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葉霉病

辣椒葉霉病

發病初期由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嚴重時整片葉形成花斑,並且變黃乾枯。經多點調查,該病發生時,一般甜椒較辣椒品種發病重,國外品種較國內品種發病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葉霉病
  • 危害部位:葉片
  • 傳播途徑:風雨傳播
  • 發病條件:植株栽植過密,株間生長鬱閉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傳播途徑,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辣椒葉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上初現淺黃色不規則形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層,不久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絨狀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成花斑,嚴重時變黃乾枯。見於為害棚室栽培的甜椒。
辣椒葉霉病

病原形態

Fulviafulva(Cooke)Cif.異名CladosporiumfulvumCooke稱褐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多數叢生,暗橄欖色,頂端淡色,上生1~3個孢子再向上生長30~60微米,後再生1次孢子,生孢子處孢子梗膨大呈節狀,大小140~365×4~6微米;分生孢子卵形至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無色或暗橄欖色,具0~3個隔膜,單細胞的大小5~11×3~5微米,雙細胞的6~19×4~8微米,3~4個細胞的11~22×5~7微米,本菌有生理分化現象。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在冬季曖和地區,沒有越冬現象,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在甜椒、辣椒和其它寄主植物上為害。分生孢子在寄主植物表面吸水萌發後可直接侵入或經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經潛育期後出現病斑,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又繼續再侵染。田間濕度大、栽植過密、植株生長鬱閉都有利於該病的發生。秋季晝暖夜涼露重和春暖雨綿綿季節病害蔓延較快,棚室內種植的甜、辣椒往往發病較重。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氣候條件適宜時,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發後從傷口或直接侵人,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植株栽植過密,株間生長鬱閉,田間濕度大或有白粉虱為害時易誘發此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生產栽培中應選用抗性較強的辣型品種。
2.及早清潔田園。防治該病應突出-個"早"字,發現病株及病葉應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燒毀收穫後及時清除植株殘體,以斷絕循環侵染途徑。
3.合理密植, 加強管理。首先,栽植密度應依照各品種特性及要求適當安排。其次,儘量避免忽乾忽濕現象出現,嚴禁大水漫灌,注意降低田間濕度,尤其是保護地中的空氣相對濕度(RH值)。
4.實行輪作。 甜、辣椒葉霉病主要是病殘體在土中或病菌孢子直接落入土中進行循環侵染,故應實行與其他作物輪作。
5.增施石灰和腐熟的有機肥。由於該菌性喜酸性環境,整地時每667平方米應撒施生石灰150--200kg,並施用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避免"生肥發酵"產生"燒根"而造成傷口發病。
6.(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栽植密度應適宜,雨後及時排水,注意降低田間濕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