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八章。第一章包括研究背景、問題的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國內外學者對該問題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該書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創新點。
第二章首先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概念及其發展特徵、屬性進行了界定;其次對產權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合作經濟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博弈理論和農戶行為理論等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的相關基礎理論進行了闡述;最後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主要運行機理進行了分析,包括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的阻力和動力、主要角色、利益共享、合作機理等主要運行機理進行了闡述,並選取相關發展案例進行論證說明。
第三章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概念及其發展屬性和特徵進行界定;對山東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和運行狀況進行分析總結;利用相關具體數據對山東省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地市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和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對山東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產權制度分析、組織結構及其運行狀況進行分析。
第四章首先對選取的山東省32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樣本走訪調查,獲取相關資料和數據,針對影響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的因素,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並確定研究方法,然後,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機制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機制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的影響因素與原因。
第五章對美國、日本、西歐等已開發國家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特徵和發展經驗進行比較總結,然後歸納提煉出對山東省乃至全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和運行的啟示與經驗借鑑。
第六章提出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組織運行結構以及決策機制、合作機制、利益機制、基本保障機制、經營發展機制和監督機制等主要構成要素的改進措施,同時,選取相應的發展案例進行論證。
第七章在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主要運行模式及其戰略選擇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臨沭柳編工藝品協會:“協會+龍頭企業會員+農村專業合作社會員+農戶會員”型與壽光蔬菜協會:“協會+企業會員+經紀人+農戶會員”型兩種運行模式,並在結論與討論章節中將這兩種創新型運行模式進行了評價和比較。
第八章分析了政府扶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的理論依據、行為以及山東省政府具體扶持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政府扶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有效運行的政策建議和扶持路徑。
作品目錄
| |
| |
| |
| |
第四章 山東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績效與影響因素分析 | |
創作背景
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是分散經營的農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運用組織化手段降低風險的理性選擇,具有自發性、民主性、服務性、獨立性等發展特點,不僅承擔著發展農村經濟、保障農民利益的責任,而且在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提升農村民主化水平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因中國農民善分不善合的屬性和國家政府慣用權力強勢整合農村產生的產權慣性,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形成和發展中對政府有較強的依賴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制度嵌入的結果,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與政府之間必然存在著深刻的內在關聯,在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著規劃者、服務者、協調者、規範者的角色,但基於壓力型體制下的政績考核、利益權衡、人情關係等因素,政府行為卻往往有著更加複雜的展現,有時甚至背離了公共角色的內在要求。然而,從農村、農業和農民等發展需求來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不斷創新自身運行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鑒於此,《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運行機制創新實證研究》以山東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為例,探究了中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運行機制設定及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發展障礙及其深層原因。
作品思想
該書主要結論包括:(1)絕大部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主要管理者和經營者通常是由少數核心會員控制,普通會員很少擔當管理者和經營者,這乃是“委託—代理”問題嚴重及整體運行低效的根源。(2)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經營管理的實質在於設計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非營利性、無償服務性和社會性”等本身發展屬性束縛了大部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創新運行機制與運行模式,因此,面對中國特殊的農村、農民和農業發展實際,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不違背“非營利性”和“無償服務性”等發展原則下,只有創新協會會員構成結構及相關運行機制構成和運營模式,激勵和發揮會員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創新性,確保會員能夠依託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才能真正破解或克服“發展後勁乏力、運行低效、低水平發展陷阱及最終走向消亡”等問題。(3)大部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規模小而分散、整體經濟實力不強、影響政府公共決策能力極其有限等現實狀況,導致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突出體現為依賴性、不均衡性和過渡性等特徵,對政府部門和市場組織的依賴性仍然較突出。(4)很多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與政府行為非均衡的博弈地位致使政府的越位、錯位、缺位等非正常行為嚴重,擠壓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的空間,造成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獨立性的喪失,使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混淆了發展內源動力和外部助力的邊界,增加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內外整合的難度,最終導致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乏力。(5)政府在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中面臨“上熱下冷”“村莊空心化”等現象帶來的行為困境,基層政府還缺乏為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提供支持的權能和資源,影響了政府在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中的行為功能發揮。(6)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中最佳化政府行為的路徑須“以法治為根基,以需求為導向”,在“社會協同、農民參與”的發展理念下建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與政府行為高效良性互動的平台,促進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持續高效運行和發展壯大。
該書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協會發展理念和指導思想。強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構建農村生態文明體系,最佳化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監管,發展鄉村生態產業;走“城市智慧化”之路,堅持“四化同步”,促進城鄉深度融合,完善城鄉之間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以城鄉均衡發展為目標,最佳化籌融資方式,推進鄉村智慧生產和智慧生活進程;旨在“城鄉一體化”,以城鄉均等化理念為指導,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生活便利性均等化;積極弘揚並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打造獨具特色的協會文化,例如,傳承創新
賈思勰著的《
齊民要術》所內涵的經濟、生態、愛民等優秀農聖文化思想,充分整合利用各類農聖文化元素,積極開展城鄉特色塑造工程;以產業發展為紐帶,積極開展城鄉協調發展的產業融合工程,建設並不斷完善城鄉產業網路、城鄉要素流網路和城鎮間網路,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葛曉軍,濰坊科技學院副教授,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市廳級課題8項;在核心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政策理論成果優秀獎、山東省軟科學科研成果獎、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壽光市人民政府優秀教育教學成果獎等多項,長期從事農村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村合作社會組織及農村社會保障等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