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聲

輕聲

輕聲漢語中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變調現象,在全國的廣大方言和國語均有出現。輕聲一般不被當作聲調看待,因為它沒有固定的調值

現代漢語拼音裡面只存在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聲調。在語音序列中有許多音節常常失去原有的聲調,而讀成一個又輕又短的調子,它不是四聲之外的第五種聲調,而是四聲的一種特殊音變,在物理上表現為音長變短,音強變弱。輕聲沒有固定的調值,一般要根據前一個字的聲調來確定,所以不標聲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輕聲
  • 外文名:neutral tone
  • 漢語拼音:qīng shēng
  • 例如:吧、嗎、啊、阿
  • 聲調:又輕又短
基本解釋,拆分解釋,發音特性,發音規則,輕聲字詞判別,在海外地區,讀輕聲,例子,

基本解釋

  1. 低聲;
  2. 漢語有些詞里的音節或句子裡的詞的音,念得又輕又短,叫做"輕聲",也叫"輕音"。輕聲現象跟前後語音環境﹑音的高低﹑長短和音質都有一定關係,跟語法也有密切關係,有時還有辨別詞義的作用。如普通語中的"了﹑著﹑的"等虛詞和做後綴的"子﹑頭"等字都念輕聲。有些雙音詞的第二字也念輕聲,如"蘿蔔"的"卜","地方"的"方"。

拆分解釋

  1. 輕(qīng):分量小,與“重(zhòng)”相對
    例:輕重;輕型;輕便(biàn);輕於鴻毛;輕塵棲弱
  2. 聲(shēng):1. 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2. 音訊
    例1:聲音;聲帶;訊息
    例2:聲息;不通聲氣

發音特性

將漢語中的音節弱化之後,聲調會變得又輕又短,此種音變即為輕聲。
輕聲的調值需要根據前一個音節決定調值,所以輕聲音節不可能獨立存在。

發音規則

注意:由於可能未有定論,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1. 在陰平後,念中降調,似較短的去聲,調值為2度;
  2. 在陽平後,念中降調,似較短的去聲(但和陰平後的輕聲相比略有不同),調值為3度;
  3. 在上聲後,念半高平調(或是略升的聲調),似輕短的陰平,調值為4度;
  4. 在去聲後,念低降調,似較短的去聲,調值為1度。
簡而言之:當前字是上聲時,輕聲字的音高較高;當前字是其他聲調時,輕聲的音高較低。在陰平、陽平、去聲後的輕聲是降調,在上聲後的輕聲是平調或不明顯的升調。
例如:
陰平+輕聲【2】:釘子 叔叔 他的
陽平+輕聲【3】:鉗子 伯伯 誰的
上聲+輕聲【4】:剪子 姐姐 我的
去聲+輕聲【1】:刨子 妹妹 是的

輕聲字詞判別

以下是一些判別輕聲字的規則,輕聲字用粗體註明:
判別條件
舉例
單音節虛詞(助詞)
、輕輕、說好、聽、太棒、你、對
某些方位詞
、屋、外、里
表趨向的動詞
、起、出
動詞和名詞的重疊成份
、試、哥、謝
某些詞綴,多不帶有真正含意
、房、死對
此外,還有很多尚未確定的規則,以及一些約定俗成的輕聲詞,在此暫不細究。

在海外地區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一般上華人並不會在日常談話中使用輕聲。大部份的人都覺得輕聲的語調並不符合馬來西亞腔調。雖說華文課本有教導學生“念好輕聲能清楚表達你要說的話”,可多數人依然無法接受這種說法。不少學生認為輕聲乃累贅,考試通常也不會出關於輕聲的題目。只有在極為官方的場合,主持人才會使用輕聲。如:快快的第二個快得念為輕聲,但馬來西亞人多念為第四聲或入聲(已在北京國語中消失)。

讀輕聲

1.語氣詞“吧、嗎、啊、阿、呢”等讀輕聲,如“走吧”“是嗎”“說啊”“好了”;
2.助詞“著、了、過、的、地、得、們”等讀輕聲,如“我的”“輕輕地”“唱得好”“同學們”“去過”;
3.名詞後綴“頭、兒、子”等讀輕聲,如“甜頭”“這兒”“桌子”;
4.重疊詞,或重疊雙音節動詞讀輕聲,如“走走”;
5.單音節動詞後表示趨向的詞,如“回來”“出去”“走出來”“跑進去”。
6.名詞後面的方位詞“上、下、里”讀輕聲,如“天上”“鄉下”“屋裡”;
7.量詞,如“那個、那次、那盤”等讀輕聲;
8.代詞“我、你、他”放在動詞後面做賓語,如“找你”“請他”“叫我”。

例子

地道(dào) ——《地道戰》是一部反映我抗日軍民抗日故事的電影,電影中與日本鬼子的鬥爭在地道是展開。
地道(dao) ——不錯啊!北京土話說的還挺地道!
照應(yìng) ——文中這兩段是相互照應的關係。
照應(ying) ——兩人一塊出門,相互好有個照應。
東西(xī; 指方向) ——在野外,看日出日落是辨別東西方向最基本的方法。
東西(xi; 指物品) ——人家在醫院裡躺著,好歹也該買點東西去看看啊!
兄弟(dì) ——好兄弟!咱人窮志可不能短啊!
兄弟(di) ——我說兄弟,你這樣的帶這么多錢出門可得注意著點。
對頭(tóu) ——對頭!你這個答案和我心裡想的一模一樣!
對頭(tou) ——他兩個是對頭,早年兩家有過矛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