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神學

辯證神學(dialectical theology)一詞,即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基督教神學中的一個階段與內容,也指一個神哲學上用以辯論的特殊方法。主要人物是巴特(K. Barth, 1886-1968)、瑟內森(E. Thurneysen, 1888-1974)、布魯內(E. Brunner, 1889-1966),果加爾頓(F.Gogarten, 1887-1967)與布特曼(R.K. Bultmann, 1884-1976)等神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辯證神學
  • 外文名:dialectical theology
  • 釋義一:一戰後基督教神學一個階段與內容
  • 釋義二:一個神哲學上用以辯論的特殊方法
  • 主要人物:巴特、瑟內森、布魯內等神學家
因素,來源,

因素

巴特的辯證神學包含下列幾個因素:
1)辯證的根源在於上帝:上帝自己在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中,否定或否認罪人的生活意義。
2)此一批判性否定造成了距離;一條「死亡線」把天主與人、時間與永恆分開;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稱之為「品質方面的無限差別」。奧多(R. Otto, 1869-1937)稱天主為「根本不同的另一位」(Der ganz Andere)。天主在耶穌基督內顯現,天主仍是天主,人不過是灰土。其相遇只在神跡與信仰的弔詭中。
3)在基督的十字架內天主搭橋於鴻溝上。批判性的否定與差距,為天主不可思議之慈愛的肯定所擁抱。這是巴特辯證神學的精髓。辯證神學是以矛盾對立的命題表達,從否定無止境地移向肯定。後期的巴特變得比較肯定,在其神學觀點上辯證因素已較少。

來源

在20世紀20—30年代歐洲新教神學中占主導的流派,是在與早期德國存在主義保持聯繫中發展起來的,與後者在淵源和方針上有共同之處。巴特的《對使徒保羅致羅馬人書信注釋》一書是辯證神學的宣言。辯證神學的倡導者把自己的道路構想為辯證的:通過否定和矛盾走向肯定。辯證神學認為宗教(它把宗教和“信仰”對立起來)以及其種種儀式來確定信仰的內容的做法是徒勞無益的。“宗教”的缺點在於它試圖把沒有聯繫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把無形的上帝和人的有形想像、物質世界聯繫在一起。它把宗教看成是一種幻想,又肯定絕對超驗的上帝的信仰。上帝是對萬物的“批判性否定”,是世界的非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