居民點潛力調查技術體系。提出了一套基於功能演替的農村居民點整治區域標準,創新了基於多層修正法的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測算模型,構建了數量、質量、生態、生活四位一體的多元目標整治潛力評價方法體系。(3)構建了功能導向的農村居民點空間格局最佳化與要素配置技術體系。   發展了基於生態位理論的農村居民點功能評價與分區調控技術,創新了協調地域功能的城鄉建設用地聯動分區與項目聯建技術,建立了多功能耦合的農村居民點整治時序安排與空間配置支撐技術;從資源本底、農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空間匹配差異角度出發,發展了斑塊尺度功能結構最佳化導向的農村居民點空間結構調整技術,探索了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道路體系等要素配置技術方法,形成了一整套以功能為主線、從巨觀分區控制到微觀要素配置的多尺度農村居民點空間結構最佳化技術方法體系。(4)發展了多類型、多尺度融合的農村居民點整治模式設計方法   基於“核心-外緣”系統學理論,解析了農村居民點整治模式構成特徵與形成機理,構建了農村居民點整治典型模式識別與設計方法體系,提出了大尺度地域功能導向下的空間限制-發展壓力協同型農村居民點整治模式設計方法,建立了中尺度面向農村發展轉型的均衡—集約—宜居耦合型整治模式設計方法,形成了小尺度基於主體決策行為的生計理性選擇型整治模式設計方法。   項目共發表學術論文69篇,專著2部,其中SCI/EI 20篇;引用次數1415次。這一創新性成果已經在《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市(地)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TD/T 1034-2013)和《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TD/T 1035-2013 )中得到採用,並在各級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整治規劃、新農村建設等規劃中得到套用,有效推動了農村居民點整治的科學性及其目標的綜合性與多元化,取得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