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天津起義

辛亥天津起義

辛亥天津起義是辛亥革命時期,由當時地革命黨人在北方革命運動的中心天津發起的一次的武裝行動,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在天津地區的統治,並配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伐。

辛亥天津起義發生於1912年1月29日晚,起義因力量薄弱和準備不足而以失敗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亥天津起義
  • 簡介:天津發起的一次的武裝行動
  • 目的:推翻清政府在天津地區的統治
  • 起義時間:1912年1月29日晚
  • 主要將領蔣翊武孫武張振武
起義籌備,起義經過,起義結果,歷史意義,

起義籌備

1912年1月初,胡鄂公從天津南下到達上海之後與滬軍都督陳其美會晤,在得知孫中山正積極策劃北伐之後,胡鄂公希望北方的革命黨人能夠進行武裝行動配合其北伐。
1912年1月13日,胡鄂公為北方革命籌款到達南京謁見了孫中山。孫中山支持其北方革命的意見並當場讓黃興從陸軍部撥給他經費20萬元。
胡鄂公返回天津後於1912年1月27日在天津法租界召開“北方革命協會各團體代表緊急會議”。在會上,胡鄂公傳達了在南京謁見孫中山的情況,並討論在天津建立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及發動武裝起義的等相關問題。這次大會一致推舉胡鄂公為北方革命軍總司令,而起義的時間由北方總司令部來決定,為軍事秘密。
同日下午,北方革命協會在天津法租界吉祥里14號召開會議並研究了天津起義和北京、保定、通州等地方回響此次起義的步驟,會議確定了計畫將於1912年1月29日夜12時進行起義,起義軍以進攻直隸總督衙門為主要目標,分為九路軍,同時還攻占天津巡警道署、天津督練公所以及天津當時的電報、電話等通訊機關和鐵路、橋樑等交通設施等。
此外,會議還計畫起義軍在攻占直隸總督衙門之後立即宣布成立“津軍都督府”並具體安排了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和津軍都督府的各部部長人選事宜。

起義經過

1912年1月29日晚,起義軍第一路司令姜賜卿率領100多名敢死隊員集中力量對直隸總督衙門進行攻打,在三岔河口的金鋼橋一代和直隸總督衙門門前遭到了清軍展開殊死搏鬥。起義軍第七路司令林少甫和起義軍第九路司令韓佐治相繼陣亡,其他各路軍也都以失利告終,10多人戰死沙場。
起義失敗後,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從當時天津周邊的遵化玉田豐潤遷安靜海等地集合武裝力量分期分批地來到天津準備進行二次起義。
1912年2月7日上午11時,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在小白樓籌划起義方案的時候,袁世凱部下和天津英租界當局破獲起義機關並逮捕了大量革命黨人。
1912年2月8日下午3時,胡鄂公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水陸總指揮、鄂軍政府主持北方革命全權代表之名到訪英國駐天津領事署並向英國駐天津領事提出嚴正交涉:“責以不守中立,謂革命軍起義武昌後,英、法、德、俄、日原已承認革命軍為交戰團體,是革命軍於清軍軍需軍械,有權可以沒收。今貴捕不僅搜去革命軍所沒收之餉銀,且逮捕革命軍同志,此非所以守中立者。予(指胡鄂公)此次北來,其於貴租界之治安,嘗予以深切注意。現貴捕所逮捕之革命同志,所搜捕之文書餉銀,若不立予發還,則貴租界今後之治安,予亦不能負責云云。於是英領事謂餉銀六千元,當已移交天津巡警道,熊得山、鄭小嵐二人允以翌晨恢復自由。”
1912年2月9日,一些革命黨人被天津英租界當局釋放。

起義結果

1912年2月17日,天津的革命黨人根據袁世凱已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情況召集北方各革命團體在天津法租界吉祥里14號召開會議,會議討論決定:所有各團體革命行動自1912年2月17日起一律停止或解散。
北方革命協會總部、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及其所屬各地之總司令部、北方革命軍總指揮部等革命機關自1912年2月17日起一律宣布解散。
1912年2月21日,胡鄂公收到其電請鄂軍都督黎元洪的匯款兩萬元,該匯款作為北方革命協會的結束費主要用來完成滯留在天津的有關工作人員的遣返事宜。

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時期,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下,天津成為北方革命運動的中心。雖然天津起義因力量薄弱和準備不足而失敗,但它表明了革命黨人為維護共和,同封建專制政府做鬥爭的英勇精神。革命黨人在天津的革命活動,為加速清王朝的滅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