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碼錯字

在部分網路流通的史書(例如《漢書》《三國志》《晉書》等)中,因為字元轉碼錯誤的原因,會使很多字顯示錯誤,這裡將列舉出來

觽,皀,

觽,xi,第一聲,玉器的一種造型,其首如龍而尾尖,有扁身和圓身兩種,扁身造型如半玉璧,圓身造型如象牙,為祭祀和祈福時之禮器,東漢後漸漸消失。
由於轉碼錯誤,這個字原本應該是【眾】
例如: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觽;萌觽亂走,天明還故營。(《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皀,ji,第二聲,稻穀的香氣。
轉碼錯誤,原本應是【珪】,例如
伯皀掉頭向南,張楊和“飛燕”揮臂發難,北部邊陲告急,袁紹的左右心腹都乞假歸家。(這裡應該是伯珪,指公孫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