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因缺乏高效智慧型的監測工具,一直以來主要是眼看手查為主,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較低。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病蟲害監測調查上也逐步開始套用。因此,制定了地方標準《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
編制進程
2019年,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向安徽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了安徽省地方標準《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的制定申請,2019年11月4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了《關於下達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的函》(皖市監函〔2019〕510號)。該標準的項目計畫號:2019-01-090。地方標準《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由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提出,由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歸口。
2019年11月,為推進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制定工作,安徽省植保總站聯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成立了規範制定工作小組,分工負責該標準修訂相關工作。
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小麥病蟲害智慧型採集相關調查研究的基層上,多次召開編制制定工作討論會,以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為指導原則,起草了該標準草稿,並在此基礎上徵求了參與起草單位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經修改形成了該標準初稿。
2019年12月和2020年5月,組織植保體系內相關專家,召開討論會議,並通過網路徵求安農大、安徽省農科院等相關專家意見。
2021年12月28日,《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2年1月28日,《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省蕭縣植保植檢站、太和縣植保植檢站、廬江縣植保植檢站、桐城市植保站、無為市植保站、
安徽農業大學、太湖縣種植業局、貴池區植保站、固鎮縣植保站。
主要起草人:邱坤、宋愛穎、時雨、韋剛、方向群、夏海生、李愷球、胡海瀛、王蓓蓓、陳天嬌、陳紅波、李瑞、杜亮、馬洪管、陳正州、張雷昌、高宗仙、沈靜霆、李玉平、楊基華、楊繼紅、鞠玉亮。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智慧型採集要求 | |
---|
5 智慧型採集對象和方法 | |
---|
6 信息提交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確立了小麥常見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要求、智慧型採集對象和方法、信息提交等主要內容。該標準適用於農作物病蟲害智慧型採集設備對小麥常見病蟲害信息的智慧型採集。
實施建議
建議自該標準發布之日起在安徽省開展小麥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時套用,運用中繼續對該地方標準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發現標準執行中的問題,不斷修改完善,提升標準水平,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
意義價值
《農作物病蟲害信息智慧型採集技術規範(小麥類)》(DB34/T 4075-2021)的制定,便於規範採集的管理,逐步建立標準統一農作物病蟲害圖片資料庫建設,為人工智慧技術在監測預警、智慧型預測、信息服務等方面套用奠定基礎;從而提高了小麥病蟲害監測效率,減輕了植保工作勞動強度,為準確預警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