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輝夜姬(日本探月衛星名稱))

“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日本探月衛星名稱)

輝夜姬(日本探月衛星名稱)一般指本詞條

月球探測器“月亮女神”各探測器上共搭載了15種精密儀器,將圍繞月球運行1年,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對月球進行全面觀測,它將分析月球化學成分構成、礦產分布、地表特徵等。JAXA在聲明中說,所採集到的數據將用於研究月球起源和演化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亮女神
  • 地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
  • 名稱:名為“塞勒涅”號
  • 任務周期:為期一年多的觀測
  • 發射時間:2007年9月14日
  • 在軌乾質量:1984kg
  • 造價:320億日元
簡介,“阿波羅”後最大探月計畫,日本航天借月球崛起,探測器介紹,科學目標,三大探月使命,邁出登月第一步,繆斯A衛星墜毀月球,“月亮女神”捲土重來,30年內建月球基地,對比中國嫦娥一號,H-IIA大型運載火箭介紹,世界各國探月計畫,

簡介

台北時間2007年9月14日上午9點31分,月亮女神探測器由H-2A火箭在距東京以南約1000km的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SELENE)的人造衛星將由H2A火箭搭載,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 的縮寫,意為“月球探測工程”,同時也是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的名字。該衛星長寬各為2.1米,高4.8米,大約3噸重,包括一個主探測器和兩個子探測器。月亮女神探測器在軌乾質量1984kg,造價320億日元(約合2. 72億美元,19億元人民幣),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負責研製。
按照發射計畫,“月亮女神”的主探測器將在離月球表面大約100公里的軌道上環繞飛行。兩個子探測器將被釋放出去,它們各有分工,一個主要保障各探測器與地面的通信工作,另一個負責測量月球的重力場。

“阿波羅”後最大探月計畫

日本的“月亮女神”探月計畫最早始於1999年。當時受到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的啟發,還有宇宙發展的需要,JAXA暗自綜合了當時最新的開發技術,嘗試開發出最先進的新型月球探測器。經過多年的努力,“月亮女神”的研製終於在2006年10月中旬進入最後調試階段,但比預定時間延後了4年。
2007年9月14日,日本發射了“月亮女神”月球衛星。“月亮女神”號由主環繞器和兩枚子衛星組成,日本航天界稱為“繼Apollo工程之後最大規模的月球探測任務”。
“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JAXA表示,此次探月計畫總研發費用高達320億日元(約合2.69億美元),是繼美國“ 阿波羅”號登月之後規模最大的探月計畫。“阿波羅”計畫主要是以月球赤道附近為中心展開考察活動,隨後的許多月球考察也尚未獲取月亮全球的詳細觀測數據。日本1990年曾發射過一個月球探測器,但只是飛越月球,並未進行繞月飛行,因此“月亮女神”是日本第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
為了引起公眾的關注,JAXA還在日本國內發起了“寄願月球”的活動,從民眾寫下的心愿和寄語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把話語和人名刻在金屬片上,隨探測器一起飛往月球。

日本航天借月球崛起

日本的航天技術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曾在1972年發射亞洲第一枚衛星。冷戰後,日本也一直努力跟上大國間的航天競爭。其宇航計畫從超高速太空飛機、間諜衛星,到大推力火箭再到載人航天國際研究等,幾乎涉及了所有航天重要領域,其國際航天合作非常頻繁。2003年和2005年,日本兩次成功發射子載人太空梭,第三次發射計畫於明年進行。
日本曾在1991年啟動“月球-A”計畫,其主要內容是在1995年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A”。這一探測器計畫攜帶兩個穿透式著陸器,並在接近月球後將它們發射,用以探查月球內部構造、組成和熱狀態等。但由於著陸器技術難關遲遲未能攻破,致使先於著陸器10餘年開發完成的探測器嚴重老化,JAXA 不得不在今年初宣布放棄這項耗資200多億日元的計畫。
儘管十幾年苦心經營無果而終,但“月亮女神”計畫的成功還是幫助日本在登月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根據JAXA的長期計畫,從 2005年到2015年,該機構將主要完成月球的探查和技術開發並投入實際運行;從2015年到2025年,將完成月球資源利用技術的技術積累;2025 年將著手建立以月球表面為據點的月球空間活動站。

探測器介紹

“月亮女神”號探測器包括一個主軌道器和兩顆小衛星(一顆是中繼子衛星,一顆是“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子衛星),主軌道器將在距離月球100公里的環形軌道上飛行。
探月軌道飛行器主艙與子系統
探月軌道飛行器主艙是一個2.1 x 2.1 x 4.8米的盒形艙,盒形艙被分成了一個頂部長為2.8米的上層艙和1.2米的下層艙,上層艙稱之為任務艙,主要裝載大部分科學設備,而下層艙為推進艙。探月飛船的一邊安裝有一個太陽帆板,另一邊與太陽能電池板成90度的地方安裝有一個1.3米的高增益天線。探月飛船的頂端伸出一個12米的磁強計轉臂,任務艙的頂部和底部安裝了四個15米無線電聲波探測器天線。探月飛船總發射質量為2885千克,這其中包括了795千克的推進劑和兩個衛星。
為探月飛船提供電源的太陽能電池板由22平方米的GaAs/Ge電池組成,可以提供3486瓦的電力,為四個容量為50伏和35安的鎳電池充電。通過高增益天線的 S波段和X波段與60米直徑地面圓形衛星接收器進行通信連線,X波段向下連結數據傳輸率高達10 Mbps,S波段向下連結數據傳輸率為40或2 kbps。四個S波段全方向天線用於向上傳輸指令,數據傳輸率為1 kbps。飛船搭載的數據記錄器容量為10 Gbytes。飛船通過散熱器、天窗和加熱器來進行熱量控制。
推進艙中安裝有一個500N的二元推進劑(NTO/N2H4)主發動機。通過12個二元推進劑20N推進器來控制軌道保持和偏軌傾斜姿態。由8個單元推進劑1N推進器來控制滾轉姿態。探月飛船使用四個太陽感測器、兩個慣性測量器、兩個星象跟蹤儀、4個20 Nms反力輪和推進器來三軸穩定姿態控制。任務艙g攜帶有13個儀器,用於科學研究:多頻帶成像儀、地形相機、高清晰電視攝影機、光譜輪廓儀、X射線分光計、伽馬射線分光計、雷達聲波探測器、雷射測度計、磁力計、電漿成像儀、帶電粒子分光計、電漿分析儀和無線電科學設備。
“月亮女神”探測器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子衛星是一個0.99 x 0.99 x 0.65米八邊形圓柱體,質量為53千克。子衛星頂端安裝了一個偶極天線。探月飛船穩定轉速為10轉/分,不帶推進裝置。電源由一個安裝在衛星側面的70 瓦矽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可為一個13安和26伏鎳氫電池充電。子衛星上有一個X波段和3個S波段無線電源。衛星與無線電中繼衛星結合起來,可以從地面進行微分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觀測。飛船將在100 x 800公里極地軌道上運行,有望在軌道上飛行一年時間。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衛星和無線電中繼衛星在脫離前安裝在任務的頂端。
小衛星:無線電中繼子衛星
無線電中繼子衛星類似於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衛星,是一個0.99 x 0.99 x 0.65米八角形的圓柱形衛星,質量為53千克。無線電中繼子衛星頂端安裝有一個偶極天線,四個小S波段小天線安裝在飛船上,有兩個在飛船頂端,另外兩個在底端。飛船穩定旋轉率為10轉/分,不帶推進裝置。電源由一個安裝在衛星側面的70瓦矽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可為一個13安和26伏鎳氫電池充電。無線電中繼子衛星有一個X波段和3個S波段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源和一個異頻雷達收發機,可為一個地面站和位於100 x 2400公里軌道對月球遠端重力場 進行研究的軌道飛行器轉發4路都卜勒距離修正信號。飛船軌道飛行壽命有望達一年以上。
主探測器
主探測器呈箱形,上半部是長2. 8 m、搭載大部分有效載荷的任務艙,下半部是長1. 2 m的推進劑儲箱。太陽翼位於探測器一側,入軌展開後,直徑1. 3 m的高增益天線與太陽翼成90°;探測器頂部伸出12 m長的磁強計探頭,探測器頂部和底部各伸出長15 m的測月雷達的偶極天線。星上能源由面積22 m2、最大功率3486W的砷化鎵/鍺(GaAs/Ge)太陽電池陣和4個50 V、35Ah的鎳氫電池提供。
測控通信由S和X頻段的高增益天線完成。其中,科學數據經X頻段傳輸,由64 m天線地面站負責接收,下行碼速率為10 Mbit/s。工程測控數據經S頻段傳輸,由40 m天線地面站負責接收,下行碼速率為2 kbit/s。另有測控系統的4座S頻段全向天線提供數據上行業務,數據上行碼速率為101 kbit/s。主探測器的星上數據存儲容量為10 Gbyte。

科學目標

“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設計的主要科學目標有三個:一是探索月球和地球的起源,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二是觀測月球的空間環境;三是利用月球觀測外太空。為實現這些科學目標,“月亮女神”共搭載 15 種有效載荷,主要包括:X射線譜儀、伽馬射線譜儀、多光譜成像儀、連續光譜測量儀、地形測繪相機、雷射高度計、測月雷達、月球磁強計、帶電粒子譜儀、電漿分析儀、上層大氣和電漿成像儀等,還有中繼子衛星、VLBI 射電源子衛星以及高畫質電視攝像機。受外部因素制約和空間環境影響,“月亮女神”的 X 射線譜儀、伽馬射線譜儀、測月雷達、帶電粒子譜儀等有效載荷也先後出現各種故障,但整體科學探測基本按預定計畫進行,獲得了大量新的、有價值的科學探測數據。

三大探月使命

“月亮女神”探測器將幫助揭開月球之迷。它將發現什麼呢?
與其它探月使命相比,“月亮女神”深測器將對月球進行更加精確的研究。
1. 月球科學
地球表面始終火山活動,而地球內部則存在地幔熔岩對流運動,因此地球經常會發生變化,這使得我們無法了解地球最初的形態。如果我們通過“月亮女神”深測器的觀測掌握了月球的詳細資訊,我們就可以解開月球何時及如何形成之迷。
→通過研究月球的起源,我們可以找到與地球的形成和早期太陽系有關的線索。
2. 月球上的科學
地球有大氣環繞,而月球沒有。因此太陽光直接照射在月球表面。“月亮女神”深測器將圍繞月球旋轉1年的時間,研究太陽對月球造成的影響。
→觀測結果對人類未來在月球上的活動(比如建造月球基地)非常重要。
3. 從月球觀測地球
除了觀測月球之外,“月亮女神”深測器還將裝備觀測其它事物的設備。太空環境適宜於觀測太空中的電磁波,因為太空中沒有來自電視和手機的人造電磁波。此外, “月亮女神”深測器還能從月球觀測地球北極和南極的極光,從而研究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通過從月球觀察太空和地球,我們可以得到從地球上很難得到的觀測資料。
“月亮女神”發射後在進入月球軌道之前會繞地球飛行兩圈,然後飛往月球。“月亮女神”探測器主軌道飛行器然後會與無線電中繼衛星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衛星分離,在月球100公里高度軌道上空繞月球兩極飛行,對月球表面進行為期一年多的觀測。每個小衛星會繞不同的橢圓軌道對月球進行觀測。

邁出登月第一步

日本對月球探索的興趣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繆斯A科學衛星進入太空,這使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3個探測月球的國家。然而,在之後的幾年內,繆斯A墜毀月球、“月球-A”計畫幾經周折最後胎死腹中,日本的探月之路陷入低迷。
1999年,在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啟發下,日本宇航開發機構推出了自“阿波羅計畫以後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複雜的”“月亮女神”探月計畫。經過多年努力,“月亮女神”將在本月中旬發射,這將為日本的月球基地等遠景計畫奠定基礎。
日本宇航開發機構8月中旬宣布,耗資2.69億美元、重達3噸的“月亮女神”探測器將於9月13日由日本自主建造的H2A火箭攜帶升空。這是日本為未來登入月球邁出的第一步,也是繼美國“阿波羅”計畫之後最大的月球探測項目。

繆斯A衛星墜毀月球

日本對月球探索的興趣由來已久,但是在過去幾十年中,由於在技術、研究活動統籌方面出現的問題,日本的探月計畫始終磕磕絆絆,未能順利實施。
日本的探月計畫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啟動。日本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是1990年1月發射的繆斯A科學衛星。這顆衛星進入太空後更名為“飛天”號,是日本第一次發射接近月球的科學衛星,也使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3個探測月球的國家。
該探月計畫在很大程度上是試探性的,其主要目的是協助日本科學家掌握探月以及其他宇航計畫所必需的空間探索和軌道控制技術。
繆斯A衛星在發射成功後向月球軌道放出了一個小型探測衛星,但是這枚小型探測衛星很快就出現了故障而告失靈。繆斯A衛星本身在繞地球飛行一段時間後,最終在1993年4月墜毀在月球上,這一探月計畫宣告失敗。
到目前為止,繆斯A衛星是日本唯一發射上天的探月器。在吸取了這次探月計畫失敗的教訓以後,日本在1991年度又啟動了月球A計畫,其主要目標是在1995年度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A”。
由於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統籌安排,同時又太過急於求成,雖然探測器在1996年就已開發成功,但著陸器的技術難關一直難以攻破。經過6次延期,著陸器的研發難題目前已被解決,然而在倉庫中沉睡10多年的探測器已嚴重老化而無法發射。日本宇航開發機構被迫於今年1月取消了已持續10餘年的“月球-A”探月計畫。

“月亮女神”捲土重來

1999年,在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啟發下,日本宇航開發機構綜合了當時最新的開發技術,開始了研製新型月球探測器的嘗試,這也就是後來的“月亮女神”探月計畫。經過多年的努力,“月亮女神”探月器終於在2006年10月中旬進入最後調試階段,但是之後又由於技術故障而推遲了幾次,如果今年9月中旬月亮女神探月器能順利升空,也已經比原定時間延後了5年。
日本宇航開發機構認為,“月亮女神”探月計畫是自美國阿波羅計畫以後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複雜的探月計畫。
在充足資金的保證下,月亮女神號探測衛星也難逃失敗與坎坷。在月亮女神計畫之前,日本曾經研製了17年的月球探測器---月球A因為火箭發射技術問題遲遲不能升空,導致探測器上的相關科學技術隨時間“老化”而升空流產。月亮女神探測衛星同樣在發射火箭的技術問題上遇到了阻礙。最初因為火箭發射一次次出現技術故障,使得後續計畫不得不延期。2003 年,一隻 H-2A 火箭在發射後又偏離了預定軌道,日本被迫將其摧毀,重新審視火箭的技術細節。
“月亮女神”探月計畫負責人Yoshisada Takizawa表示,該探測器將在為期一年的繞月飛行中利用14個感測器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日本科學家希望通過這些儀器了解月球表面成分和礦物組成、月球表面和次表面的結構、重力場、磁力場、高能粒子環境以及月球的等離子區等。Takizawa說,通過上述研究活動,有望能進一步揭開月球的起源及演進的秘密。
“月亮女神”號探測器在發射升空後需要5天才能飛臨月球,此後將以離月球最近120公里、最遠1.3萬公里的橢圓形軌道繞月飛行。在先後放出中繼子衛星和射電干涉子衛星之後,主軌道器將調整運行至距月球100公里的圓形軌道上運行一年。
日本宇航開發機構認為,如果“月亮女神”探月計畫進展順利,那么日本進一步探索月球及太陽系行星也就做好了鋪墊。

30年內建月球基地

按照日本宇航開發機構的近景計畫,月亮女神2號預計於2012年發射,月亮女神X號也將於2017年發射。這些探月計畫可能包括月球車、月球望遠鏡研製以及在月球表面建立科學設備網路等內容,日本月球天文台也有望於2010-2020年建立。
日本宇航開發機構還制定了一個月球研究開發的遠景計畫,即在月球上建立“太空港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還打算進行更多的探月計畫和可能的月球資源利用計畫。而此次“月亮女神”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將對今後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礎。
早在1996年,日本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計畫,預計投資260多億美元,在之後的30年之內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產廠以及月球天文台等。
2005年1月,日本宇航開發機構重新公布了未來20年的太空開發遠景規劃草案,主要規劃就是建立無人月球基地、通過國際合作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及建設作為小行星探測中轉站的空港等。
最近,媒體還披露了日本宇航開發機構建造有人活動的月球基地的計畫。日本宇航開發機構計畫在2015年向月球發射機器人進行探測,並開始在月球上建立以太陽能為能源的人類研究基地。為此,日本還將在2025年之前建造像美國太空梭一樣的載人航天飛船。這一計畫還包括在地球上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如海嘯時,使用衛星來傳送有關疏散和救援的信息,確定地球上人們的位置等。
據日本媒體報導,為實施上述計畫,日本宇航開發機構的預算可能至少要增加5倍,達到570億美元。
儘管目前這些計畫尚無經費落實,但是日本宇航開發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夠得到政府支持,以在利用月球方面採取更多重要的步驟。

對比中國嫦娥一號

眾所周知並萬眾矚目的中國探月工程第一期的標誌物--“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已經定於2007年秋天中秋節前後發射。據經驗人士分析,鑒於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神舟五號”飛船於10月15日發射升空。胡錦濤總書記親臨發射基地為航天員楊利偉壯行。今番“嫦娥工程”的發射是否也沿用該模式,目前仍是個未知數。但無論如何,今年下半年,來自中國政治和科技的雙響,將震撼世界。
“ 嫦娥工程”原計畫上半年發射,此次將發射時間推遲,著實是為了確保“首發必成、萬無一失”。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負責人日前在發射倒計時動員會上表示:月球探測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一定能把中國衛星第一次送到離地球38萬公里的環月軌道,順利完成探測任務。
“嫦娥一號”發射時間的推遲,客觀上極有可能成全了日本的首顆繞月衛星“月亮女神”,形成PK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戲劇性勢態。
得知日本即將發射“月亮女神”探月衛星的國人很少,但從已知曉此情的航天愛好者的言語中,表達出了些許遺憾,即極希望中國探月工程能夠走在日本人的前邊,相信這樣的心態,也應是大部分國人的真實想法。是中國人就沒有不愛國的,希望國家強大科技領先是極其正常的情感部分。但金筆寫銀在此要提醒網友的是:先胖不是胖,況且我們“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發射只晚日本“月亮女神”一個月左右,選定的是最能吻合國人情感的中秋節前後發射,是別具特色的。再有就是,中日兩國的探月衛星,都將繞月飛行一年有餘,因此,考察內容都將極其豐富。如今乃和平年代非冷戰時期,無需做出表面的競爭姿態。

H-IIA大型運載火箭介紹

H-IIA是日本主要的大型運載火箭。充分利用H-IIA運載火箭技術可以滿足不同的發射需求,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點。通過簡化設計,改進制造效率和發射過程,H-IIA成為全球效費比最高的發射系統之一,其發射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

世界各國探月計畫

在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提出了探索月球的“嫦娥工程”。在中國的刺激下,美國迫不及待地在2004年1月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登月計畫——在2015年到2020年間再度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人工站。隨後俄、歐、日、印也先後提出了探月計畫。
【美國:重整旗鼓】
美國是最早的月球開拓者。1961年5月25日美國啟動了“阿波羅登月計畫”,八年後的1969年7月,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羅11號”登上了月球,實現了人類的登月夢想。1972年後,因探月活動耗資巨大,探月工程曾一度放緩。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正式宣布了美國新的探月計畫:第一階段,計畫於2007年通過一顆環月人造衛星向月球發射數枚採用“地堡剋星”科技的穿透飛彈來穿透月球數米深的岩石地底,飛彈內部高能炸藥將會換成高科技儀器,當飛彈深入月球極地地底後,儀器將馬上進入工作狀態,尋找月球冰存在的直接證據,以利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適合生存發展的基地。第二階段,計畫在2010年前完成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工作,2008年前先完成開發與測試“ 乘員探索飛行器(CEV)”,2014年前投入首次載人飛行,用新一代的太空飛船取代太空梭。第三階段,首先於2008年前將無人駕駛探測器送往月球,2015年到2020年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並建立月球基地。
這次運載飛船搭乘的是美國著名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土星5號火箭。土星5號由三級組成:第一級火箭工作2.5分鐘,使飛船速度達每秒2.7千米。飛船飛到離地60千米高度時,第一級火箭脫落後墜入海洋中。接粉第二級點火.第二級火箭點火後工作約6分鐘.飛船速度可達每秒6.8千米,當飛行高度達,80千米時,第二級火箭脫落,第三級火箭接.點火.工作約2分鐘,即起飛後12分鐘,飛船速度達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這時阿波羅飛船和土星5號運載火箭第3級一起進入170千米至190千米的近地軌道。
美國重返月球計畫意義重大,不但可以利用月球基地開發月球的豐富資源,而且也是美國“火星之旅”的前奏。美國計畫於2030年之後將航天員送上火星,載人火星探險將是一項極為困難的挑戰,而利用月球基地可能有利於完成火星探險的一系列難題。鑒於美國於2004年初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先後在火星登入,並發現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證據;之後“卡西尼”號飛船又順利進入土星軌道,成為第一個繞土星飛行的探測器,這些都將有力地加速美國探月計畫的步伐。
【俄羅斯:欲振雄風】
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探測器“月球2號”,首次抵達月球。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航天衣缽,但由於資金缺乏,俄羅斯政府叫停了許多發展計畫。但蘇聯太空探測及研究領域的發展計畫卻成為俄羅斯政府重點發展的項目。
2005年7月14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安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在政府工作會議上宣布了一項令全世界關注的決定:俄羅斯政府已完全批准了俄羅斯 2006年至2015年航天計畫。這是一項發展創新的計畫,它將使該行業擺脫停滯不前的局面。根據2006年至2015年的航天計畫,俄羅斯擬於2008 年前製造並發射26顆衛星,今後10年內製造並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其中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離探測衛星、氣象衛星等,2010年建造月球基地,2015年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這個時間比美國預期的時間提前了整整15年。計畫預算為3050億盧布。
在該計畫中,俄羅斯的目標是研製一種新的太空飛船“快帆”,替代已經使用了38年的聯盟號飛船。據來自負責“快帆”飛船研製工作的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的訊息稱,該飛船長約為10米,發射重量超過14.5噸。新型飛船最多可搭載6名航天員和700千克重的貨物,同時,其返回艙還可重複使用。俄航天部門計畫在今年進行模擬載人火星飛行實驗:6名志願者將在一個地面太空艙里生活超過一年,以便模擬載人火星探索飛行時面臨的各種壓力和挑戰。
【歐洲:奮起直追】
歐空局於2003年9月28日將 SMART-1月球探測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踏上了奔月航程,經過13個月的飛行後,終於進入環繞月球軌道,開始向地球傳送月球表面各種觀測數據,從而揭開了歐洲探月計畫的序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聯合使用太陽能推進系統和月球引力的空間探測器,其中安裝了一部解析度為40米的光學照相機、一架紅外分光儀和一架X射線分光儀用於探測月球。據歐空局“SMART-1”項目科學家貝納特弗因對《泰晤士報》、《朝日新聞》等傳媒記者宣稱,“SMART-1”有三大使命:測量月球地貌,分析組成月球表面礦物質的化學成分;使用紅外分光儀觀測月球南極附近的冰,這是美國的月球探測器發現的,科學家估計這是撞擊到月球的彗星殘留物;勘察月球南極附近幾個火山口,科學家估計這裡也可能有冰。“SMART-1”將為科學家繪製一張月球地形、地貌圖及礦物分布圖,並通過X射線分光儀確定月球表面岩石的化學成分。歐空局已決定2008年前再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隨後在2009年或2010年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計畫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同時完成月球基地的建設,讓登月航天員入住基地。
【日本:雄心勃勃】
日本是第三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1990年1月,日本率先打破了美俄壟斷,成功發射了“飛天號”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重182千克,用於地—月軌道環境探測。1993年,“飛天號”撞上月球,結束工作。
1996年,日本提出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的計畫,預計投資260多億美元,30年內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產廠以及月球天文台等,並計畫在2005年將漫遊車送上月球。
2003年由於接連發射衛星失敗,日本當局曾正式表明“十年內不會進行載人太空計畫”,這等於是宣布放棄送人上太空的計畫。
在美國新探月計畫的帶動下,目前日本正在啟動新的探月計畫,構想於2006年發射 “Selene-A”衛星和“Selene-B”衛星。其重點是研究月球構造和演變過程,同時為日本自己資源貧乏尋找出路。據稱“A”衛星(或稱“月球八號”)進入月球軌道時,探測器會發射兩個魚雷狀的小探測器,打入月球表面下2米深處,其中一個將被安置在面向地球的一面,另一個被安置在背向地球的一面,都帶有地震儀、檢波儀和熱感測器,用來探測月震和監視月球熱輻射,收集月球內部信息及月核繪圖;“B”衛星(或稱“月亮女神”)是比“A”衛星更大的軌道器,它將繪製更詳盡的月球圖,使用儀器包括X射線和伽馬射線光譜儀、地形攝影機、雷射測高儀和雷達探測器等。探測器將拍攝高分辨照片及時向地球傳輸數據,為科學家研究月球內部結構以及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線索與依據。
近日,日本宇航局(JAXA)又提出在比月球更遠的“宇宙深處”建造觀測宇宙和探測行星的“深宇宙港”的中期報告。內容涉及數十年後日本宇宙開發的長期目標,即在月球表面建立無人宇宙基地,並在比月球更遠的地方建立“深宇宙港”。
【印度:邁出步伐】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2003年8月15日宣布了印度首次探月計畫Chandrayaan-l,計畫2007年到2008年用“北極星”運載火箭發射一個軌道探測器(即無人登月飛船一號),它將攜帶X射線與伽馬射線分光儀,以探測月球的組成並繪製一張解析度為5米的數字月面高度圖,探測月球礦藏資源。它是繞月衛星,將在月球表面上空100千米處對月球進行研究。如果首次探月計畫成功,繼後再發射登月機器人,計畫在2015年讓印度航天員登上月球。
這股探月熱潮始發於中國的“嫦娥工程”,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第一次探月熱潮相比,無論是參與國的範圍,還是探月活動的規模,都要大得多。各國競相提出探月計畫,不僅有政治原因,更有深層的經濟和軍事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