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寧樓
輯寧樓位於寧縣城中部,約建於五代後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為州衙門樓。輯寧樓曾屢遭兵燹,輯寧樓高15米,樓基為東西長15米、南北寬5米、高7米的城堡式建築,中間有一拱門,上有二層五間磚木結構大樓,雕樑畫棟,氣勢壯觀。1987年進行了全面維修。輯寧樓是寧縣文化名城的象徵。199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輯寧樓
- 概述:建於五代後梁龍德二年
發展歷史,年代,大事,主要特點,形制,底蘊,
發展歷史
年代
輯寧樓建於五代後梁龍德二年。
大事
1937年2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新寧縣委組織部長王講妹夜秉祥與國民黨寧縣縣長王序賓在此樓舉行紅、白區劃界談判。該樓整體保存較好,採用了我國傳統古建風格,結構設計合理,建築藝術和設計藝術剃束試結合巧妙,為古寧州人民聰明才智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古建藝術價值。現為寧縣城標誌性人文景觀之一。盼潤霉芝
主要特點
形制
輯寧樓座北面南,通高25米,東西長23米,南北寬11.5米,占地面積264.5平方米。樓墩為青磚砌築,高10米,正中辟卷頂門洞一孔,門高3.80米,寬2.87米,西側設有登樓台階,樓墩上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面闊五間,高15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6米。系穿斗式木架結構,單檐歇山頂,施五脊六獸,四檐出水。樓內置二層木樓板,四周施遊廊圍柱16根,前後裝飾方格欞扇門窗,雕梁畫柱,氣勢頗為宏偉。樓前繪《狄仁傑騎青牛斬九龍》的神話故事,樓後繪《公劉拓荒》、《秦太后誘殺義渠王》,《付介應應您子計斬樓蘭王》等寧縣歷史畫面。
在輯寧樓北的州署院中,還建有一輯寧坊,後改為“梁公舊治坊端酷”。三連促斷擔木坊,三門四柱,南北為向,中門正楣斗題“梁公舊治”四字,背三門楣斗排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照驗謎擊,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大堂正座,舉目即見。州署後圃建有一川風月亭,有亭台樓閣數處,並蓮池、柳港、花嶼、蘭皋,蘇軾為之作《松濤賦》,可惜坊、亭已毀。
底蘊
千年來,輯寧樓經風沐雨,巍然屹立,閱歷著寧縣的滄桑巨變。清末寧州知州楊大年曾為樓擬聯一幅:“往事竟何如看青山橫廊白水繞城思古傷今經營風雨飄搖後,此心別有意願農服先疇士食舊德升高望遠休戚樓台指顧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