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侵伐論

《辨侵伐論》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辨侵伐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辨侵伐論
《春秋》之說曰:“凡師有锺鼓曰伐,無曰侵。”《周禮·大司馬》九伐之法曰:“賊賢害人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
然則所謂伐之者,聲其惡於天下也。聲其惡於天下,必有以厭於天下之心,夫然後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財,危人之生,而又害賢人者,內必棄於其人,外必棄於諸侯,從而後加伐焉,動必克矣。然猶校德而後舉,量力而後會,備三有餘以用其人:一曰義有餘,二曰人力有餘,三曰貨食有餘。是三者大備,則又立其禮,正其名,修其辭。其害物也小,則潔誓徵令不過其鄰;雖大,不出所暴;非有逆天地橫四海者,不以動天下之師。故師不逾時而功成焉。斯為人之舉也,故公之。公之,而锺鼓作焉。
夫所謂侵之者,獨以其負固不服而壅王命也。內以保其人,外不犯於諸侯,其過惡不足暴於天下,致文告,修文德,而又不變,然後以師問焉。是為制命之舉,非為人之舉也,故私之。私之,故锺鼓不作。斯聖人之所志也。
周道既壞,兵車之軌交於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是故以無道而正無道者有之,以無道而正有道者有之,不增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故世日亂。一變而至於戰國,而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無其財,君子不以動眾;有其力,有其財,無其義,君子不以帥師。合是三者,而明其公私之說,而後可焉,嗚呼!後之用師者,有能觀其侵伐之端,則善矣。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