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接網

轉接網

轉接網指在始發網與終接網之間的網路,主要用於將從前一個網路收到的呼叫和信息轉發到下一個網路。

中文名稱轉接網
英文名稱transit network
定  義在始發網與終接網之間的網路。主要用於將從前一個網路收到的呼叫和信息轉發到下一個網路。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網路(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接網
  • 外文名:Switching network
  • 作用:轉發呼叫和信息
  • 定義:在始發網與終接網之間的網路
  • 相關名詞:直接網、轉接站
  • 轉接分類:電路轉接、信息轉接
定義,兩層轉接網,信息轉接網的最佳化,轉接技術,電路轉接,信息轉接,

定義

通信要成網,通信技術應當從網路的高度來考慮,這是非常實際的要求。任何一個通信用戶,不可能是永遠只同一個其他用戶通信,而必然要同許多用戶發生傳遞和交換信息的聯繫。比如,某個用戶,在他的一生中,可能要同10000個其他用戶通信。那么,是不是需要為這個用戶安裝10000條通信線路(即10000個點對點通信系統)呢?如果是這樣,那就太浪費了。因為在這10000個用戶中,每個時刻只有一個用戶與他通信,其餘9999個系統都閒置不用。何況,這個用戶並非一天24小時都要進行這種通信,因而,這10000個系統的利用率是極低的。通信線路的費用很高,利用率又很低,這種方式就太不合理了。我們把這種通信網叫作直接網,因為用戶之間是直接接通著的。
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是採用轉接網,轉接網與直接網的區別可從右圖中一目了然。直接網中所有有信息聯繫的用戶之間都有線路直接連線著;轉接網中則設有一個轉接站,也叫轉接中心,如右圖中的1號點,其它的用戶只同轉接中心直接連通。在直接網的場合,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直接與任何其他用戶通信;在轉接網的場合,除了轉接中心可以直接同其它用戶通信之外,其他用戶之間的通信都要通過轉接中心的轉接。對比右圖中兩種網路,就可以發現,轉接網路所需要的通信線路數目要比直接網路的線路數目少得多。
直接網和轉接網直接網和轉接網
正如上圖所示,在5個用戶的情況下,直接網需要10條雙向電路,而轉接網只要4條。當用戶數很大時,直接網的線路數將比轉接網的線路數多得多,比如用戶數為n=10,則直接網的線路數為n×(n一1)=90,轉接網的線路數為n一1=9,多了89條電路。由此可以看出。直接網是不現實的,轉接網可以具有很好的經濟性。
但是,如上圖所示的這種簡單的轉接網(只有一級轉接,稱為單級轉接網)也有缺點。那就是:當用戶數很多時,要求轉接能力很強,比如10000個用戶就要求有萬門轉接系統。此外,如果用戶在地理上很分散,數量又很多,那么在經濟上也不上算。

兩層轉接網

如右圖示出了這種情形,圖中的(a)是用單級轉接網的結構方式來處理所有分散用戶的通信連線,(b)則採用了兩級制的方式,即,在A區、B區和C區分別設立一個轉接中心,稱為A、B和C區的本地轉接中心;而在A、B和C區之間,又設立一個基層的轉接中心,即上圖中的A,由它來負責地區之間的轉接。這樣的謫級結構,顯然比單級結構更經濟,更合理;無論從傳輸線路的觀點來看,還是從轉接中心的觀點來看,更是如此。通常,把本地轉接中心到用戶之間的通信線路叫作用戶線,而把轉接中心之間的通信線路叫作中繼線。中繼線的容量和轉接中心的容量要根據所承擔的業務量來選定。在兩級制的轉接網結構中,本地用戶之間的通信,只要通過本地轉接中心就可以建立聯接。但是,如果一個地區(例如B區)的用戶要與另一個地區(例如C區)的用戶通信,就要通過本地轉接中心和其層轉接中心兩個轉接層次的合作,才能成功。 .
轉換網的分級概念轉換網的分級概念
兩級轉接網的概念,還可以推廣到多級轉接網的情形,一般來說,國土越大,居民越多,所需要的轉接層次(或級數)就可能越多。如右圖所示的是一個通信網的一般性分級模型。圖中不僅有本地轉接中心和基層轉接中心,還有二級、三級以至四級轉接中心。如果構想其中的四級中心是國家的國際長途局,那么,這就是一個國際通信網的模型,其中的三級、二級、基層和本地中心可以分別構想為大區局、省局、地區局和縣局。圖中的實線代表下級中心與上級中心之間的通信線路,虛線是同級中心之間或與其它省、區的高一級中心之間的通信線路。這是一種混合式的通信網路;既有從高級中心向低級中心輻射的星型結構,也包含各中心(同級的或不同級的)之間互連的網型結構。通過這樣一種縱橫交錯的、多層次、多中心的網路體系,來溝通所覆蓋地區的用戶之間的通信。
通信網的一般性分級模型通信網的一般性分級模型
按照這樣的方式組織起來的通信網,每個用戶的用戶線數量與他擁有的通信能力有關。如果只有一部電話機,當然有一條用戶線就夠了。但是,一個交換中心的中繼線數目,卻不能簡單地按它所擁有的用戶數目來確定。一般來說,這個數目,既與用戶數目有關,用戶數目越多,中繼線的數目也應當越多,同時又與接通質量一接通率或呼損率有關,要求接通率越高或等效地呼損率越低,所要求的中繼線數目也越多;還與用戶的平均業務量的大小有關,平均業務量越大,所要求的中繼線數目越多。這個關係,具體的由厄爾朗公式表示出來:
其中,P是呼損率,即在總的呼叫次數中由於中繼線路全忙而被拒絕的次數比率;
是平均業務量;N是中繼線的數目。這是全利用度回絕制情況下的關係表達式。

信息轉接網的最佳化

信息轉接方式又稱存儲前發方式,不同予電路轉接方式;此時,在傳送信息之前不需要先建立電路;在傳送一組信息時,也不一定占用同一電路;而是先把一段信息送到一個端點,存儲下來。
若前向信道有空,繼續向前送到另一個節點;若前向信道被占用,就在該節點存儲下來,進行排隊,有空時再向前傳送,直到送到目的地。從排隊論可知,這種方式的網資源利用率可高予電路轉接;尤其是對於簡訊息,不需要把時間化在建立電路上,得益更是明顯。這樣一來,傳送信息時的呼損一般已不存在,所付的代價是信息延時。
當然,這是假定各節點的存儲量足夠大的情況,不然,當信息包來得太多時,存儲設備將溢出,而造成信息在網內丟失。通常不應使丟失過多,在各節點的存儲量應足夠大,這也說明這種方式對簡訊息是適當的;也可通過路由控制和流量控制來避免節點上存儲設備的溢出,儘量減小信息丟失。
由此可見,呼損已不是信息轉接網的主要質量指標;而信息的平均延時成為人們所關注的質量指標。延時過大對任何信息都是不利的;一般不超過某特定值時是允許的。這特定值對各類信息是不同的。對於實時信息如話音、電視,允許的延時很小,所以電路轉接常被採用;因為信息轉接往往不能保證做到這樣小的延時;對於計算機信息或電報、電傳等非實時信息,秒級甚至分級的時延常是允許的,信息轉接網就有很大的優點。所以信息轉接網中常以平均時延為最佳化的目標。即一定網資源下力求平均時延最小,或平均時延小於某臨界值的情況下,減小網資源投資。

轉接技術

近代通信網是由許多電路連線和轉接點組,事實上,轉接技術的發展影響了網的構成形式,而網的構成形式的多樣性又對轉接技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轉接技術是近代電信系統中發展較快的技術之一。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套用,使轉接技術有了深刻的變化。
轉接方式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電路轉接,如市內宿動電話就屬於電路轉接。在需要象電話對講那樣及時地雙向互送信息時,必須用電路轉接。另一類稱為存儲轉接,有時稱為信息轉接,可用於單向信息傳輸中,像電報轉接就屬於這一類。當然電報轉接也可用電路轉接,而在電路轉接過程中,往往也有控制信息的存儲問題,所以兩者實際上也難以完全分開。為了方便起見,下面將分別討論這兩種轉接方式。

電路轉接

電路轉接的主要任務是把要求通信的輸入線(稱為主叫線)與被叫的輸出線接通。除了輸出、輸入電路的設備外,主要是由連線單元和控制單元兩部分組成。在最初的人工轉接設備中,輸出、輸入線都分別接到交換台的許多塞孔上去,連線設備就是若干條塞繩,也就是若干條連線線。控制部分除了指示燈等監測設施外,由人工來完成,即用對講方式問明主叫線所要的被叫線號碼,就用塞繩的插頭接到相應的塞孔中把電路接通,或告訴主叫線被叫線是在占線狀態下,要等一下再接。
人工轉接主要缺點是轉接速度低,尤其是在大型通信網中,常須經過許多次轉接,才能把兩個終端用戶接通。同時,在接通過程中,也占有信道,致使信道實際用於通話的時間減少,也就是信道利用率低,占線的可能性就增大,進一步降低了接通速度。
在近代電信系統中,人工轉接已逐漸被自動轉接所代替。市內自動電話是最早投入套用的自動轉接的局部通信網。在大型網中的自動轉接也有很大進展。連線單元從步進式,旋轉式、縱橫式等用機械的連線觸點,發展到用半導體元件作為連線點,以至用時分等無觸點連線技術;從塞繩那樣的單級連線發展到多級連線,以適應輸出和輸入數量的增大;控制單元則從直接由主叫端的信號控制發展到存貯控制,以至到計算機控制。這些發展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加快接通速度。現在將近代電信系統中最新的自動轉接技術作一簡單介紹。
連線單元原理圖連線單元原理圖
先從連結單元浼起。在輸出及輸入電路較少時,從原理上說,連線方式可如右圖所示。若有m條輸入線,條輸出線就有mn個交叉點。在這些交叉點上各裝有一個接點或開關元件。要把任一輸入線和任一輸出線接通,就要把相應的交叉點上的接點接通。這種結構叫做n×m矩陣開關,是一種無阻塞現象的方式。因為只要被叫線未占線,不管以前已有多少條電路已經接通,總是可以把交叉點接上而把某一輸入線和它接通的。但是當輸入及輸出電路的數目很大時,這種方式就不甚適宜,一方面接點數目太大不經濟,另一方面控制這許多接點的機構也複雜化。
這時一般是用多級矩陣來實現轉接。右圖就是三級矩陣的例子。這時把輸入輸出線各分成若干組。每組緒到一個矩陣開關。這些矩陣開關的輸出又通過~個或幾個矩陣開關連結起來。在右圖(d)中,每組輸入或輸出線所接的矩陣開關(一個方塊相當於上圖的一組觸點)只有一個輸出或輸入,中間只要一個矩陣開關就可把所有輸入及輸出線接通。
三級矩陣結構三級矩陣結構
可見這種安排可大大減少觸點的數目,但是常會出現阻塞現象,因為同一組的輸入線中只要有一條是在通信,占用了一個20×1矩陣開關的輸出,其他就無法接出。為了減少阻塞,右圖(b)中改用10箇中間矩陣開關。這時也仍會出現阻塞。
還有一種假阻塞現象。仍以上右圖(b)為例來說明。設1要與1'接通。事前
的左側已經只有一條空線a',此時a線並未被占用,本來是可以接通的,但若控制系統事前並不掌握全面接線情況,1要接出去,先用b線接到
去,由於這時b'線已被占用,就不能接到
再接到1'去。被認為已阻塞,就要求主叫線等侯,這就是假阻塞現象。要避免這種現象,就要求控制系統了解全面情況。
出現阻塞就使轉接速度下降,所以應儘量避免。但是為了節省設備,一定限度的轉接中的阻塞率是容許的,正像在設計信道數目時那樣,一定限度的信道阻塞率也是允許的。轉接設備的阻塞一般與矩陣開關的級數有關,級數愈多,阻塞率一定時,觸點數可以愈少,但是這時接通一對電路就要求有更多的串序觸點,觸點引入的電阻將增大。串序觸點增多也使設備的可靠性下降,因為只要一個觸點出故障就使電路中斷。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一個最佳方案。例如要根據輸出、輸入線總數,呼叫的頻繁程度等,來選擇連線單元的安排。
以上這些觸點的連線和斷開是由控制單元來控制的。這以前都是用電磁機械或繼電器來完成。近來的電子交換機中,多用電子電路來完成。控制方式也有較大的變化,以前由呼叫用戶直接控制,就是撥一些數目字號碼,形成一串脈衝,就利用這些脈衝去轉動開關電路。這種方式使轉接速度受撥號的限制,也易產生上面提到的假阻塞。尤其是輸入及輸出線是轉接中心之間的連線時,直接受撥號信號控制更不理想。例如在用迂迴路由時的路由選擇都要由終端用戶來掌握,事實上又不可能;這也使撥號的數目變得很大,因那時要經過不少轉接點,,每轉接點有它的號碼, 而所有這些轉接點的號碼都要用戶來撥。

信息轉接

電路轉接自動化後,可大大提高接通率,提高信道利用率。但是通常情況下,通信業務是不均勻的,有時很忙,有時卻很空。這對於安排信道容量和轉接設備的容量,提出了不易解決的問題。設定的容量若按最忙時的阻塞率不超過限度來決定,最空時的利用率就很低;反之,若照最空時來決定,最忙耐的阻塞率就很高,以致接通很慢,更使控制信號的反覆流通占去不少信道。最好能有一種方法把這種忙、空狀態平均一下,因此提出信息轉接方式。
信息轉接的主要原理是把待傳送的信息存貯起來,等到信道一有空就發出去。只要存貯的時間足夠長,例如24小時,那就可把一天之內信道的忙、空狀態均勻化,大大壓縮必需的信道容量和轉接設備容量。顯然,這種方式,對於要求實時性傳輸的對通電話信息是不容許的,對於傳電傳打字機等數據信號卻是可以採用的。當然,存貯時間太長如24小時,也不合適,有時可用優先等級來使要求快速傳輸的信息及時發出,並適當增加信道容量以減少等侯時間。
實際上,在人工轉接中,電報信息往往是用信息轉接,即在轉接中心先把收到的電報記下來,然後再按地址在相應的倍道中以一定的次序陸續發出去,這裡信息懸存腦在手,寫的、紙上。以後的半自動系統中,電報以自動打孔的形式存貯在紙條上,工作人員按地址分揀下來,用傳輸帶傳到相應的發信線路上,直接用這打孔紙條饋入電傳打字機發出去。若需要再轉接,就由下一轉接中心按這程式再進行一次,這裡信息是存貯在打孔紙條上。
近代的信息轉接系統,原理也是如此,只是自動化程式很高,常用小型電子計算機來操作,幾乎代替了所有通常由工作人員做的經常工作,只有在特殊情況下,計算機不能處理時,才告警而由人工來處理。
這種系統的簡化方塊圖如右圖所示。
簡化方塊圖簡化方塊圖
輸入設備與各輸入線路接上,與各輸入線路的另一端(其他轉接中心)聯繫,測試線路情況,以及把輸入數據轉換成適於存貯的形式。通常須能識別每一報頭和報文的起始和終了(有起始字元和終了字元在輸入信號中),以便把各種訊息分開,分別存在合適的存貯器中;還須能識別某一線路來的電報的流水號,以判斷它們是否連續,防止丟失。
輸出設備與各輸出線路接口,與各輸出線路的另一端聯繫和測試電路,它也應判斷報頭和報文的終了,以便向存貯器取下一個待發電報。有時信息處理機只送出統一的較簡短的龜報終了字元,而輸出線的對方往往要求較長的終了信號,例如在扯紙帶的半自動裝置中,那就要求輸出設備來補充。也可能灩有其他與特定輸出線有關的功能,要求這輸出設備來完成。
輸入端和輸出端都有存貯設備。一份電報除起始字元和終了字元外,尚可分報頭和報文;報頭中包含著起始發信站和最後收信站的地址、各種公務標誌如優先等級、流水號、轉接靖地址、日期、報文字數等。這種報頭在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中往往是不同的,後者至少應加入本站的流水號,經過本站轉接的標誌等。因此當信息處理機把輸入存貯轉到輸出存貯時,應作適當的變更。但是報文一般是不變的,可以直接從輸入存貯轉移到輸出存貯去。為了節省存貯設備,有時就省去輸出存貯,由信息處理機直接把輸入存貯的報文部分,直接接到相應的輸出設備去,也就是象進行電路轉接那樣。但輸出和輸入都有存貯,靈活性可以大一些,處理機也可簡單一些。
存貯設備不但能如前面提到的可使信息等候信道的空閒,也可使不同速率的信道進行轉接。例如50波特的輸入信號經過存貯就可接到75波特甚至更高速率的輸出電路中去。
信息處理機是信息轉接設備的核心,它的任務按要求而定,可能很複雜。在近代大型轉接中心,往往用電子計算機來完成信息處理的任務,而且在那些中心內,往往同時有電路轉接和信息轉接的設備,計算機就更為必要了。一般來說,信息處理機的主要任務是查閱諸輸入存貯,從報頭中識別它們的目的地址,進行編輯和記錄,根據路由程式,選擇合適的輸出線,把輸入存貯轉移到輸出存貯中去,並適當地更換報頭。有時還須識別來報的優先等等,按先後次宇排列在輸出線上。信息轉接,一般不象電路轉接那樣用迂迴路由,路由選擇是事先規定好的,但也有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內,某段線路有故障或有其他原因而停用,那就須改變路由,這時就要改變路由程式,以使信息處理機按新的程式進行,這通常是有人工參加的。此外,輸出、輸入的定時信號也要由信息處理機來供給。
信息轉接是處理單向信息傳輸,這與一般電路轉接是處理雙向通話不同。發信者送出信息後,要等到收信者發回肯定信號後,才知道信息已按需要送到對方。若在傳送或轉接過程中丟失信息,當時是不知道的。為了糾正這一缺點,除了每一轉接中心的信息處理機要進行記錄,一般稱為流水日誌,記下所有曾處理過的電報報頭中的必要部分,以便以後查閱外,尚須有報流核計設備,以利及時發現,免得以後要求發信端重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