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垢罪,為重罪(波羅夷罪)之對稱。其罪雖輕,然污黷清淨之行,故稱輕垢罪。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輕垢罪篇(大四○·六三四中):‘輕垢者,簡前重戒,是以名輕,簡異無犯,故亦名垢。又釋,黷污清淨行名垢,體非重過稱輕。’梵網經卷下列有四十八種輕垢罪。(參閱‘四十八輕戒’1636)
輕垢罪,為重罪(波羅夷罪)之對稱。其罪雖輕,然污黷清淨之行,故稱輕垢罪。
輕垢罪,為重罪(波羅夷罪)之對稱。其罪雖輕,然污黷清淨之行,故稱輕垢罪。......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輕垢罪篇(大四○·六三四中):‘輕垢者,簡前重戒...
注音qīng gòu ㄑㄧㄥㄍㄡˋ 輕垢解釋佛教語。指犯輕戒之罪。 唐 李白 《僧伽歌》:“一言懺盡波羅夷,再禮渾除犯輕垢。” 王琦 注:“《法苑珠林》雲:...
輕戒,謂指為防犯輕垢罪所制定之戒條。此一名稱,諸經所說不同。《梵網經》稱為輕垢,《菩薩地持經》、《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名為突吉羅,《瑜伽師地論》翻...
犯輕垢罪。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廣解佛言。佛子。佛滅度後於惡世中。若見外道一切惡人劫賊賣佛菩薩父母形像。販賣經律。販賣比丘比丘尼亦賣發...
若故意燒,犯輕垢罪。十五, 佛子,菩薩應教六親、朋友、弟子,及諸外道邪見惡人,讀誦受持大乘經律,使解義理髮菩提心: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逐條解釋三...
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十八物指古代大乘比丘常隨身攜帶的十八種物。蓋此十八物為大乘比丘所應護持,虧其一則犯輕垢罪。其中又有重中輕三品,即離三衣為捨墮,是重垢;離缽為突吉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