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的美學十講》是近代王鈞初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辯證法的美學十講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者:王鈞初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試圖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來解決美與藝術問題的論著,它認為研究美學不能離開社會經濟線索和生產狀況,從理論到理論。美學的根源以及藝術的出發點是人類本性所賦予的愛好韻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受著生產關係的規定的。書中第一講指出,韻律產生於人自身與自然的構合上,潛在的動律,遇到外界的刺激,就形成藝術形式。人類主要通過生產勞動,來形成自己的美感及宇宙觀。藝術的動力是由勞動的慣性所支配的,人類的美感隨著生產的發展漸漸脫離了勞動動律的直接影響,因生活內容的變化而複雜起來。第二講主要探討天才問題,它強調個人是環境的產物,天才無論如何偉大,也逃脫不了自然與社會的支配,只有那些正確地表現了時代的本質的藝術家才是天才。第三講論述個性與流派的產生。作者認為,個性是在教育及環境的一般影響下而形成的。人類環境的變化導致人類心理的變化。流派思潮的變化與整個社會歷史過程有密切的關係,它們主要受到社會集團的影響。第四講為概念的暗示與現象的顯示,討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問題,它指出在現象顯示里必然有概念的暗示,二者不是絕對對立的。第五講主張在資本主義社會,個人的藝術反抗社會的藝術;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則充分表現社會精神,達到個人與社會的真正統一。第六講批評泰納文藝理論中的種族決定論,因為它違反了經濟決定論。第七講批判了“以藝術代宗教”說,因為新藝術的產生,並不是要代替宗教的任務,而是社會經濟綜合條件的必然的外在表現。第八講批判形式主義,論述藝術如何正確反映現實以及現實生活之理想問題。第九講討論作家、評論家與觀眾的聯繫,以及藝術價值與社會生活意識的關係。最後一講論述藝術史的發展與社會歷史的變革的一致性。作者確信,藝術必然要由資產階級手中轉到勞苦階級手中。本書在將唯物辯證法思想運用於美學研究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嘗試。
出版信息
長成書店193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