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莊鄉志
- 作者:許永峰,程捧榮,程永貴,程和平,劉玉琳,張玉宏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
- 編纂單位:井陘縣辛莊鄉志編纂委員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志;遵循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和貫通古今、詳今略古的基本原則,志書力求全面系統地記述辛莊鄉自然與社會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以此存史、資治、教化,為辛莊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二、記述範圍 以辛莊鄉現行政區劃為記述範圍,所轄村落均以現屬區劃上推述以事物發端。奔烏估霉為突出地方特色,特將石材從企業篇析出,設篇載入。
作品目錄
封面
辛莊鄉志
《辛莊鄉志》編纂委員會
《辛莊鄉志》編輯部
題詞
中共井陘縣委書記 龐彥須題
井陘縣人民政府縣長 李彥明題
出版致辭
圖片
古村落
山村新貌
古街道
街道硬化
古榨樹
古民居
石門樓
縣、鄉領導視察文明生態村建設
辛莊鄉衛生院
辛莊教學樓
桃王莊信用社
桃王莊教學樓
大棗
柿子
蘋果
石榴
花椒
中藥材種植基地
仙台靈芝
柏拘晚員棗盛牌石柏木保健枕片
黃羊
柏盛牌千年石柏臥牛枕
玉米種植
省委副書記李炳良、副省長陳立友、副市長李清、縣委書記王金廷在洪河漕村視察
省委副書記李炳良、副省長陳立友、縣委書記王金廷在胡仁村慰問民眾
河北省委副書記趙金鐸(右二)在仙台山視察
聶帥之女——聶力中將在洪河漕村
鄉黨委書記李樹廷向縣領導匯報項目建設工作
日本友人在焦家垴村考察集徑農業
縣、鄉領導歡迎日本友人
仙台山紅葉
仙台夕照
仙台山主峰
覽秀亭
仙台秋色
相公崖佛眉龕
杏子山之春
相公崖敬香亭
杏子山炒臭精龍王殿
觀音山遠眺
大里岩全貌
涼溝橋
瓦瓮觀音廟
白土嶺長城口門
觀音山古石佛
菩薩崖石窟像
長城烽火台
文物碑
百團大戰洪河漕聶帥指揮部舊址
聶榮臻救孤塑像
老虎洞慘案遺址
米湯崖烈士紀念碑亭
焦家垴反掃蕩紀念碑亭
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
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
踩街
舞龍
腰鼓
歌舞
花臉社火
省心連心藝術團來鄉表演
書法 李智
書法 許得
書法 張益通
牡丹圖 趙明生
書法 許振
書法 許印芳
書法 何偉
書法 李景明
書法 范儒蘭
剪紙
泥塑
石獅子
石香爐
根雕
石材工藝市場
鄉領導視察企業
石太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南梁隧道
鑫鑫重鈣廠
建設中的白雲石輕燒企業
惠豐洗煤廠
欣元加油站
涼姜才只溝水庫
南要子村農民文體活動中心
鄉黨委書記李樹廷與駐軍首長周士威商討軍民共建
曹家莊村舞台
欒莊村街道
辛莊村文化廣場
米湯崖村名碑
縣領導李彥明、王新民為王峪公路揭碑
棗涼線公路
小大線公路
“村村通”工程
三條縣鄉公路竣工剪彩儀式在辛莊鄉隆重舉行
《辛莊鄉志》編纂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李樹廷(前排左四),政府鄉長許利軍(前排右四),黨委副書記高志剛(前排左二),人大主席韓慧忠(前排左三),副鄉長李永紅(前排右三),副鄉長趙錄庭(二排右一),黨委委員李建英(二排右五),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王曉明(三排左二),黨委委員趙彥珍(二排右四)與《辛莊鄉志》主編許永峰(前排左一),副主編程捧榮(前排右一)、程永貴(前排右二)、程和平(後排右四)、劉玉琳(三排左一)、張玉宏(三排右一)及全體編纂人員合影。
井陘縣辛莊鄉旅遊交通圖
井陘縣辛莊鄉水利圖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政區建置
一 位置沿革
(一)地理位置
(二)建制沿革
二 行政區劃
三 村莊
(一)辛莊
(二)小里岩
(三)大里岩
(四)董家莊
(五)石瓮
(六)南要子
(七)小峪
(八)達柯
(九)松樹嶺
(十)洪河尋炒斷漕
(十一)涼溝橋
(十二)小切
(十三)五弓
(十四)寺掌峪
(十五)井子
(十六)小寺
(十七)欒莊
(十八)北要子
(十九)張家刊
(二十)東西坪
(二十一)焦家垴
(二十二)張莊
(二十三)白土嶺
(二十四)冀南溝
(二十五)桃王莊
(二十六)西高家莊
(二十七)胡仁
(二十八)瓦瓮
(二十禁道九)大王廟
(三十)菩薩崖
(三十一)曹家莊
(三十二)黑水坪
(三十三)米湯崖
(三十四)硃砂洞
(三十五)大洛水
(三十六)牛道
(三十七)蘇家嘴
(三十八)李家嘴
第二篇 自然環境
一 地質
二 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山脈
(三)溝壑
三 氣象·水文
(一)氣象
(二)水文
四 物候
(一)物候諺語
(二)農作物物候期
(三)部分物侯記載
五 土壤
(一)土壤類型
(二)土壤養分
六 植被
(一)森林植被
(二)灌木植被
(三)草本植被
七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礦產資源
(四)生物資源
八 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災
(四)雹災
第三篇 村民
一 人口總量
(一)總人口
(二)人口密度
(三)性別比
二 人口素質
(一)自然素質
(二)文化素質
三 人口控制
四 婚姻
(一)婚姻的建立
(二)婚姻形式
(三)婚姻破裂
(四)通婚圈
五 家庭
(一)家庭規模
(二)世代構成
(三)家庭符局少功能
六 姓氏
七 村民生活
(一)衣著
(二)飲食
(三)住宅
(四)行路
(五)玩耍
第四篇 人物
一 人物傳
許自嚴
許國璧
程讓
路達
趙庭
陳過街
盧治福
趙秀
張海
焦景成
路致中
焦自清
李化民
王彥
欒湘
張聚
武占英
焦德成
許二九
趙修
許振
劉振國
崔議
劉順堂
田九明
范聚昌
何義祥
焦吉成
程寶琴
趙白小
許得
高玉江
劉正佩
何兵小
劉銀喜
焦建成
劉成保
劉德義
陳秀安
劉芳
欒深
欒素
欒克新
欒椿
趙維昌
路東書
馮銀牛
李彩
郭敏
劉世富
許有生
許富祥
許勰
馬喜堂
張鎖鎖
焦惠生
二 人物簡介
陳秀山
許蘭春
何慶華
李化瑞
李和
趙克勤
王瑞
王選
田九德
李景堂
張亭亭
楊升
范林祥
范來保
段振華
印文斌
劉文通
楊國梁
程琛
李德
印榮
程憲
劉珍
范東奎
李禎
張益通
郭來源
李景明
李化景
欒渭
李景月
張逵
李路深
劉新寬
武贇
劉炳章
印慧
張吉山
李祥
李智
何偉
梁盛
欒梁
趙偉
焦建軍
於華
程日新
欒玲
趙喜貴
焦建義
劉榮
陳連柱
劉富寬
范吉珍
許東升
田瀅
王素芝
張達
趙順成
許銀元
王密堂
許明小
許晏
趙綽
范二奎
程二毛
許涌
郭延慶
何鎖成
許小明
陳二毛
楊書堂
許景峰
陳祥文
範文昭
程永貴
許建平
趙富成
許永峰
蘇保中
楊彥堂
王城成
王孝
焦瑞生
許志強
范湘源
楊高文
劉連成
印王拴
武志
張增山
欒進喜
董貴清
谷法庭
趙考臻
劉反清
范俊生
劉玉珍
程盛林
程國平
蘇衛國
許生鎖
郭秀
楊桃生
路建文
谷吉生
李建文
范拴虎
李京生
趙捆柱
田貴文
焦文生
陳輝
楊風庭
欒富智
范雙奎
楊路亭
楊英柱
楊玉成
田衛昌
許彥明
郭金鎖
印建平
趙拴喜
楊雄
田建中
劉鳳庭
趙金庭
劉連一
蘇建贇
谷笑然
許味堂
李風明
欒富勇
田福元
程寶貴
劉世芳
何二鎖
程海泉
印素平
武會元
李桃喜
趙建軍
郭舉
趙建軍
許金堂
祗春廷
三 烈士英名錄
第五篇 經濟總覽
一 經濟總量
二 經濟結構
(一)三次產業結構
(二)產業內部結構
三 收入與分配
(一)現金的收入與分配
(二)糧食收入與分配
四 經濟質量與效益
(一)生產力水平
(二)經濟效益
五 小康建設
(一)組織領導
(二)總體規劃
(三)主要措施
(四)小康建設考核驗收
第六篇 鄉村建設
一 公共建築
(一)政府機關建設
(二)衛生設施建設
(三)郵電設施建設
(四)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五)戰備工程
(六)國家工程建設
二 村莊建設
(一)村莊規劃
(二)村莊街道建設
(三)村莊公共設施建設
三 民居建設
(一)院落格局
(二)房屋結構
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一)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
(二)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展室
(三)路北縣政府所在地建設
(四)焦家垴村反掃蕩紀念碑亭
五 鄉村建設管理
第七篇 土地管理
一 土地所有制
(一)農民土地所有制
(二)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土地所有制
(三)人民公社土地所有制
(四)農民集體所有制
二 土地使用制
(一)私有土地使用制
(二)集體土地使用制
(三)國有土地使用制
三 地籍管理
(一)土地調查
(二)土地登記
四 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五 土地開發利用
(一)土地開發
(二)土地改良
六 鄉土地管理機構
第八篇 交通運輸
一 古道
(一)紅岩寺梁古道
(二)要子岩古道
(三)清風口古道
(四)胡仁界古道
(五)南要子嶺古道
(六)相公衙古道
(七)牛道溝古道
(八)涼溝橋古道
(九)米湯崖古道
(十)王峪溝古道
(十一)武功口古道
(十二)石瓮溝古道
(十三)松樹嶺古道
二 山間僻路
三 公路
(一)縣道
(二)鄉道
(三)村道
四 橋樑·隧道
(一)橋樑
(二)隧道
五 公路管理
六 運輸
(一)交通工具
(二)公路運輸
第九篇 信息產業
一 郵政
(一)鄉郵段
(二)徒步通信
(三)郵政支局
二 電信
(一)磁石電話
(二)程控電話
(三)線路改造
三 無線通信
(一)網路
(二)業務
四 廣播電視
(一)廣播站
(二)電視
第十篇 水利
一 水庫
(一)涼溝水庫
(二)胡仁水庫
二 水渠
(一)涼溝南渠
(二)涼溝北渠
(三)涼溝北陶管渠
(四)綿左渠桃王莊段
三 焦家垴村集徑農業工程
四 塘壩·蓄水池·旱井窖
(一)塘壩
(二)蓄水池
(三)旱井窖
五 地下水開採
(一)深井
(二)淺井
(三)截流
第十一篇 電力
一 發電
二 輸配電
三 用電
四 電工管理
第十二篇 旅遊
一 風景旅遊
(一)仙台山風景區
(二)大里岩風景區
(三)杏子山風景區
(四)觀音山風景區
二 紅色旅遊
(一)抗日政府舊址
(二)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
(三)百團大戰碑林
(四)美穗子獲救紀念館
(五)軍糧洞
(六)老虎洞
(七)鏡子岩
三 生態旅遊
(一)涼溝橋
(二)大台山
(三)硃砂洞
(四)古石溝
(五)松樹嶺
(六)椴樹溝
(七)樣子山
(八)仰天池
第十三篇 農業
一 經營體制變革
(一)土地改革
(二)農業合作化
(三)人民公社
(四)大躍進
(五)農業學大寨
(六)生產隊經營體制
(七)聯產承包責任制
(八)取消生產隊
(九)第二輪土地承包
二 農業生產力
(一)勞動力
(二)農業機械
(三)耕地
三 農技農藝
(一)農作物
(二)耕作方式
(三)栽培技術
(四)植保
(五)恢復水毀土地
四 農業經營管理
(一)農業經營管理站
(二)財務管理
第十四篇 林業
一 林業資源
二 造林綠化
(一)綠化運動
(二)綠化工程
三 森林資源保護
(一)病蟲害防治
(二)護林防火
四 林業技術
(一)育苗
(二)直播油松
(三)引進樹種
(四)嫁接
五 古樹名木
(一)木材類
(二)果實類
(三)經濟類
(四)珍稀類
六 管理體制
七 林場
(一)國有林場
(二)北柴溝林場
第十五篇 畜牧
一 畜牧資源
(一)大牲畜
(二)小家畜
(三)家禽
二 疫病防治
(一)傳染病
(二)防疫檢疫
三 飼草飼料
四 引進優良品種
(一)黃牛改良
(二)引進優種雞
(三)培育虎皮黃兔
(四)引進青蘭紫兔
(五)引進南江黃羊
(六)全蠍開發
(七)引進梅花鹿
(八)引進麝鼠
五 畜牧管理
(一)機構管理
(二)體制管理
(三)區劃管理
(四)人員管理
第十六篇 企業
一 企業發展
(一)手工業
(二)合作制企業
(三)工副業
(四)勞務隊
(五)修造站
二 企業格局
(一)鈣鎂業
(二)煤炭運銷業
(三)運輸業
三 經營體制
(一)集體企業
(二)民營企業
四 經營管理
(一)企業管理
(二)生產管理
(三)質量管理
(四)財務管理
(五)安全管理
(六)民爆管理
五 重點企業簡介
(一)井陘縣東西坪白雲石廠
(二)井陘縣重鈣廠
(三)井陘縣鑫鑫重鈣廠
(四)石家莊市鑫嶺鈣業有限公司
(五)井陘縣東安石灰廠
第十七篇 石材業
一 石材資源
二 管理組織
三 石材開採
四 石材加工
五 石材工藝
第十八篇 商貿
一 集市貿易
二 供銷貿易
(一)辛莊供銷社
(二)桃王莊供銷社
(三)米湯崖供銷社
三 個體貿易
1.餐飲業
2.理髮業
3.洗浴業
4.商店零售業
5.非生產資料
四 糧食經營
(一)糧食管理
(二)糧食購銷
(三)個體糧店
第十九篇 財稅·金融
一 財稅
(一)民國稅賦
(二)民主鄉政府財稅
(三)建國後財稅
二 金融
(一)貨幣
(二)機構
(三)農業信貸管理
第二十篇 中國共產黨辛莊鄉基層組織
一 組織建設
(一)組織沿革
(二)機構設定
(三)黨的代表大會
(四)黨員隊伍
(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六)黨委決策輯要
二 宣傳工作
(一)社會宣傳
(二)新聞宣傳
三 紀律檢查
(一)組織機構
(二)主要工作輯要
四 信訪工作
第二十一篇 政權·政協
一 鄉人民代表大會
(一)人民代表
(二)人民代表大會
(三)鄉人大工作
二 鄉人民政府
(一)政府機構沿革
(二)施政輯要
三 人民政協
四 縣駐辛機構
(一)井陘(路北)抗日縣政府
(二)井陘(路北)縣委
(三)縣議會(路北)
(四)路北五區
(五)辛莊辦事處
(六)辛莊工委
五 村級行政組織
(一)村公所
(二)生產大隊
(三)村民委員會
(四)基本建設
第二十二篇 人民團體
一 工會
(一)基層組織
(二)主要工作輯要
二 共青團
(一)基層組織建設
(二)主要工作輯要
三 婦聯會
(一)組織機構建設
(二)主要工作輯要
四 科學技術協會
(一)組織科普培訓
(二)舉辦科技周活動
(三)開展科技服務
(四)推廣科技成果
五 計畫生育協會
(一)機構
(二)會員代表大會
(三)主要工作
第二十三篇 政法
一 綜合治理
二 派出所
(一)機構設定
(二)主要工作
三 司法行政
(一)普法宣傳
(二)民事調解
第二十四篇 兵事
一 防禦工事
(一)古長城
(二)古隘口
(三)晉軍坑道工事
(四)戰壕遺址
(五)山寨
(六)警視哨遺址
二 辛莊駐防
(一)隘口守軍
(二)六八九團
(三)九區隊
(四)蘇玉連部
(五)晉察冀軍區前線指揮部
(六)路北縣大隊
(七)境內駐軍
三 境內戰事
(一)晉奉之戰
(二)石雷戰
(三)反掃蕩
(四)破襲戰
(五)破堡拔碉
四 日軍暴行
(一)製造路北“無人區”
(二)瓦瓮慘案
(三)胡仁慘案
(四)血洗焦家垴
(五)老虎洞慘案
(六)黑水坪慘案
(七)硃砂洞慘案
五 武裝組織
(一)抗日兒童團
(二)民兵
(三)鄉武裝部
六 徵兵工作
第二十五篇 民政·扶貧
一 民政
(一)擁軍優撫
(二)救濟救災
(三)農村五保
(四)敬老院
(五)婚姻登記
二 扶貧工作
(一)貧困狀況
(二)扶持措施
(三)扶貧效益
第二十六篇 精神文明建設
一 思想道德建設
(一)五講四美三熱愛
(二)學雷鋒樹新風
(三)公民道德教育
二 創建活動
(一)創建文明單位
(二)文明村創建
(三)雙創一爭活動
(四)文明生態村創建
第二十七篇 教育
一 教育機構
二 科舉教育
(一)私塾教學
(二)私塾教材
三 幼兒教育
四 國小教育
五 中學教育
六 業餘教育
七 教師隊伍
八 人才輸出
九 教育經費
十 體育
(一)體育設施
(二)主要賽事
第二十八篇 科技
一 科技成果
(一)白雲石廠技術改造
(二)白雲石免燒磚
(三)柏盛牌保健枕片
(四)虎皮黃兔
(五)靈芝
(六)焦家垴集雨工程
(七)無公害藥材
(八)玉米播種機
二 科技人才
(一)縣外科技人才
(二)縣內科技人員
三 科技管理
第二十九篇 文化
一 文化設施
(一)鄉文化站
(二)電影隊
(三)農村文化室
(四)圖書室、書店
(五)舞台
(六)豪城寨書院
二 民間文化
(一)正月花會
(二)廟會
(三)戲劇
(四)說唱藝術
(五)吹奏樂
(六)社火
(七)躥鍘刀(躦席筒)
(八)耍叉
(九)鬧元霄
三 民間工藝
(一)石雕藝術
(二)秸稈工藝
(三)麵塑
(四)剪紙
(五)木雕
(六)泥塑
四 書畫
(一)書法
(二)繪畫
五 攝影
六 神秘文化
1.貼鬥神
2.泰山石敢當
3.看風水
4.擇數字
第三十篇 衛生
一 醫療
(一)衛生協會
(二)辛莊聯診所
(三)地段醫院
(四)辛莊分院
(五)公社衛生所
(六)鄉(公社)衛生院
(七)村級醫療機構
二 衛生體制改革
(一)衛生院體制改革
(二)公費醫療改革
(三)農村合作醫療
(四)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 防疫滅病
(一)疾病概況
(二)防疫滅病
(三)地方病防治
(四)婦幼病防治
四 愛國衛生運動
(一)個人衛生
(二)環境衛生
(三)飲食衛生
(四)滅鼠殺蟲
五 管理
(一)醫政管理
(二)藥品管理
六 抗擊非典型肺炎
第三十一篇 文物古蹟
一 古建築
(一)古戲樓
(二)古閣
(三)涼溝古橋
(四)古廟
二 金石碑刻
(一)摩崖石刻
(二)護國寺唐陀羅尼經幢
(三)香亭
(四)石碑
(五)石牌匾
(六)鐵鑄鐘
三 革命遺址
(一)百團大戰小里岩指揮所舊址
(二)百團大戰洪河漕指揮所舊址
(三)米湯崖抗日縣政府舊址
(四)黑水坪慘案遺址
(五)老虎洞慘案遺址
(六)米湯崖革命烈士紀念碑
第三十二篇 方言
一 辭彙
(一)名詞
(二)動詞
(三)形容詞
(四)代詞
(五)副詞
(六)助詞
二 辭彙特點
(一)古詞語
(二)自造詞
(三)特殊含義的詞
三 語法特點
(一)重複組合
(二)合音字異用
(三)圪字打頭組新詞
(四)助詞特殊組詞法
(五)數量詞用特殊字
(六)不用語氣詞
(七)本地地名特殊讀音
第三十三篇 民俗
一 婚嫁
(一)婚禮
(二)改嫁
(三)招贅
二 喪葬
(一)墓葬形式
(二)埋葬
(三)棺材
(四)墓葬過程
三 禮俗
(一)冠禮
(二)祭禮
(三)慶賀禮
(四)弔唁禮
(五)相見禮
(六)問候禮
四 節日
(一)春節
(二)破五
(三)烤“十字火”
(四)元宵節
(五)填倉節
(六)龍頭節
(七)清明節
(八)端陽節
(九)中元節
(十)中秋節
(十一)重陽節
(十二)寒衣節
(十三)下元節
(十四)冬至節
(十五)臘八節
(十六)祭灶節
(十七)廟會節
(十八)各村廟會節
(十九)唱還願戲
(二十)踩街
五 產俗
六 良俗
(一)好積蓄
(二)尚儉樸
(三)耐勞苦
(四)講信用
(五)重鄉誼
(六)忠厚
(七)互助
(八)崇禮
(九)鄰居和睦
(十)尊重人格
(十一)分家謙讓
七 新風
(一)助人為樂
(二)建立五好家庭
(三)建設文明單位
(四)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
八 親屬稱謂
(一)親屬稱謂
(二)輩份直系稱謂
(三)九族系統稱謂圖
(四)血親、姻親與三親
(五)六親
(六)兄弟關係
九 建宅習俗
(一)選址
(二)擇吉
(三)修建忌諱
十 民間崇拜
(一)圖騰
(二)祖先
(三)多神
(四)動物
(五)樹木
(六)色彩
(七)數字
(八)石頭
(九)植物
(十)文字
(十一)民眾語言
第三十四篇 歌謠
一 民謠二十三首
二 兒歌二十一首
三 諺語
(一)學習類
(二)修養類
(三)生活類
(四)天象類
(五)播種類
(六)耕耘類
(七)收穫類
(八)積肥類
(九)養殖類
(十)建築類
(十一)其它類
四 俚語
五 歇後語
第三十五篇 藝文
一 著述
(一)政治經濟類
(二)文學藝術類
(三)史志家譜類
二 詩
(一)詠贊仙台山
(二)詠贊古石溝
(三)詠贊杏子山
(四)詠贊大里岩
(五)詠贊涼溝橋
(六)詠贊硃砂洞
(七)詠贊觀音寨
(八)詠贊革命戰事、遺址
(九)其他
三 詞
第三十六篇 民間傳說
一 孤山兒的傳說
二 劉秀洞
三 護國寺
四 天下奇樹
五 米湯崖的由來
六 驢橋嶺
七 五弓的傳說
八 四大王
九 摸黑討喜
十 黑水坪臭蟲不進屋
十一 老虎水
十二 郭混殺龍
十三 古石溝
十四 棋盤頂的傳說
十五 古石溝的石臼
十六 紅頭螞蟻
十七 “拴馬樹”與“鹿刨泉”
十八 “活張飛”打虎
十九 羅漢龍碑告御狀
二十 硃砂洞
附錄
編後記
辛莊鄉志條目首字筆劃索引
著作權頁
長城烽火台
文物碑
百團大戰洪河漕聶帥指揮部舊址
聶榮臻救孤塑像
老虎洞慘案遺址
米湯崖烈士紀念碑亭
焦家垴反掃蕩紀念碑亭
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
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
踩街
舞龍
腰鼓
歌舞
花臉社火
省心連心藝術團來鄉表演
書法 李智
書法 許得
書法 張益通
牡丹圖 趙明生
書法 許振
書法 許印芳
書法 何偉
書法 李景明
書法 范儒蘭
剪紙
泥塑
石獅子
石香爐
根雕
石材工藝市場
鄉領導視察企業
石太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南梁隧道
鑫鑫重鈣廠
建設中的白雲石輕燒企業
惠豐洗煤廠
欣元加油站
涼溝水庫
南要子村農民文體活動中心
鄉黨委書記李樹廷與駐軍首長周士威商討軍民共建
曹家莊村舞台
欒莊村街道
辛莊村文化廣場
米湯崖村名碑
縣領導李彥明、王新民為王峪公路揭碑
棗涼線公路
小大線公路
“村村通”工程
三條縣鄉公路竣工剪彩儀式在辛莊鄉隆重舉行
《辛莊鄉志》編纂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李樹廷(前排左四),政府鄉長許利軍(前排右四),黨委副書記高志剛(前排左二),人大主席韓慧忠(前排左三),副鄉長李永紅(前排右三),副鄉長趙錄庭(二排右一),黨委委員李建英(二排右五),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王曉明(三排左二),黨委委員趙彥珍(二排右四)與《辛莊鄉志》主編許永峰(前排左一),副主編程捧榮(前排右一)、程永貴(前排右二)、程和平(後排右四)、劉玉琳(三排左一)、張玉宏(三排右一)及全體編纂人員合影。
井陘縣辛莊鄉旅遊交通圖
井陘縣辛莊鄉水利圖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政區建置
一 位置沿革
(一)地理位置
(二)建制沿革
二 行政區劃
三 村莊
(一)辛莊
(二)小里岩
(三)大里岩
(四)董家莊
(五)石瓮
(六)南要子
(七)小峪
(八)達柯
(九)松樹嶺
(十)洪河漕
(十一)涼溝橋
(十二)小切
(十三)五弓
(十四)寺掌峪
(十五)井子
(十六)小寺
(十七)欒莊
(十八)北要子
(十九)張家刊
(二十)東西坪
(二十一)焦家垴
(二十二)張莊
(二十三)白土嶺
(二十四)冀南溝
(二十五)桃王莊
(二十六)西高家莊
(二十七)胡仁
(二十八)瓦瓮
(二十九)大王廟
(三十)菩薩崖
(三十一)曹家莊
(三十二)黑水坪
(三十三)米湯崖
(三十四)硃砂洞
(三十五)大洛水
(三十六)牛道
(三十七)蘇家嘴
(三十八)李家嘴
第二篇 自然環境
一 地質
二 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山脈
(三)溝壑
三 氣象·水文
(一)氣象
(二)水文
四 物候
(一)物候諺語
(二)農作物物候期
(三)部分物侯記載
五 土壤
(一)土壤類型
(二)土壤養分
六 植被
(一)森林植被
(二)灌木植被
(三)草本植被
七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礦產資源
(四)生物資源
八 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災
(四)雹災
第三篇 村民
一 人口總量
(一)總人口
(二)人口密度
(三)性別比
二 人口素質
(一)自然素質
(二)文化素質
三 人口控制
四 婚姻
(一)婚姻的建立
(二)婚姻形式
(三)婚姻破裂
(四)通婚圈
五 家庭
(一)家庭規模
(二)世代構成
(三)家庭功能
六 姓氏
七 村民生活
(一)衣著
(二)飲食
(三)住宅
(四)行路
(五)玩耍
第四篇 人物
一 人物傳
許自嚴
許國璧
程讓
路達
趙庭
陳過街
盧治福
趙秀
張海
焦景成
路致中
焦自清
李化民
王彥
欒湘
張聚
武占英
焦德成
許二九
趙修
許振
劉振國
崔議
劉順堂
田九明
范聚昌
何義祥
焦吉成
程寶琴
趙白小
許得
高玉江
劉正佩
何兵小
劉銀喜
焦建成
劉成保
劉德義
陳秀安
劉芳
欒深
欒素
欒克新
欒椿
趙維昌
路東書
馮銀牛
李彩
郭敏
劉世富
許有生
許富祥
許勰
馬喜堂
張鎖鎖
焦惠生
二 人物簡介
陳秀山
許蘭春
何慶華
李化瑞
李和
趙克勤
王瑞
王選
田九德
李景堂
張亭亭
楊升
范林祥
范來保
段振華
印文斌
劉文通
楊國梁
程琛
李德
印榮
程憲
劉珍
范東奎
李禎
張益通
郭來源
李景明
李化景
欒渭
李景月
張逵
李路深
劉新寬
武贇
劉炳章
印慧
張吉山
李祥
李智
何偉
梁盛
欒梁
趙偉
焦建軍
於華
程日新
欒玲
趙喜貴
焦建義
劉榮
陳連柱
劉富寬
范吉珍
許東升
田瀅
王素芝
張達
趙順成
許銀元
王密堂
許明小
許晏
趙綽
范二奎
程二毛
許涌
郭延慶
何鎖成
許小明
陳二毛
楊書堂
許景峰
陳祥文
範文昭
程永貴
許建平
趙富成
許永峰
蘇保中
楊彥堂
王城成
王孝
焦瑞生
許志強
范湘源
楊高文
劉連成
印王拴
武志
張增山
欒進喜
董貴清
谷法庭
趙考臻
劉反清
范俊生
劉玉珍
程盛林
程國平
蘇衛國
許生鎖
郭秀
楊桃生
路建文
谷吉生
李建文
范拴虎
李京生
趙捆柱
田貴文
焦文生
陳輝
楊風庭
欒富智
范雙奎
楊路亭
楊英柱
楊玉成
田衛昌
許彥明
郭金鎖
印建平
趙拴喜
楊雄
田建中
劉鳳庭
趙金庭
劉連一
蘇建贇
谷笑然
許味堂
李風明
欒富勇
田福元
程寶貴
劉世芳
何二鎖
程海泉
印素平
武會元
李桃喜
趙建軍
郭舉
趙建軍
許金堂
祗春廷
三 烈士英名錄
第五篇 經濟總覽
一 經濟總量
二 經濟結構
(一)三次產業結構
(二)產業內部結構
三 收入與分配
(一)現金的收入與分配
(二)糧食收入與分配
四 經濟質量與效益
(一)生產力水平
(二)經濟效益
五 小康建設
(一)組織領導
(二)總體規劃
(三)主要措施
(四)小康建設考核驗收
第六篇 鄉村建設
一 公共建築
(一)政府機關建設
(二)衛生設施建設
(三)郵電設施建設
(四)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五)戰備工程
(六)國家工程建設
二 村莊建設
(一)村莊規劃
(二)村莊街道建設
(三)村莊公共設施建設
三 民居建設
(一)院落格局
(二)房屋結構
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一)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
(二)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展室
(三)路北縣政府所在地建設
(四)焦家垴村反掃蕩紀念碑亭
五 鄉村建設管理
第七篇 土地管理
一 土地所有制
(一)農民土地所有制
(二)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土地所有制
(三)人民公社土地所有制
(四)農民集體所有制
二 土地使用制
(一)私有土地使用制
(二)集體土地使用制
(三)國有土地使用制
三 地籍管理
(一)土地調查
(二)土地登記
四 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五 土地開發利用
(一)土地開發
(二)土地改良
六 鄉土地管理機構
第八篇 交通運輸
一 古道
(一)紅岩寺梁古道
(二)要子岩古道
(三)清風口古道
(四)胡仁界古道
(五)南要子嶺古道
(六)相公衙古道
(七)牛道溝古道
(八)涼溝橋古道
(九)米湯崖古道
(十)王峪溝古道
(十一)武功口古道
(十二)石瓮溝古道
(十三)松樹嶺古道
二 山間僻路
三 公路
(一)縣道
(二)鄉道
(三)村道
四 橋樑·隧道
(一)橋樑
(二)隧道
五 公路管理
六 運輸
(一)交通工具
(二)公路運輸
第九篇 信息產業
一 郵政
(一)鄉郵段
(二)徒步通信
(三)郵政支局
二 電信
(一)磁石電話
(二)程控電話
(三)線路改造
三 無線通信
(一)網路
(二)業務
四 廣播電視
(一)廣播站
(二)電視
第十篇 水利
一 水庫
(一)涼溝水庫
(二)胡仁水庫
二 水渠
(一)涼溝南渠
(二)涼溝北渠
(三)涼溝北陶管渠
(四)綿左渠桃王莊段
三 焦家垴村集徑農業工程
四 塘壩·蓄水池·旱井窖
(一)塘壩
(二)蓄水池
(三)旱井窖
五 地下水開採
(一)深井
(二)淺井
(三)截流
第十一篇 電力
一 發電
二 輸配電
三 用電
四 電工管理
第十二篇 旅遊
一 風景旅遊
(一)仙台山風景區
(二)大里岩風景區
(三)杏子山風景區
(四)觀音山風景區
二 紅色旅遊
(一)抗日政府舊址
(二)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
(三)百團大戰碑林
(四)美穗子獲救紀念館
(五)軍糧洞
(六)老虎洞
(七)鏡子岩
三 生態旅遊
(一)涼溝橋
(二)大台山
(三)硃砂洞
(四)古石溝
(五)松樹嶺
(六)椴樹溝
(七)樣子山
(八)仰天池
第十三篇 農業
一 經營體制變革
(一)土地改革
(二)農業合作化
(三)人民公社
(四)大躍進
(五)農業學大寨
(六)生產隊經營體制
(七)聯產承包責任制
(八)取消生產隊
(九)第二輪土地承包
二 農業生產力
(一)勞動力
(二)農業機械
(三)耕地
三 農技農藝
(一)農作物
(二)耕作方式
(三)栽培技術
(四)植保
(五)恢復水毀土地
四 農業經營管理
(一)農業經營管理站
(二)財務管理
第十四篇 林業
一 林業資源
二 造林綠化
(一)綠化運動
(二)綠化工程
三 森林資源保護
(一)病蟲害防治
(二)護林防火
四 林業技術
(一)育苗
(二)直播油松
(三)引進樹種
(四)嫁接
五 古樹名木
(一)木材類
(二)果實類
(三)經濟類
(四)珍稀類
六 管理體制
七 林場
(一)國有林場
(二)北柴溝林場
第十五篇 畜牧
一 畜牧資源
(一)大牲畜
(二)小家畜
(三)家禽
二 疫病防治
(一)傳染病
(二)防疫檢疫
三 飼草飼料
四 引進優良品種
(一)黃牛改良
(二)引進優種雞
(三)培育虎皮黃兔
(四)引進青蘭紫兔
(五)引進南江黃羊
(六)全蠍開發
(七)引進梅花鹿
(八)引進麝鼠
五 畜牧管理
(一)機構管理
(二)體制管理
(三)區劃管理
(四)人員管理
第十六篇 企業
一 企業發展
(一)手工業
(二)合作制企業
(三)工副業
(四)勞務隊
(五)修造站
二 企業格局
(一)鈣鎂業
(二)煤炭運銷業
(三)運輸業
三 經營體制
(一)集體企業
(二)民營企業
四 經營管理
(一)企業管理
(二)生產管理
(三)質量管理
(四)財務管理
(五)安全管理
(六)民爆管理
五 重點企業簡介
(一)井陘縣東西坪白雲石廠
(二)井陘縣重鈣廠
(三)井陘縣鑫鑫重鈣廠
(四)石家莊市鑫嶺鈣業有限公司
(五)井陘縣東安石灰廠
第十七篇 石材業
一 石材資源
二 管理組織
三 石材開採
四 石材加工
五 石材工藝
第十八篇 商貿
一 集市貿易
二 供銷貿易
(一)辛莊供銷社
(二)桃王莊供銷社
(三)米湯崖供銷社
三 個體貿易
1.餐飲業
2.理髮業
3.洗浴業
4.商店零售業
5.非生產資料
四 糧食經營
(一)糧食管理
(二)糧食購銷
(三)個體糧店
第十九篇 財稅·金融
一 財稅
(一)民國稅賦
(二)民主鄉政府財稅
(三)建國後財稅
二 金融
(一)貨幣
(二)機構
(三)農業信貸管理
第二十篇 中國共產黨辛莊鄉基層組織
一 組織建設
(一)組織沿革
(二)機構設定
(三)黨的代表大會
(四)黨員隊伍
(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六)黨委決策輯要
二 宣傳工作
(一)社會宣傳
(二)新聞宣傳
三 紀律檢查
(一)組織機構
(二)主要工作輯要
四 信訪工作
第二十一篇 政權·政協
一 鄉人民代表大會
(一)人民代表
(二)人民代表大會
(三)鄉人大工作
二 鄉人民政府
(一)政府機構沿革
(二)施政輯要
三 人民政協
四 縣駐辛機構
(一)井陘(路北)抗日縣政府
(二)井陘(路北)縣委
(三)縣議會(路北)
(四)路北五區
(五)辛莊辦事處
(六)辛莊工委
五 村級行政組織
(一)村公所
(二)生產大隊
(三)村民委員會
(四)基本建設
第二十二篇 人民團體
一 工會
(一)基層組織
(二)主要工作輯要
二 共青團
(一)基層組織建設
(二)主要工作輯要
三 婦聯會
(一)組織機構建設
(二)主要工作輯要
四 科學技術協會
(一)組織科普培訓
(二)舉辦科技周活動
(三)開展科技服務
(四)推廣科技成果
五 計畫生育協會
(一)機構
(二)會員代表大會
(三)主要工作
第二十三篇 政法
一 綜合治理
二 派出所
(一)機構設定
(二)主要工作
三 司法行政
(一)普法宣傳
(二)民事調解
第二十四篇 兵事
一 防禦工事
(一)古長城
(二)古隘口
(三)晉軍坑道工事
(四)戰壕遺址
(五)山寨
(六)警視哨遺址
二 辛莊駐防
(一)隘口守軍
(二)六八九團
(三)九區隊
(四)蘇玉連部
(五)晉察冀軍區前線指揮部
(六)路北縣大隊
(七)境內駐軍
三 境內戰事
(一)晉奉之戰
(二)石雷戰
(三)反掃蕩
(四)破襲戰
(五)破堡拔碉
四 日軍暴行
(一)製造路北“無人區”
(二)瓦瓮慘案
(三)胡仁慘案
(四)血洗焦家垴
(五)老虎洞慘案
(六)黑水坪慘案
(七)硃砂洞慘案
五 武裝組織
(一)抗日兒童團
(二)民兵
(三)鄉武裝部
六 徵兵工作
第二十五篇 民政·扶貧
一 民政
(一)擁軍優撫
(二)救濟救災
(三)農村五保
(四)敬老院
(五)婚姻登記
二 扶貧工作
(一)貧困狀況
(二)扶持措施
(三)扶貧效益
第二十六篇 精神文明建設
一 思想道德建設
(一)五講四美三熱愛
(二)學雷鋒樹新風
(三)公民道德教育
二 創建活動
(一)創建文明單位
(二)文明村創建
(三)雙創一爭活動
(四)文明生態村創建
第二十七篇 教育
一 教育機構
二 科舉教育
(一)私塾教學
(二)私塾教材
三 幼兒教育
四 國小教育
五 中學教育
六 業餘教育
七 教師隊伍
八 人才輸出
九 教育經費
十 體育
(一)體育設施
(二)主要賽事
第二十八篇 科技
一 科技成果
(一)白雲石廠技術改造
(二)白雲石免燒磚
(三)柏盛牌保健枕片
(四)虎皮黃兔
(五)靈芝
(六)焦家垴集雨工程
(七)無公害藥材
(八)玉米播種機
二 科技人才
(一)縣外科技人才
(二)縣內科技人員
三 科技管理
第二十九篇 文化
一 文化設施
(一)鄉文化站
(二)電影隊
(三)農村文化室
(四)圖書室、書店
(五)舞台
(六)豪城寨書院
二 民間文化
(一)正月花會
(二)廟會
(三)戲劇
(四)說唱藝術
(五)吹奏樂
(六)社火
(七)躥鍘刀(躦席筒)
(八)耍叉
(九)鬧元霄
三 民間工藝
(一)石雕藝術
(二)秸稈工藝
(三)麵塑
(四)剪紙
(五)木雕
(六)泥塑
四 書畫
(一)書法
(二)繪畫
五 攝影
六 神秘文化
1.貼鬥神
2.泰山石敢當
3.看風水
4.擇數字
第三十篇 衛生
一 醫療
(一)衛生協會
(二)辛莊聯診所
(三)地段醫院
(四)辛莊分院
(五)公社衛生所
(六)鄉(公社)衛生院
(七)村級醫療機構
二 衛生體制改革
(一)衛生院體制改革
(二)公費醫療改革
(三)農村合作醫療
(四)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 防疫滅病
(一)疾病概況
(二)防疫滅病
(三)地方病防治
(四)婦幼病防治
四 愛國衛生運動
(一)個人衛生
(二)環境衛生
(三)飲食衛生
(四)滅鼠殺蟲
五 管理
(一)醫政管理
(二)藥品管理
六 抗擊非典型肺炎
第三十一篇 文物古蹟
一 古建築
(一)古戲樓
(二)古閣
(三)涼溝古橋
(四)古廟
二 金石碑刻
(一)摩崖石刻
(二)護國寺唐陀羅尼經幢
(三)香亭
(四)石碑
(五)石牌匾
(六)鐵鑄鐘
三 革命遺址
(一)百團大戰小里岩指揮所舊址
(二)百團大戰洪河漕指揮所舊址
(三)米湯崖抗日縣政府舊址
(四)黑水坪慘案遺址
(五)老虎洞慘案遺址
(六)米湯崖革命烈士紀念碑
第三十二篇 方言
一 辭彙
(一)名詞
(二)動詞
(三)形容詞
(四)代詞
(五)副詞
(六)助詞
二 辭彙特點
(一)古詞語
(二)自造詞
(三)特殊含義的詞
三 語法特點
(一)重複組合
(二)合音字異用
(三)圪字打頭組新詞
(四)助詞特殊組詞法
(五)數量詞用特殊字
(六)不用語氣詞
(七)本地地名特殊讀音
第三十三篇 民俗
一 婚嫁
(一)婚禮
(二)改嫁
(三)招贅
二 喪葬
(一)墓葬形式
(二)埋葬
(三)棺材
(四)墓葬過程
三 禮俗
(一)冠禮
(二)祭禮
(三)慶賀禮
(四)弔唁禮
(五)相見禮
(六)問候禮
四 節日
(一)春節
(二)破五
(三)烤“十字火”
(四)元宵節
(五)填倉節
(六)龍頭節
(七)清明節
(八)端陽節
(九)中元節
(十)中秋節
(十一)重陽節
(十二)寒衣節
(十三)下元節
(十四)冬至節
(十五)臘八節
(十六)祭灶節
(十七)廟會節
(十八)各村廟會節
(十九)唱還願戲
(二十)踩街
五 產俗
六 良俗
(一)好積蓄
(二)尚儉樸
(三)耐勞苦
(四)講信用
(五)重鄉誼
(六)忠厚
(七)互助
(八)崇禮
(九)鄰居和睦
(十)尊重人格
(十一)分家謙讓
七 新風
(一)助人為樂
(二)建立五好家庭
(三)建設文明單位
(四)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
八 親屬稱謂
(一)親屬稱謂
(二)輩份直系稱謂
(三)九族系統稱謂圖
(四)血親、姻親與三親
(五)六親
(六)兄弟關係
九 建宅習俗
(一)選址
(二)擇吉
(三)修建忌諱
十 民間崇拜
(一)圖騰
(二)祖先
(三)多神
(四)動物
(五)樹木
(六)色彩
(七)數字
(八)石頭
(九)植物
(十)文字
(十一)民眾語言
第三十四篇 歌謠
一 民謠二十三首
二 兒歌二十一首
三 諺語
(一)學習類
(二)修養類
(三)生活類
(四)天象類
(五)播種類
(六)耕耘類
(七)收穫類
(八)積肥類
(九)養殖類
(十)建築類
(十一)其它類
四 俚語
五 歇後語
第三十五篇 藝文
一 著述
(一)政治經濟類
(二)文學藝術類
(三)史志家譜類
二 詩
(一)詠贊仙台山
(二)詠贊古石溝
(三)詠贊杏子山
(四)詠贊大里岩
(五)詠贊涼溝橋
(六)詠贊硃砂洞
(七)詠贊觀音寨
(八)詠贊革命戰事、遺址
(九)其他
三 詞
第三十六篇 民間傳說
一 孤山兒的傳說
二 劉秀洞
三 護國寺
四 天下奇樹
五 米湯崖的由來
六 驢橋嶺
七 五弓的傳說
八 四大王
九 摸黑討喜
十 黑水坪臭蟲不進屋
十一 老虎水
十二 郭混殺龍
十三 古石溝
十四 棋盤頂的傳說
十五 古石溝的石臼
十六 紅頭螞蟻
十七 “拴馬樹”與“鹿刨泉”
十八 “活張飛”打虎
十九 羅漢龍碑告御狀
二十 硃砂洞
附錄
編後記
辛莊鄉志條目首字筆劃索引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