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西蘇木,處於輝河東岸水壩北側,面積約2萬平方米,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6000年左右。

輝河水壩遺址文化層為灰黑色細沙層,最厚可達1米。遺存有罕見的人類居住遺蹟、墓葬、篝火遺蹟和由大量動物骨骼堆積的灰坑等,以及許多陶片和大量的石製品。輝河水壩遺址細石器工藝在呼倫貝爾地區廣泛分布,為研究草原地區早期人類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生態環境的演變以及與西伯利亞、蒙古國同期文化關係的對比提供了重要資料。

2013年5月,輝河水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輝河水壩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 占地面積:2000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053-1-053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75年,黑龍江省文物普查工作隊對輝河右岸做文物調查,先後發現細石器遺址12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即輝河水壩北側河岸邊及台地上遺址。
197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文中等來此考察,採集一批文化遺物,並清理出一座墓葬,經碳十四測定,年代為距今5040±100年。
1984年、1987年、1991年,三次試掘。
1996年、2003年、2004年,進行正式發掘。

遺址特點

綜述
輝河水壩遺址,海拔高度約640米,寬約300米、南北長約1000米,分布範圍約30多萬平方米,地貌部位明確,地層清楚。根據發現的遺蹟和遺物分析,輝河水壩遺址既是一處細石器製造場,又是一處古代人類居住的地方。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位置圖
文化層
輝河水壩遺址文化層厚約1.5米左右,分為新石器時代、漢代和遼代3個時期。
第1層:淺棕褐色細砂層,厚47~70厘米。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石器主要出現的地層
第2層:淺褐色含粉砂細層,厚30~38厘米,發現有現代零星的人類肢骨和掌骨。
第3層:淺黃色含粉砂細砂層,厚22~38厘米。
第4層:淺棕褐色細砂層,厚10~15厘米。
第5層:黑褐色粉砂質細砂層,厚21~28厘米,出有細石器片和動物骨等文化遺物。
第6層:灰褐色粉砂質細砂層,厚10~12厘米,出有細石器片和動物骨等文化遺物。
第7層:深褐色粉砂質細砂層,厚20~56厘米,出有以細石器為主的物及篝火和居住遺蹟等。
第7層以下為黃色粉砂質細砂層,生土層未見底。
遺蹟
新石器時代居住址為橢圓形半地穴式建築,東西兩側分布柱洞和板窩。篝火遺蹟為近圓形坑,直璧,圜底,堆積物呈灰黑色。堆積動物骨骼灰坑為圓形坑,內有大量動物骨骼、陶器、石器等。墓葬就地掩埋,單人二次葬,頭向西,隨葬殘陶器和柳葉形箭頭。
文化遺物
文化遺物大量出土,包括有細石器、陶片和動物骨骼等。

文物遺存

綜述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細石器,壓制而成,種類有鏃、石刃、石鑽、石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核等。大型石器分為打制、磨製、琢制等,器型有砍砸器、鎊形器、穿孔石器和石錘、礪石和石鑽等。陶器均為夾砂陶,以夾細砂為主,夾粗砂數量較少。手制,火候較低。陶器色澤斑駁,多呈褐色,有紅褐、灰褐、黑褐等,還有少量黑色陶等。器表多飾繩紋,還有格線紋等,在唇面壓印篦點紋花邊。器型以罐類為主,盆、碗類數量較少,還有少量紡輪等。出土陶器還有漢代鮮卑文化夾砂褐陶罐,遼代篦紋陶片等。
石製品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的石製品材料包括石核、石片、石條、石葉、細石葉、工具。石核中包括預製石核(舌狀或窄形楔狀、寬形楔狀、不規則形)和成形細石核(錐狀、寬形楔狀、窄形楔狀、柱狀和不規則形);石片包括預石核側面剝片、預製石核台面剝片(初期台面剝片和中期台面剝片)和其他剝片;葉和細石葉都可進一步劃分為完整者、近端斷片、中段斷片和遠端斷片。石製品類型劃分顯示,從預製石核上剝離的石片數量最多,石葉和細石葉的比例僅次於石片,細石器的數量相對的較小。石製品類型的多樣性及其比例的特徵反映了輝河水壩遺址應屬石器加工場所的性質。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石核圖
輝河水壩遺址中石器數量最多的是用石片、石葉或細石葉加工而成的端刮器和石鏃;其次是邊刮器、石刃和石鑽;拇指蓋狀刮削器,雕刻器和尖狀器等數量較少。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石器
石料種類有白雲岩、燧石、石英砂岩、玉髓、蛋白石、黑曜石、石英岩、流紋岩和水晶等,除了黑曜石,其他石料均來自本地河流岸邊的礫石堆積或低山坡地岩體上。
陶器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花邊斂口鼓腹罐1件,夾砂黑陶。圓唇,腹壁外,底部殘缺。唇面壓印管點紋花邊。頸部飾三條橫排較密集的點線紋,腹部飾格線紋。口徑20.8厘米,殘高9.3厘米,壁厚0.4厘米。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花邊直口直腹罐2件,其中一件夾砂黑陶。口微斂,圓唇。唇面壓印篦點紋花邊,頸部飾三條橫排稀疏的篦點線紋,腹部飾格線紋。殘高6.7厘米、0.5厘米;另一件,夾砂黑陶。直腹,口沿壓印出牙形花邊,頸部飾兩條橫排圓圈紋,採用管狀物戳印而成,腹部拍印斜行繩紋。殘高6.1厘米、壁厚0.4厘米。
輝河水壩遺址
輝河水壩遺址出土陶片圖

研究價值

輝河水壩遺址細石器工藝在呼倫貝爾地區廣泛分布,為研究草原地區早期人類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生態環境的演變以及與西伯利亞、蒙古國同期文化關係的對比提供了重要資料。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輝河水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輝河水壩遺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西蘇木境內。
錫尼河西蘇木

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輝河水壩遺址,路程約27.7千米,用時約3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