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保全宮

遼寧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九頂鐵剎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其開山始祖為全真龍門派第八代玄裔弟子郭守真。郭守真字致虛,號靜陽子,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原籍江蘇省丹陽縣定遠村。崇禎三年(1630年),24歲的郭守真由江南到遼東遊歷,見九頂鐵剎山乃一仙地,決定隱居此山,潛心修行。

農安縣保全宮歷史淵源,東北道教的開山始祖,東北道教的發展,農安縣保全宮的興建,農安保全宮發展,農安保全宮的現狀,相關資料,

農安縣保全宮歷史淵源

東北道教的開山始祖

郭守真字致虛,號靜陽子,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原籍江蘇省丹陽縣定遠村。崇禎三年(1630年),24歲的郭守真由江南到遼東遊歷,見九頂鐵剎山乃一仙地,決定隱居此山,潛心修行。
郭守真在雲光洞淡靜苦修17年,雖然竭心盡力,卻一直未能窺見到道教的真正源頭,於是決定下山訪道。自清順治四年(1647年)開始,歷經兩年多時間,足跡遍布關內的名山大川,於順治六年(1649年)來到山東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拜謁了聚仙宮監院李常明。於順治八年(1651年)來到北京白雲觀,拜謁師伯昆陽子王常月。在北京白雲觀受戒圓滿,郭守真又回到九頂鐵剎山,繼續堅守戒律,淨心修行。據《九頂鐵剎山志》記載,郭守真復歸鐵剎山雲光洞,前後判若兩人,此番修道亦發精誠,“飢餐松子,渴飲洞內天然泉水,久則不飢不渴,余陰殆盡,怡然乾健,溫養而神通大化,涵虛以妙證金身。”他此時的修為,已達到了龍門派創始人長春子邱處機所說的“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的境界。
清康熙二年(1663年),盛京大旱,郭守真祈雨有功,經郭守真請求,烏庫禮撥款撥地,建立三教堂。據《太清宮特建世系承志碑》載:“姑無論請見為何如人,苟其潔己以進,莫不覆以慈雲,施以化雨。”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郭守真已是90高齡,功德修為已達到極高的境界,已決定閉關,不問教務。垂簾息功12年後,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二十五日盤膝端坐而羽化,享年102歲。眾弟子將他的鞋杖埋在三教堂的後院,次年又為他建塔立祠,追尊他為“致虛守靜郭大真人。”

東北道教的發展

清康熙六年(1667年)起,郭守真先後遣弟子劉太琳、王太祥、沈太宗、劉太靜、王太興等分赴千山、醫巫閭山及吉林、黑龍江等地建廟布道,使道教龍門派廣傳東北三省。
在吉林,郭守真派其弟子呂太普於康熙十年(1671年)先到吉林寬城子東南的龍泉山泉眼溝修建道廟清華宮,後在長春的阜豐山修建慶雲觀。道光元年(1821年),慶雲觀監院陳志清,派遣弟子張來聰在吉林農安創修保全宮。又有鐵剎山道教龍門派弟子王園海在長春西修築老道觀。道光十一年(1831年),慶雲觀監院張本順派遣其弟子張永函到吉林韋沙河創修興隆觀。同時,清華宮監院劉一真派其弟子張來聰赴吉林懷德楊家大城子創修無量宮。此後,吉林道教擴展,觀庵普遍。
在黑龍江,郭守真派其弟子王太興到黑龍江綏化創修慈雲宮。此後,他們在海倫修青雲宮,在凌雲山修太聖宮。又在海倫修凌雲宮,在潘家岡修玉清宮,東大營修松雲宮,疙疸山修玉清宮。在綏化又修關帝廟,建太和宮。之後,在黑龍江各地修築青華宮、治聖宮、太平宮、太聖宮、紫霞觀、全真庵、同善宮、全至庵等宮觀,使黑龍江道教發展起來。
在遼寧,郭守真派其弟子劉太霖、王太祥到千山傳教。千山原有五寺,是僧家所居。劉、王抵達後,開始在千山創道教廟宇無量觀。嗣後才陸續修建了青雲觀、三清觀、慈祥觀、園通觀、鳳朝觀、雙泉觀、太和宮、五龍宮、聖仙宮、聖清宮、朝鮮宮、大安宮、洪谷庵、南泉庵、鎏嘉庵、龍泉庵等,觀宮庵遍於千山。
清康熙年間,劉太霖又派其法孫於來煉到遼西醫巫閭山傳教,創建了老爺嶺的聖清宮。此後,道徒又修建了園通觀、海雲觀、白雲宮、碧霞宮、慶雲宮、聖賢宮、蟠桃宮、龍潭宮、天仙觀、大朝陽觀等宮觀,收徒甚多。
在遼寧本溪,郭守真派其弟子秦太玉、高太護到本溪創修了平頂山玉皇廟清虛觀。秦太玉又派晉清祥到大峪修築了玲瓏觀。晉法祥派趙一成在平頂山正東50里處的三架嶺連環洞修建真武廟三聖宮,又建了聚仙宮。趙一成的法孫劉來榮在支岔修建了玉皇廟靈霄觀。
秦太玉在平頂山東北15里處修建了園通觀。其後,張園章奉其師李永朝之命,於距平頂山東北15里處修建了三清觀,唐園有在平頂山東南40里的紅廟子修建赤航宮。王本錄在平頂山西南50里許的滴水湖創修龍鳳觀,在偏嶺修了三教觀。又在平頂山下轉山溝修建朝陽觀。趙教奎在平頂山下三道溝修斗姥宮。趙陽玉在距平頂山2里的千金溝修建三宮廟三聖宮。劉園喜在彩屯修築關帝廟太和宮。李復春在平頂山西北10里的新洞溝處修老君廟。張來雲在平頂山西北20里的青石溝修了玄真觀。平教隆在本溪湖河西修築老君廟。紀至隱在本溪市內修建兜率宮。這樣,在本溪當時形成了以平頂山清虛觀為中心的道觀網,和以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為中心的宮觀建築群相互照映。

農安縣保全宮的興建

道光元年(1821年),長春阜豐山慶雲觀監院陳志清,派遣弟子張來聰在吉林農安創修保全宮。百年古觀保全宮建立。
據《農安縣誌》(1992年版)第五章宗教,第二節道教(639頁)記載:“農安第一座道教廟宇保全宮,建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農曆六月,地址在農安城南門外,俗稱南廟。南廟前殿3間,東供財神,西供藥王,中供關公。後殿三間,供三霄娘娘。東西廂房各5間為禪堂。”“宣統二年(1910)全縣有道士46人。1916年,有道教廟宇60座。1929年2月,國民政府公布神祠廢存標準,廢除一些廟宇,剩25座。1932年,信徒1000人。1938年全縣有道教廟宇34座,信徒7025人。1947年冬土地改革後,大部分道教廟宇被扒毀,少數廟宇改為校舍。1984年全縣有道士2人,住楊樹林鄉,均在80歲以上。”
其中文中所指1984年兩位道長,其中一位是劉崇清、一位是劉崇平,為現任保全宮監院李宗義的師父。

農安保全宮發展

農安縣保全宮自創立以來,影響甚大。每逢道教法會,香火鼎盛,人山人海,堪稱當時黃龍府(即農安縣古稱)的一大盛況。
《農安縣誌》里講:“男孩八歲時都要由家長領到“保全宮”“跳牆”,在廟院裡放長凳,男孩站在凳上,道士在背後用筷子向男孩頭上一敲,男孩立即向廟門外跑去,不準回頭,道士口念“快跑快跑,白頭到老”。回家後由家長領理髮匠那把頭剃光只在後腦下窩處留下一小撮老毛,這叫“鬼見愁”,這樣做完後可以清除一切穢氣,消除終生災難,永保平安吉祥,使之長生幸福。直到如今,農安人還在流傳。”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保全宮被政府回收改為國營精神病院,一直至今。保全宮的道長也不知何處。

農安保全宮的現狀

文革之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以落實,農安縣佛教寺廟“金剛寺”得以恢復,但是由於當時沒有道長去出頭恢復道教廟宇,農安縣道教中斷將近60年多後,由原黃龍府九龍觀監院李宗義道長發起,眾多信眾支持,於2012年恢復保全宮,如今成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現任監院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三代玄裔弟子李宗義。有出家徒弟一名,俗家徒弟百餘名,信眾上千人。

相關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