轍亂旗靡

轍亂旗靡

轍亂旗靡是一個成語,讀音是zhé luàn qí mǐ,意思是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轍亂旗靡
  • 外文名:crisscross chariot tracks and drooping banners—signs of an army in headlong flight
  •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
  • 拼音:zhé luàn qí mǐ
  • 解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
解釋,出處,成語故事,示例,用法,

解釋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後以“轍亂旗靡”形容軍隊潰敗之狀。亦用於比喻。唐 虞世南《破邪論序》:“引文證理,非道則儒,曲致深情,指的周密,莫不轍亂旗靡,瓦解冰銷。”亦作“ 轍亂旂靡 ”。 清 昭連《嘯亭雜錄·車騎營》:“然其制嚴重,難以連行, 和通 之敗,轍亂旂靡,道路壅塞,士卒多有傷損,論者歸咎車戰,遂廢其營。”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恃強凌弱攻打魯國,魯莊公率軍迎敵,兩軍相遇,齊軍擂起戰鼓,而魯軍在曹劌的帶領下沒有擂鼓。魯莊公等齊軍三鼓過後才命士兵擊鼓,看到對方轍亂旗靡時,命令魯軍奮勇出擊,這樣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示例

陣勢一動,~,眼見得無法支持,紛紛敗走。(《民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