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望旦

辛望旦

辛望旦,男,漢族,1953年1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69年12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哲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教育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無錫市文科第一人)。

現任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正院級調研員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望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53年12月
  • 職業: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正院級調研員
  • 主要成就:2013.12-至今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調研員(正院級),教授
個人介紹,簡歷,工作評價,主要著作,作品選登,個人觀點,

個人介紹

簡歷

辛望旦,男,漢族,1953年1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69年12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哲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教育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辛望旦
1969.11-1973.11 江蘇省大豐縣潘撇公社塔東大隊五隊插隊知青
1973.11-1975.08 南京河運學校輪機7307班本科學習
1975.09-1979.09 南京河運學校團委政治教研室教師
(1979年,以同等學歷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
1979.09-1982.03 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研究生,獲哲學碩士
1982.03-1986.01 無錫輕工業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 ,講師
1986.01-1989.01 無錫輕工業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89.01-1993.01 無錫輕工業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
1993.01-2001.01 無錫輕工業學院社會科學系主任,副教授、教授
2001.02-2003.07 江南大學法政學院院長,教授
2003.07-2013.07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院長、黨委委員,教授
2013.07-2013.12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調研員(正院級)、黨委委員,教授
2013.12-至今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調研員(正院級),教授
江南大學外聘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現兼任無錫市哲學學會會長,《江蘇信息化》編委會編委等職。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第一次黨代會代表,無錫市第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無錫市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無錫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原無錫市青年聯合會會員、副主席,無錫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

工作評價

辛望旦教授是無錫市知名社會學家、教育學家。
辛望旦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為學院領導,有豐富的領導和組織才能,具有一定的開拓創新能力。平時注重自身理論素養提高,工作前瞻性、規劃性強,有一定的民眾基礎。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共產黨員與教育工作者、思想工作者。
在任職期間,他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政治上清醒堅定,方向上明晰正確,努力學以致用,為學院的改革和發展盡責盡力。作為學院行政負責人,他致力於科學謀劃學院發展路徑,始終堅持“植根新區、融入新區、服務新區”的宗旨,在探索教育教學、專業設定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貢獻;他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工作認真負責,在學院發展規劃的制定、創建示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人才評估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他工作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在學院教育調準定位、調精專業、調優師資、調強特色等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勤政廉政,嚴格執行上級黨組織和學院黨委關於加強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嚴守組織紀律,從不向黨組織提任何個人要求,能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並自覺接受黨組織巧和民眾的監督。竭盡全力,依法治校,從嚴治校,為無錫科技學院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貢獻。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實踐的唯物主義》、《形勢與政策》等。
辛望旦
著有論文《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現實基礎--- 辛望旦,王金福》等

作品選登

辛望旦
江蘇省無錫高新區作為全市建設創新型經濟的先導示範區,集聚了無錫品質最高的高新技術企業、最高端的人才團隊,重點打造高端研發、軟體和服務外包、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新興產業。在這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數字背後,不僅需要雄厚資金的投入,更需要多層次、多門類的專門人才支撐。
既聞鼙鼓,何不起舞?
作為“高新區辦學,辦在高新區”的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見證了太湖水危機後,無錫高新區從“傳統製造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的蛻變。而同時,它也對高新區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缺乏高端技能型人才深有感觸。如何破解這一發展難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應運而生,即在辦好全日制高職學歷教育的同時,做大做強高端技能型人才實訓項目,並由此揭開了學院特色發展的嶄新篇章。
從“一枝獨秀”到“群芳爭妍”
2007年9月,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BM)共同合作組建無錫-IBM軟體及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為高新區外包企業培養“拿來即用”的優秀人才。憑藉與IBM合作的品牌優勢,基地面向全國高校開闢生源渠道,實施為期10個月的專業語言強化訓練、專業知識強化訓練和企業項目開發實戰訓練,使學生實現由“學校人”向“企業人”的平暢轉換。無錫—IBM實訓基地自07年底開辦以來,已成功地開辦了16期,培訓了近5000名來自全國93所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大部分學員被海輝軟體、中訊軟體集團、易保科技等軟體公司錄用,助力了新區軟體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無錫-IBM基地的快速發展,成為高新區招商引智的一張重要名片。高新區已引進服務外包企業530家,其中全球服務外包100強、國內50強投資企業29家,軟體外包各項主要指標躋身國內前列,正朝著中國服務外包高地大踏步邁進。
近年來,學院又聯合西門子、中國德商會、新加坡PSB、東鵬實業等跨國企業,建立了中德雙元制培訓中心、中新PSB外包管理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通過引入優質認證、課程、師資和理念,為企業輸送大批軟體服務外包、外包管理、工業設計、動漫創意、設計與行銷等專業人才。先後創建了國家級、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等多個實訓載體,年為無錫高新區培訓各類人才20000人次以上。
從“德國經驗”到“本土特色”
從2009年起,學院開設機電一體化“雙元制”試點班,同年12月成立了德商會(上海)——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雙元制”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全面進行“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本土化”的探索實踐,通過引進、學習、消化、創新,初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德商總會職業教育部部長歐妮芝女士在檢查指導項目時說:“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項目是外國套用‘雙元制’模式的典範”。
在試點基礎上,學院與德商會合作,成立了中德機電學院。通過四年實踐,打造了以“訂單模式多樣化、課程體系模組化、師資團隊國際化、實訓教學企業化”為內涵,以“雙元選撥、雙元計畫、雙元師資、雙元培養、雙元管理、雙元考核”為路徑的教學模式。從2009年開始,學院已連續招收四屆總計460多名學員,經過雙元模式培養,學員理論知識紮實,動手技能強,具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和綜合素質,深受企業歡迎。目前,前三屆學員已100%簽約,實現優質就業,12級學員簽約率達70%以上,初步形成阿特拉斯、科普柯、博世集團等20多家歐美企業客戶群。作為合作示範單位,德商會力邀學院參加中德職業教育高層論壇,並作為其指定的唯一代表作經驗交流。
從“校熱企冷”到“共推互聘”
2010年以來,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針對無錫新區大力實施530招才引智計畫,大批科技企業入駐園區而中低端技術人才嚴重匱乏的實際,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學院發揮自己的“特長”,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不僅為企業提供後備的人才儲備,而且幫助企業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於是 “共推互聘”這一創新之舉應運而生。
學院以“共推互聘”人才協作為紐帶,以科研助理團隊、產業教授聘任為組織方式,以項目研發、項目化教學為切入點,營造互動式科研氛圍。如此一來,企業合作中,不但履行了一定的“義務”,更獲得了“附加值”,自然能激發出其參與熱情。2011年以來,學院已委派近300名教師、1000多名學生組成的36個科研助理團隊,與受聘的近40家530企業進行了50項合作。在此過程中,師生共研發新產品、新裝置、新工藝、計算機軟體120多項,發表論文219篇,獲國家授權專利26項。學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創新學生社團活動站”、“產業教授工作室”,為師生搭建科技成果開發、轉化的平台。
目前,學院與高新區的無錫軟體園、中國感測網國際創新園等六大園區,建成集產業、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產學研用合作聯盟”,瞄準產業建專業、圍繞專業聯產業,產學鏈對接產業鏈、專業鏈對接崗位鏈,初步形成了園區、企業、學院之間“資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專業共建互贏、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無錫模式”。
從“傳統模式”到“科技引領”
11月23—25日,在“第四屆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簡稱高校NOC競賽)全國決賽”中,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物聯網學院選派的三個學生團隊分別獲得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這是學院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性大賽中又一喜訊。今年來,學院的太陽能動力小車、太陽能排風系統、太陽能路燈控制器及薄膜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非接觸式體溫儀、太陽能手機充電器、運動類售貨機、新型防輻射貼膜、智慧型汽車等30多項專利發明在全國性賽事中獲獎。這是堅持科技引領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而取得的重要成果。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高新區視察時,提出“儘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無錫高新區隨之被確定為國家物聯網示範基地。學院亦隨之提出創建物聯網套用技術專業的目標。三年來,學院通過與新區物聯網企業的合作,開展人才“量身定製”培養。採取“請進來,走出去”、“點對點,零距離”的對接方式,積極開展小型多樣專業化產學研用研活動,推動了學院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以典型產品為載體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了“小班化”教學、“分組式”研發、“定製化”培養的教學新模式,推動人才培養向“精緻化、特色化、品牌化”轉變。

個人觀點

辛望旦委員談城市人文精神—— 一個城市要有自己的“靈魂”
辛望旦
作為社會科學學者,辛望旦委員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塑造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辛望旦說,建設特大型城市,應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來考慮,而不僅僅定位於經濟水平、人口總量。像巴黎、法蘭克福、紐約三座名城,不僅僅是國際大都市,更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名詞,都有著自己特定的話語系統。巴黎文化人,法蘭克福學派,紐約文化界,在世界文化名詞中都是大寫的。這些城市中國際一流的大劇院、博物館、大學、出版社、研究所,凝聚起自己的城市“靈魂”。雖然世界上也有不少城市的城市規模、經濟水平超過了它們,但由於缺少像它們一樣的人文氛圍,名望也就遠遠不及。
辛望旦說,無錫在特大型城市的建設中,也應借鑑這些經驗,不光在經濟指標、城市規模上下功夫,還應力爭在城市的人文精神塑造上有大的突破。他認為,在硬體上,要建全國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出版社、一流的研究所、一流的圖書館。在人才問題上,應該拿出吸引外資的力度,吸引全國各地甚至國際上的人文學者、科技人才來無錫,真正打造出與特大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新形象。(個人資料:無錫輕工大學社科系主任。界別:社科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