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湖南故事》是201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覃曉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亥:湖南故事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324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覃曉光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88722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辛亥:湖南故事》不僅有“量”、有“味”,更有“義”。“量”就是故事多,“味”就是故事本身的傳奇色彩,“義”就是蘊含故事中的精神、品格。“故事”的主人公不僅可敬、可歌,更可愛。為重現那個時代、重現那段歷史、重現那些形象,我們儘量把材料變“活”,與辛亥人物的後代深談,到辛亥遺存現場採訪,力求把故事講得精彩一點。《辛亥:湖南故事》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長沙反正,主要講述長沙反正前後的故事,從協操坪打響“首應第一槍”到清廷在湖南最後堡壘鳳凰的光復。第二章,星空燦爛,主要講述湖湘子弟作為“扛旗人”在全國起義中的行動,其中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成功者為一方都督,失敗者也被人們視為“影子都督”。第三章,先驅風采,主要講述包括黃興、蔡鍔、宋教仁、譚人鳳在內的民主革命先驅,在這場偉大革命中的故事,他們或意志堅定,指揮若定;或目光遠大,運籌帷幄;或不惜身死,喚起民眾;或身系共和,矢志不渝……第四章,繼往開來,主要講述幾位親身參加或親歷辛亥革命者人生命運的故事,為的是說明一個道理:只要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不管在何處出發,最後都會殊途同歸。第五章,這幾個人,主要講述“另一類”人物,但並非傳統的“反面人物”命運的故事,有“必然”的遺老,有被條件制約無奈而退出歷史舞台者,有把握不住命運而走向與自己出發點的反面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長沙反正
一 “全國首應”第一槍
二 “中軍帳”設太平街
三 一天攻下長沙城
四 巡撫衙門龍旗落
五 第一個共和政權
六 援鄂英魂歸麓山
七 怎一個“亂”字了得
八 “十日春秋”兩都督
九 轎子抬出譚延闓
十 三湘光復起波瀾
十一 最後堡壘的轟塌
第二章 星空燦爛
十二 “千里一堂,並告祖庵”
——湖南人沈秉堃在廣西舉起義旗
十三 “分你祖屋、挖你祖墳”
——福建總兵孫道仁被逼反正
十四 “願從地下借雄兵”
——李燮和,一個革命者的傳奇
十五 隴右光復看湖南
——“七督之一”的黃鉞
十六 新疆反正第一槍
——“情願一死報國家”的劉先俊
十七 無冕都督張百麟
——貴州光復的歷程
十八 先督煙臺再督魯
——中國歷史上第一任外交部長鬍瑛
十九 也算一督
——是是非非郭人漳
第三章 先驅風采
二十 “有史必有斯人”
——民國創建者之一黃興
二十一 “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蔡鍔,“國葬第一人”
二十二 為憲法流血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
二十三 “此復神州第一功”
——譚人鳳的無字墓碑
二十四 “難酬蹈海亦英雄”
——以死喚起民眾的陳天華
二十五 “如此江山怒不平”
——“開國元勛”、武昌首義總司令蔣翊武
二十六 大翼垂天九萬里
——湖南首任都督焦達峰
二十七 “子胥頭懸眼尚睜”
——首義三烈士之一劉復基
二十八 “成亦英雄,敗亦英雄”
——個性鮮明的湖南首任副都督陳作新
二十九 “繼我志者自有人!”
——寧死不屈的禹之謨
三十 “未忍生還入國門”
——英倫蹈海的楊毓麟
三十一 “靈魂與中國公學共不朽”
——投江志士姚洪業和他的遺書
三十二 同盟會死難第一人
——劉道一的國事與家事
三十三 “天地澄清會有待”
——畢永年傳奇
三十四 “九死何曾有悔心”
——仇亮,“揮戈奪取一個明亮世道”
三十五 誓將熱血酬共和
——楊卓林,刺殺端方的“炸彈專家”
三十六 “失我精英,斷我股肱”
——孫中山痛哭楊王鵬
三十七 “一代女魂”唐群英
三十八 秋女英靈歸何處
——湖南曾籌備安葬秋瑾
第四章 繼往開來
三十九 往事悠悠湘江邊
——毛澤東和他的新軍副班長
四十 革命一生無愧怍
——林伯渠,從同盟會員到共和國開國大典主持人
四十一 “路人竟說季交恕”
——李六如,從民初“陸軍少將”到中共高幹
四十二 覃振,那遠去的背影
四十三 “閱盡興亡喬木在”
——仇鰲,共產黨的諍友
四十四 愛國素志不後人
——周震鱗,從同盟會員到全國政協委員
四十五 “孫中山”的發明者
——章士釗,一個與中國近、現代許多大事相連的名字
第五章 這幾個人
四十六 何海鳴四次出名
——囚犯、少將、司令、“鴛鴦蝴蝶派”作家、附逆文人
四十七 “一流人才”的無奈
——熊希齡,國務總理的悲喜人生
四十八 “繼起自有後來人”
——“曠代逸才”楊度和他的《湖南少年歌》
四十九 “湘綺老人”也玩笑
——前清遺老之一王閭運
五十 葵園園主改名“逐”
——前清遺老之一王先謙
五十一 死在一張利嘴上
——前清遺老之一、“讀書的種子”葉德輝之死
後記
後記
《辛亥:湖南故事》終於付梓了。
回憶本書的編輯過程,感觸頗多。
1911年10月,農曆辛亥,中國歷史走向拐點,武昌新軍打響的“第一槍”,是清廷宮殿倒塌的“第一聲”。它,敲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的喪鐘,吹響了古老中國走向共和的號角。
在這場革命中,無論是建立“國內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還是打響全國“首應第一槍”;無論是指揮同盟會南方多次起義,還是武昌起義的指揮策劃;無論在西北新疆、天水,還是東北邊陲、西南滇桂、華北冀晉、重鎮上海,全國到處活躍著湖湘子弟的身軀。因此,《湖南日報》在辛亥百年的時候,如何反映那場偉大的革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考題”。湖南日報編委會幾經研究,決定以《辛亥:湖南故事》為總題,進行濃墨重彩的報導。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辛亥革命中發生的“湖南故事”不僅有“量”、有“味”,更有“義”。“量”就是故事多,“味”就是故事本身的傳奇色彩,“義”就是蘊含故事中的精神、品格。“故事”的主人公不僅可敬、可歌,更可愛。為重現那個時代、重現那段歷史、重現那些形象,我們儘量把材料變“活”,與辛亥人物的後代深談,到辛亥遺存現場採訪,力求把故事講得精彩一點。
我們把全書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長沙反正,主要講述長沙反正前後的故事,從協操坪打響“首應第一槍”到清廷在湖南最後堡壘鳳凰的光復。第二章,星空燦爛,主要講述湖湘子弟作為“扛旗人”在全國起義中的行動,其中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成功者為一方都督,失敗者也被人們視為“影子都督”。第三章,先驅風采,主要講述包括黃興、蔡鍔、宋教仁、譚人鳳在內的民主革命先驅,在這場偉大革命中的故事,他們或意志堅定,指揮若定;或目光遠大,運籌帷幄;或不惜身死,喚起民眾;或身系共和,矢志不渝……第四章,繼往開來,主要講述幾位親身參加或親歷辛亥革命者人生命運的故事,為的是說明一個道理:只要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不管在何處出發,最後都會殊途同歸。第五章,這幾個人,主要講述“另一類”人物,但並非傳統的“反面人物”命運的故事,有“必然”的遺老,有被條件制約無奈而退出歷史舞台者,有把握不住命運而走向與自己出發點的反面者。這種排列組合,可能與傳統做法有異,但我們只能根據歷史脈絡和編輯邏輯操作。這一點,還請客群理解。
當然,無論是《湖南日報》的報導,還是這本書上所載,都只是採集了辛亥時期的“湖南故事”花苑裡幾朵醒目的而已,掛一漏萬、留櫝遺珠之憾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辛亥:湖南故事》,無論在報導還是在編書過程中,得到了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黨史委、省社會科學院和長沙湘繡城、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的大力支持,在此特表示感謝。
編者
2012年5月
序言
1911年,農曆辛亥。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武昌革命黨人打響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槍聲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空迴蕩。槍聲中,6歲的宣統皇帝下台了,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一個2000多年的帝王制度也結束了。
一
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中國共產黨人對其進行了精闢的總結。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中國自從1911年皇帝被打倒以後,反動派當權總是不能長久的”。
辛亥革命的功績,中國共產黨人已將它銘刻在歷史記憶的石碑上。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須彌座上那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以“武昌起義”為主題的那一塊赫然其中。毛澤東的題詞,由周恩來書寫在紀念碑上:“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的歷史財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著並將其用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肯定辛亥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並將其視作中國人民在近百年來前進道路上所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之一。胡錦濤同志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紀念!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對於鼓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十分重要”。
二
辛亥革命時期湖南的活動,是當時全國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其他省相比,它有著自己突出的特色。如果說,在辛亥革命中,湖北是“首義”的話,那么,湖南則是“首應”。在武昌這個首義城市受到清軍大兵壓境、存亡難料之時,正是湖南派出了增援部隊向清軍發起了反擊。
“以天下為己任”、“敢為天下先”的湖南人,在辛亥革命時期風起雲湧的鬥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從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軍算起,為挽救中國,為結束帝制,為開創共和,湖南人向清王朝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雖然這些鬥爭先後都失敗了,但他們沒有氣餒,擦乾了身上的血跡,繼續拼搏奮戰。’
在這一過程中,湖南人才群星閃爍。這些人物現在仍然閃耀在歷史的星空上。辛亥年那一系列的武裝革命,湖南人唱的是主角。整個長江流域起義系同盟會中部總會領導的,而中部總會是湖南人宋教仁、譚人鳳主事;武昌起義的總司令系湖南人蔣翊武,而且在戰事緊張激烈時,是湖南人黃興任戰時總司令;後來,清軍勢大,是湖南人譚人鳳指揮各部,與清軍相持一個多月,保證了“首義”之城不失。其他各省的起義中,桂、滇、閩、甘、貴、滬也是湖南人唱主角。
歷史潮流滾滾向前。宋教仁以民主憲政之路,力阻袁世凱走向獨裁;黃興和孫中山等人發起“二次革命”,給以袁世凱為首、逆歷史潮流而行的北洋集團一記棒喝;蔡鍔發起護國戰爭,將“洪憲皇帝”送入了歷史的墳墓,他們都是湖南人。也正是湖南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血性,將北洋軍閥的代理人湯薌銘、傅良佐、張敬堯趕出了湘境。
“志士高歌唱大風”,辛亥之歌,湖南人唱得高昂激越、盪氣迴腸。
三
往事百年,滄海桑田。
打響“首應”第一槍的協操坪,如今是省人民體育場。當年焦達峰等革命黨人作為“中軍帳”的太平街,已變得面目全非。嶽麓山上,刻在辛亥志士墓碑前的字跡已變得模糊。可是留在歷史記憶石碑上的存在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讓人沉思,也給人以啟迪。
我們認識了一個事實:“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一而不懈奮鬥。”
我們也認定了一個結論,即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的:“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還擁抱了一個真理:“事實說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問題,必須找到能夠指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進理論,必須找到能夠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社會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歷史的必然。
四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裡,《湖南日報》開闢了《辛亥:湖南故事》專版。選取辛亥革命期間湖南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所湧現的重要人物,採取追述的方法,重現那一幕幕歷史鏡頭。專版刊發後,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和好評,許多報刊和網站紛紛轉載,許多讀者來信希望我們結集出版。
無疑,歷史深幕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急,是志士高歌唱大風的豪邁,是英魂長聚嶽麓山的壯烈,是共和之路坎坷的沉重,是對“二次革命”後兵荒馬亂軍閥起的追問。
回顧歷史是為了把握現實,開創未來。我們在回顧中吸取歷史的營養,繼承辛亥革命精神,擁抱先輩留下的精神財富。
2012年5月
(作者系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日報社)社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