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阻塞性黃疸,通常將其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和阻塞性三種。老人如出現黃疸應多想到以上疾病,並應及時就醫作出正確診斷,以便進行有效治療。黃疸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和體徵,根據黃疸發生機理和常見的病理類型,通常將其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和阻塞性三種。一項調查表明,在65~89歲老年黃疸病人中,阻塞性黃疸占80%,可見,阻塞性黃疸老人最易罹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辨析阻塞性黃疸
- 分類:溶血性、肝細胞性和阻塞性
- 發病人群:65~89歲老年人
- 病因:膽系因某種病因產生機械性阻塞
疾病特點,黃疸病史,
疾病特點
黃疸(無論由何種疾病引起)的共同特點是:(1)鞏膜(白眼珠)和皮膚發黃,早期呈金黃色,中期呈黃綠色,晚期呈綠褐色甚至近於黑色;(2)尿像濃茶樣,系血中膽紅素增高的原因;(3)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樣,乃因膽管受阻糞便不能被膽汁染黃造成;(4)皮膚瘙癢,是膽鹽沉積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經的結果;(5)心動過緩,為膽鹽刺激迷走神經所致致。引起老人阻塞性黃疸最常見的疾病主要有:胰頭癌胰頭緊鄰膽總管下端,患胰頭癌時膽總管極易受壓變癟,致膽汁不能通過或通過量減少,故黃疸是較早出現的症狀(胰體、胰尾癌則無黃疸)。症狀是厭食,體重迅速下降,乏力,慢性進行性黃疸,由輕到重。無痛性黃疸則是晚期特徵。
繼發性 肝癌 癌瘤轉移至肝時,可壓迫肝膽管而出現黃疸。症狀是有原發癌和肝內轉移癌並存,肝內轉移癌病灶通常為多個。
乏特氏壺腹周圍癌包括乳頭周圍的十二指腸黏膜癌、乳頭黏膜癌、壺腹部黏膜癌和膽總管下端癌,是一組癌的統稱。這組癌的發生部位與膽總管很近(有的就是膽總管本身的癌瘤),故黃疸的出現是必然現象。其特點與胰頭癌極為相似,但發病率較胰頭癌低,且轉移也較遲,故如能早期確診手術,預後較好。
原發性膽囊癌多有黃疸,初時較輕,逐漸加重,多為持續性,是由於肝門肝膽管受侵或膽道被癌瘤壓迫所致,好發於中老年婦女,男女比例1:2。
原發性膽管癌包括肝管癌和膽總管癌。
膽總管結石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指結石開始即生長在膽總管,後者則是由膽囊結石排入膽總管所致。
藥物性黃疸可能引起黃疸的藥物有:氯丙嗪、硫氧嘧啶、他巴唑、磺胺等。藥物性黃疸與用藥劑量大小無關,通常於用藥後1~4周內出現,持續數周至數月消失,再度用藥後黃疸很快再發。
老人如出現黃疸應多想到以上疾病,並應及時就醫作出正確診斷,以便進行有效治療。
繼發性 肝癌 癌瘤轉移至肝時,可壓迫肝膽管而出現黃疸。症狀是有原發癌和肝內轉移癌並存,肝內轉移癌病灶通常為多個。
乏特氏壺腹周圍癌包括乳頭周圍的十二指腸黏膜癌、乳頭黏膜癌、壺腹部黏膜癌和膽總管下端癌,是一組癌的統稱。這組癌的發生部位與膽總管很近(有的就是膽總管本身的癌瘤),故黃疸的出現是必然現象。其特點與胰頭癌極為相似,但發病率較胰頭癌低,且轉移也較遲,故如能早期確診手術,預後較好。
原發性膽囊癌多有黃疸,初時較輕,逐漸加重,多為持續性,是由於肝門肝膽管受侵或膽道被癌瘤壓迫所致,好發於中老年婦女,男女比例1:2。
原發性膽管癌包括肝管癌和膽總管癌。
膽總管結石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指結石開始即生長在膽總管,後者則是由膽囊結石排入膽總管所致。
藥物性黃疸可能引起黃疸的藥物有:氯丙嗪、硫氧嘧啶、他巴唑、磺胺等。藥物性黃疸與用藥劑量大小無關,通常於用藥後1~4周內出現,持續數周至數月消失,再度用藥後黃疸很快再發。
老人如出現黃疸應多想到以上疾病,並應及時就醫作出正確診斷,以便進行有效治療。
TSB:阻塞性黃疸肝內梗阻一般少見>171umol/L,阻塞性黃疸肝外梗阻可達256.2-513 umol/L,且少有波動;阻塞性黃疸AKP:肝外梗阻或高較明顯,惡性梗阻更為明顯;阻塞性黃疸ALT:梗阻性一般5000U;阻塞性黃疸嚴重時糞膽原排出明顯減少;糞便可呈陶土色。
黃疸病史
30歲以下以肝細胞性黃疸為多見,而中年(40歲以上)有右上腹絞痛或黃疸史者多見為CBD結石阻塞性黃疸或腫瘤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進行性加重或有明顯波動者應考慮到肝內外梗阻;阻塞性黃疸尤其是惡性梗阻性黃疸多見皮膚瘙癢,而肝細胞性則較少見。肝外阻塞性黃疸較深,體檢時可發現肝臟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