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內容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升自我的知識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的附錄A為標準的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起草單位:農業部環境監測總站、黑龍江省農業環保站。《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主要起草人:劉風枝、李占軍、劉素雲、戰新華、陶戰。
基本介紹
- 書名: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
-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155066213393
- 外文名:Procedural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Monitoring of Air in Agricultural Regions
- 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
- 頁數:12頁
- 開本:16
- 定價:21.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技術規範(NY/T 397-2000)》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1範圍
2引用標準
3定義
4農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採樣技術
5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
6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7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數理統計
8監測結果評價
9資料整編
附錄A(標準的附錄) 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各種原始記錄表
1範圍
2引用標準
3定義
4農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採樣技術
5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
6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7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數理統計
8監測結果評價
9資料整編
附錄A(標準的附錄) 農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各種原始記錄表
文摘
著作權頁:
4.2.2.4監測農區環境空氣污染的時空分布特徵及狀況,用格線布點法。對於空曠地帶和邊遠地區應適當降低布點的空間密度,在污染源主導風向下風方位應適當加大布點的空間密度。
4.2.2.5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布點方法,參照GB 16297和GB/T 16157。無組織排放按照GB 16297中附錄C執行。煙囪或排氣管道排出的氣態或氣溶膠污染物對農區環境空氣產生的影響,用同心圓軸線法或扇形法進行布點。對於污染因素複雜的區域,應採用隨機布點法。
4.2.2.6採樣高度: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的採樣高度一般為3~15 m,以5~10 m為宜,氟化物採樣高度一般為3.5~4 m,採樣口與基礎面應有1:5 m以上的相對高度,以減少揚塵的影響。b)農業生產基地大氣採樣高度基本與植物高度相同。c)特殊地形地區可視情況選擇適當的採樣高度。
4.2.2.7在例行監測的固定監測點處應安置配套的監測亭(室),並考慮有穩定可靠的電源供應。
4.3監測點數量
4.3.1監測區域採樣點數量的確定。要根據監測目的、可代表面積的大小、分析測試能力、實際工作條件(如交通和電源)等,同時考慮數理統計和環境空氣品質評價精度的要求。
4.3.2農業生產基地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面積較小,布局相對集中,布設3個點;布局比較分散,面積較大適當增加點數;空曠地帶和邊遠地區適當減少點數。同時還要考慮大氣質量的穩定性以及污染物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適當增減監測點數。
4.3.3污染源對農業生產基地大氣質量的影響監測,視污染源種類、廢氣排放方式、排放量而定。監測點一般控制在5~7個。
4.3.3.1無組織排放源;一般在下風方位設4個點。上風方位設1個對照點。
4.3.3.2煙囪或排氣筒:污染物最高落地處濃度同污染源的距離與源強、源高(有效高度)、排出口的直徑和溫度,以及當時當地氣象條件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高濃度出現的地點在距污染源下風方位·相當於排放源有效高度的10~20倍處,通常採用同心圓軸線法或扇形法布點。現場風向波動較大—宜用同心圓多方位布點法。以污染源為圓心,做16或8個方位的放射線,同心圓數目不少於5~7個,二者交點處即為監測點。監測點數量根據需要適當取捨。
現場風向變化不大,可用扇形布點法。以主導風向為軸線,在兩側擴出30°左右的放射線,不少於3~5條,在扇形區內作出不少於5~7個同心圓弧,二者交點處即為監測點,同時在污染源上風方位設定1~2個對照點。
4.4樣品採集
4.4.1採集前的準備
4.4.1.1採樣計畫的制定
根據現場調查結果和布點要求提出採樣計畫,確定採樣點位、時間和路線·做好人員分工,準備好必要的儀器設備、採樣器具等。
4.4.1.2採樣儀器的校準
新購置的採樣器及修理後的採樣器均需進行校準。採樣器在使用周期內,每月校準一次。將相應的流量計連線到採樣系統中,使流量計使用狀況和校準狀況儘可能一致,進行流量校準。這樣在採樣系統中各種裝置(如吸收管、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等)所產生的氣阻對流量讀數造成的誤差可以減至最小。
4.2.2.4監測農區環境空氣污染的時空分布特徵及狀況,用格線布點法。對於空曠地帶和邊遠地區應適當降低布點的空間密度,在污染源主導風向下風方位應適當加大布點的空間密度。
4.2.2.5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布點方法,參照GB 16297和GB/T 16157。無組織排放按照GB 16297中附錄C執行。煙囪或排氣管道排出的氣態或氣溶膠污染物對農區環境空氣產生的影響,用同心圓軸線法或扇形法進行布點。對於污染因素複雜的區域,應採用隨機布點法。
4.2.2.6採樣高度: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的採樣高度一般為3~15 m,以5~10 m為宜,氟化物採樣高度一般為3.5~4 m,採樣口與基礎面應有1:5 m以上的相對高度,以減少揚塵的影響。b)農業生產基地大氣採樣高度基本與植物高度相同。c)特殊地形地區可視情況選擇適當的採樣高度。
4.2.2.7在例行監測的固定監測點處應安置配套的監測亭(室),並考慮有穩定可靠的電源供應。
4.3監測點數量
4.3.1監測區域採樣點數量的確定。要根據監測目的、可代表面積的大小、分析測試能力、實際工作條件(如交通和電源)等,同時考慮數理統計和環境空氣品質評價精度的要求。
4.3.2農業生產基地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面積較小,布局相對集中,布設3個點;布局比較分散,面積較大適當增加點數;空曠地帶和邊遠地區適當減少點數。同時還要考慮大氣質量的穩定性以及污染物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適當增減監測點數。
4.3.3污染源對農業生產基地大氣質量的影響監測,視污染源種類、廢氣排放方式、排放量而定。監測點一般控制在5~7個。
4.3.3.1無組織排放源;一般在下風方位設4個點。上風方位設1個對照點。
4.3.3.2煙囪或排氣筒:污染物最高落地處濃度同污染源的距離與源強、源高(有效高度)、排出口的直徑和溫度,以及當時當地氣象條件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高濃度出現的地點在距污染源下風方位·相當於排放源有效高度的10~20倍處,通常採用同心圓軸線法或扇形法布點。現場風向波動較大—宜用同心圓多方位布點法。以污染源為圓心,做16或8個方位的放射線,同心圓數目不少於5~7個,二者交點處即為監測點。監測點數量根據需要適當取捨。
現場風向變化不大,可用扇形布點法。以主導風向為軸線,在兩側擴出30°左右的放射線,不少於3~5條,在扇形區內作出不少於5~7個同心圓弧,二者交點處即為監測點,同時在污染源上風方位設定1~2個對照點。
4.4樣品採集
4.4.1採集前的準備
4.4.1.1採樣計畫的制定
根據現場調查結果和布點要求提出採樣計畫,確定採樣點位、時間和路線·做好人員分工,準備好必要的儀器設備、採樣器具等。
4.4.1.2採樣儀器的校準
新購置的採樣器及修理後的採樣器均需進行校準。採樣器在使用周期內,每月校準一次。將相應的流量計連線到採樣系統中,使流量計使用狀況和校準狀況儘可能一致,進行流量校準。這樣在採樣系統中各種裝置(如吸收管、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等)所產生的氣阻對流量讀數造成的誤差可以減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