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群英傳

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群英傳

本叢書(《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傳》、《群英傳》、《柏文蔚將軍傳》、《馮玉祥將軍傳》、《方振武將軍傳》。 《群英傳》包括“槍擊王之春未遂的萬福華”;“馬炮營起義參加者薛子祥”;“近代安徽教育的開拓者李光炯先生”;“傑出的統戰工作者朱蘊山”等內容。 《群英傳》的作者是張珊

基本介紹

  • 書名: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群英傳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6頁
  • 開本:32
  • 作者:張珊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6404268, 75664042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本叢書(《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傳》、《群英傳》、《柏文蔚將軍傳》、《馮玉祥將軍傳》、《方振武將軍傳》。
張珊編寫本叢書是一個偶然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結果的過程。
這本《群英傳》是其中一冊。

圖書目錄

一、革命先行者、領導大通自立軍起義、為沈藎烈士洗冤的秦力山
二、槍擊王之春未遂的萬福華
三、英才早逝的革命作家王無生
四、革命志士孫元冤傳
五、廷試第一名的革命戰士吳承仕
六、青年進士、法國留學生、翰林院編修徐謙
七、革命紳士、淮上軍名義司令王慶雲
八、革命志士、書法家張樹侯
九、淮上軍重要將領岳相如
十、余亞農傳略
十一、愛國軍人石寅生
十二、淮上軍統領楊穗九
十三、馬炮營起義參加者薛子祥
十四、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和女畫家潘玉良
十五、參加馬炮營起義的史沛然
十六、辛亥安徽第一任都督、詩人王天培
十七、革命奇士韓衍(蓍伯)
十八、桐城中學的重要創辦者之一、韓衍的摯友史推恩
十九、近代安徽教育的開拓者李光炯先生
二十、鄧繩侯先生事略——據李光炯遺稿解釋而成
二一、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北京大學出版社主任李辛白傳略
二二、安徽岳王會的重要組織者之一:常恆芳
二三、追尋進步,是非分明:劉希平革命戰鬥的一生
二四、教育界民主人士沈子修
二五、傑出的統戰工作者朱蘊山
二六、光明甫事略
二七、進步紳士童茂倩
二八、吳忠信生平
二九、黃崗一役留青史,抗日百戰衛神州——葉粹武傳略
三十、有德有年、功在民國的龔振鵬
三一、中華革命軍皖中司令金維繫
三二、合肥光復的組織者孫品驂
三三、程恩普傳略
三四、五四時期新文化的傳播者——汪孟鄒傳略

文摘

由於義和團運動聲勢越來越大,自立軍起義準備工作已經做了不少,林圭認為機不可失,催促唐才常從上海速赴漢口,急謀發難。1900年7月末8月初,唐才常來到漢口,決定鄂、湘、皖、贛四省自立軍在8月9日(七月十五日)起義。大約在8月2日前,林圭和黎科、戢元丞、李炳寰、蔡丞煜、鄭葆丞等已經制定了自立軍起義計畫,即《自立軍現在布置將來軍事》。這個總計畫規定,自立軍是獨立的軍隊,共七個軍四十個營。唐到了以後,不但同意了這個計畫,並任命了各軍的負責人。即安徽大通為前軍,五營,秦力山、吳祿貞為統領;安慶為後軍,五營,時務學堂學生田邦璇為統領;湖南常德為左軍,五營,商人陳猶龍為統領;湖北新堤為右軍,名士沈藎為統領;漢口為中軍,五營,林圭為統領;(自立會)總會親軍大營,唐自為統領,駐漢口;先鋒軍,五營。唐才常還自為總辦,總統節制諸軍,設總機關於漢口寶順里。
兵勇來源除起義士兵外,主要是起義時分頭招募。並規定,除統領由總會派任外,營官由統領派,哨官由營官派。還規定,起義後再招三十營,三日成軍。三大營練好之後,再招十營。
還規定起義後立即派兵攻取湘、鄂、贛三省及長江一帶,軍到之後,建立政權,並“收各州縣地丁征冊”及“各督稅局歷年簿據”,作為自立軍的財政收入。並“札委權知各州縣事”,還要“編練團隊”。這就是說,要建立新政權,並廢除清政府的一切法律。
按照這個計畫,自立軍在起義之後,便有了獨立的軍隊、獨立的政府、獨立的法律,從而徹底與舊政權決裂,因而也只能是靠革命,而不會是靠勤王。
據說秦力山因和安徽巡撫衛隊管帶孫道毅友善,故願擔當池州大通發難之責。秦到大通後,由於孫管帶密助軍械,籌備漸漸成熟,水師營弁也都願受約束。又有安徽哥老會頭目符煥章、王忠等在大通、蕪湖、太平、裕溪、悅州、南陵、銅陵散發富有票,招人人會,大通居民附和者充塞於道。
唐才常為了爭取張之洞,打算擁張獨立,以擴大聲勢,減少阻力,他藉助於日本人田野道次(自立軍顧問)的幫助,“通殷勤於張之洞”,說義和團騷亂,華北已經成為無政府狀態,“自立軍將挈兩湖宣布獨立”。張之洞猶豫不決,但對唐的活動,也不出面阻止,表明他對自立軍的態度,“似非全無好意者”,以致唐才常思想受到麻痹。唐多次促張早日決定,老奸巨猾的張之洞均無表示。唐以為無望,便想威脅張,讓張被迫同意,“欲照日本文士挾其藩侯犯闕覆幕(府)之法”。他揚言於外國人說:“倘張……奉清廷之令以排外,吾必先殺之。”表示自己要擔負起保護外國人的責任,以此取得外國的支持。又向外國人說:“外國人以為張之洞能安長江,其實皆實(為)某(我)彈壓之力;若唐死,長江必亂。”②張之洞“聞而恨之”。後來又見唐、林二人所做所為都和自己“絕對相反”,而且唐才常即將“布告在漢(口)各領事,據武昌獨立”。於是,張之洞決定“突發而拴之”(指拴唐等)。
唐才常決心利用北京混亂的最好時機起義,催促各路於8月9日同時大舉;秦力山也加緊準備。但康、梁匯款仍未到來,以致起義“數數展期”,延至8月19、20日,又延至23日。但秦力山遠在大通,因長江沿岸防範嚴密,秦未能得到延期通知,以為仍然如期舉行。
1900年8月7日,大通厘局知府、大通保甲局委員許鼎霖知道了起義訊息,派局勇拿獲黨人7名,銅陵知縣魏某也電報通知安徽巡撫王之春。王之春立刻派武衛副前營傅永貴率勇一哨,乘江輪前往彈壓。8日許鼎霖又報:“有富有票匪在江北桐城(今樅陽縣)地界,嘯聚數百人,宰牲祭族。”王之春又派定安後營李桂馨率軍往捕。8日夜,自立軍一部到裕溪口,敗裕溪營參將彭源洽,奪得裕溪營儲藏的軍火。 秦力山見起義訊息已經泄露,遂令黨人於8月7日準時起事,並張貼安民布告如下:
中國自立會為討賊勤王事,照得戊戌政變以來,權臣秉國,逆後當朝,禍變之生,慘無天日。至己亥(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立嗣偽詔,幾欲蔑棄祖制,大逞私謀。更有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名,賊臣戴漪剛毅、榮祿等陽助軍械,內圖篡弒;不得,則公然與中外為難。因敢廣集同志,大會江淮,以清君側,而謝萬國。
宗旨:一、保全中國自立之權。二、請光緒帝復辟。三、無論何人凡系有心保全中國者,準其入會。四、會中人必當禍福相依,患難相救,且當一律以待會外良民。
法律:一、不準傷害人民生命財產。二、不準傷害西人生命財產。三、不準燒毀教堂、殺害教民。四、不準擾害通商租界。五、不準姦淫。六、不準酗酒逞凶。七、不準用毒械殘待仇敵。八、凡捉獲頑固舊黨,應照文明公法辦理,不得妄行殺戮。九、保全良善、苹除苛政,共進文明而成一新政府。
據說吳祿貞到大通後,因為看到起義布告中公然以勤王相號召,便“憤而赴日本留學”。但秦力山大約並未理會此點,依然全力投入起義。
這時,大通鎮上又出現以全埠商人名義貼出的布告說:“大通於(舊曆)七月十五日八點鐘,有自立會起事,大通和悅州沿河兩岸居民,秋毫無犯。其宗旨係為討賊勤王,不比尋常土匪滋事。為此特行通知,免致他處居民紛紛逃避。”
清軍水師參將張華照聞變,立派炮船4艘,帶兵渡江防堵。誰知部下多與哥老會通氣,剛一到岸,便和起義軍聯成一氣。張華照倉皇逃走。自立軍又奪得水師炮船4艘,於是水師盡歸秦力山掌握。後又用重炮轟擊大通鹽務督局、厘局,隨後占領了兩局,局員錢綬甫逃走。自立軍湧入貨厘局,釋放前兩天被捉的7人。起義軍對商民果然秋毫無犯,“商民皆感”。自立軍還捉到了清道員羅長椅,後來又把他放了。P11-14

序言

本叢書(《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共分五部,即:《烈士傳》、《群英傳》、《柏文蔚將軍傳》、《馮玉祥將軍傳》、《方振武將軍傳》。
本叢書的編寫是一個偶然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結果的過程。事先並未考慮到出版這樣的人物傳。
1957年,我調入安徽省歷史研究所,首先接受領導布置的任務,便是調查捻軍史,開始在研究捻軍史、太平天國史方面,做出一點點成績。1962年,捻軍史研究剛剛勉強告一段落,又接受領導布置,參加編寫《安徽近百年編年史》(大事記)。開始時參加收集材料的人很多,除本所同志全部參加之外,尚有安徽大學和皖西大學4個人,共有29個人。但後來真正編寫的人不到十人,而最後增添、整理、修改、補充、完成定稿的,只有我一個人。成稿共225條,96萬字,全用二十行紙抄錄,堆在地面上近兩尺高。抄寫筆跡是兩個人的,一個是當時剛從合師院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丁夢洲,行草字寫得非常漂亮(後來成為書法家,並成為淮北師院中文系主任),他的字跡占70%,其餘30%則是我的字跡。
本來寫成此稿,並促成其出版以及繼續開展其他專項(題)研究,才是正常情況。但1964年之際,“文革”風暴出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已經略有感知。我想,這時如不加大力度,完成一點成形的東西,今後還不知如何變化,很可能再也見不到或者難以利用這些資料。於是我便利用星期天及每天晚上,連續寫成了《論大通自立軍起義》,(此時正是我人生精華時期(四十歲)。材料極熟,我只用~整天及半夜的功夫,就寫成1.5萬字定稿)以後又寫了《安徽近代的哥老會運動》1萬字,及《秦力山傳》1.2萬字,尚有《安徽近代史稿》六七萬字。除此之外,尚寫成《倪映典燕塘起義》、《程家檉傳》、《吳嚦谷傳》、《王天培傳》的一部分,又共有三四萬字。
果不其然,1966年秋冬之間,“文化大革命”來臨,在軍宣隊主持下,先批判我的大事記,分成七八份,每人一份。但並未批判起來,不了了之。後來安徽省直機關及其附屬機構全都被砸爛,我們和省委宣傳部在一起,先到宣城敬亭山進行斗、批、改,然後再回來下放農村當農民,三年後取消工資;II!!tt~安徽軍管總負責人的話說,叫做砸爛原有機構全部工作人員都“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怎樣砸爛法呢?房子是省委中級黨校的,那時由6408接受。家具折價賣給工作人員。圖書全部移交給省圖書館,由他們自己運走。我所成立七八年來,派出專人,在外地抄錄的資料很多,特別是三毛錢一千字四毛錢一千字,從揚州、南京、上海抄來,每年都抄五六乾元的資料。加上我們的大事記,二三十人抄的和出錢抄來的資料合在一起,堆滿二樓兩大間宿舍。處理方法更簡單,叫來收破爛的,拉來三個平板車,用叉子從二樓把資料撒揚下來。軍宣隊李秀如(粗野的護士)還特地派人通知我(我當時還在牛棚里),不準我看,更不準我拿去即將銷毀的片紙隻字。這是在我所革命領導三人小組已經成立的情況下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乾的。回憶及此,猶覺痛心,這種做法,使人難以理解,這哪裡是人幹的事,更不是革命者幹的事。我當時想,幸虧我抓緊時間,使用一點,保留了一點,不然豈不完全被化成紙漿?
“文化大革命”後,大學恢復招生。1977年底,我調到安徽大學政治系,準備增辦歷史系。我的兩篇文章——《論大邁自立軍起義》、《安徽近代的哥老會運動》分別於1978、1979年在安大學報上發表。1978年安大歷史系成立,我寫的《安徽近代史》正好派上用場,做為安徽地方史課程的教材。因為教授安徽近代史,我又把《辛亥人物傳》作了補充。因為這些人物傳的材料在桌上堆了一大疊,被系裡一個同志發現,到了2000年,他忽然想到,要以我的材料為主,把系裡其他人寫的有關人物傳,合在一起,做為系裡的共同成果,印成一個集子。他要我開列一個我資料中尚缺人物傳的人物名單,請其他人補充。我這樣做了,誰知這件事竟是泥牛入海,此後毫無訊息了。
我當時正在整理中國秘密社會史材料,以及一些中國古代史材料,經此同志一摧,我不得不把工作重點轉回到人物傳上,加緊補充、修改、再修改,依然感到很不足。
本叢書取名“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主要是因為本叢書收入的是辛亥革命運動參加者的材料,他們革命的目的,是實現資產階級共和國。至於辛亥以後參加革命的,由於人多複雜,就不再收入了。其次是收入安徽人的材料,以及雖是外省人但主要革命事跡發生在安徽省的徐錫麟、秦力山的資料。徐的事跡已多次在安徽刊物上發表,早被皖入所承認。但皖人對秦力山尚不熟悉,我以為秦的先祖乃江蘇人,其父客居長沙,乃為湖南人。他的事跡即大通自立軍起義發生在安徽,故收入本書。又本人以為,正因為秦不是祖居湖南,故湖南不會為之立傳,而江蘇人也不會為之立傳,他是一個革命先行者,起來的早,雖表面上是勤王,實際上是追尋共和國理想的,我敬佩其為人,而憫其雖有壯志,卻不得歸國,客死外國,甚可惜焉,這部分內容在本書中成文最早,寫於1982年。
新中國成立以後,全國政協各組織,從中央到縣一級,都集中一部分力量收集、調查、整理各地區的文史資料,這是保存歷史資料的最好辦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今天,全國社會進步很快,國家變化很大,從經濟、政治到文化,都發生了空前劇烈、快速的變化,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也會很快被遺忘。如不認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史料,很快便會消失。正因為全國政協特別是安徽政協各級組織的認真工作,我這個《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才可能迅速編寫起來。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安慶市政協主席張拭同志。他自己是研究九華山佛教的,幾次參加我們安徽史學會,我們都住在一起,無話不談。他還協助送給我安慶政協所編的幾乎全部文史資料,以致在許多人物的傳記中,都用到了它。又如蚌埠市政協編的文史資料,藉助它,吳家泰這位農民英雄烈士傳才寫了出來,事跡生動。又如合肥市政協的文史資料,材料不少,本書所收的戴健同志所寫的龔振鵬傳和葉季濟、葉道明所寫的葉粹武傳,以及省中級黨校聶皖輝同志所寫的汪孟鄒傳,因為寫得很好,我幾乎一字不動的把他們都收進本書。我想作者一定是高興的,我在替他們傳播。還有老朋友張毅同志,寫的童茂倩傳,我也直接用了。多年未有聯繫,情況如何,甚以為念。總之,我要感謝你們。
本書所收集阜陽專區的人,我曾在安大老同學聚會時,請老同學阜陽人鄒椿年幫忙,請他提供阜陽專區材料,結果他寄來了《新修阜陽縣誌》,據此,我才寫出了程恩普傳,特此感謝。
後來安徽大學出版社朱寒冬同志提出把《烈士傳》和三將軍(柏文蔚、馮玉祥、方振武)傳先出,並安排了出版計畫。我認為他的意見很有道理。當前全國的大學生數量增加很快,高級知識分子數量也增加很快,因為改革開放的力量空前加大,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想一涌而入。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需要,許多年輕學子都忙於學習科學技術,而忽略了民族文化精華的學習,忽略了愛國主義思想的學習。忽略了正確認識我們的國家文化和歷史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有最優秀的內容文化。只要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繼續結合下去,堅持三個代表思想,並爭取有利的和平時間,繼續發展30~50年,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人敢來欺壓的國家,最後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在國際大家庭中成為維護世界和平最主要的一員。
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角度說,當然是烈士傳最為重要,將軍傳在其次,群英傳更次之。但就其總體來說,群英傳的作用並不在烈士傳之下。這是本書作者的建議。當然,三者齊讀效果更好。由於本叢書收入人物太多,涉及面廣,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或有應該收入而未收入的,還請讀者原諒指正。
本叢書所以能夠出版,首先應感謝今天的學校主要領導,他們均有遠見卓識,這是辦好世界一流大學所必需的,是需要經過多少年的努力積澱才能達到的。其次要感謝我的老伴張覺非同志。我的一生,是努力學習的一生,每天都休息很遲,形成了個習慣,即每晚要吃東西。六十年代那可是中國人民痛苦的時代,每月23斤糧食是遠遠不夠吃的。我老伴每天都搞東西給我吃,而她自己卻餓著肚子。在我的一生中,她幾乎每天都讓我休息,從來沒有催我工作。
張珊
2005年4月於安徽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