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標誌

輔助標誌

我國現代的分為主標誌和輔助標誌兩大類。主標誌按其含意可分為四種:警告標誌、禁令標誌、指示標誌和指路標誌。輔助標誌共5種,是附設在主標誌下,起輔助說明作用標誌,這種標誌不能單獨設立和使用。輔助標誌按其用途又分為表示時間、表示車輛種類、表示區域距離、表示警告和禁令理由的輔助標誌以及組合輔助標誌等幾種。其形狀為長方形,其顏色為白底、黑字、黑框線。此外,還有一種可變交通信息標誌,它根據道路檢測到的情況(如占道施工、阻塞、流量、流向的變化、氣候狀況等),把某種信息及時顯示出來,傳達給車輛駕駛人員和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輔助標誌
  • 外文名:auxiliary sign
  • 屬於:道路交通標誌
  • 種類:共5種
  • 國家:中國
  • 作用:起輔助說明作用
限速輔助標誌,交通輔助標誌,

限速輔助標誌

1緩坡路段易塞車的原因
在緩坡路段堵車現象尤其明顯,究其原因是當車子開到平緩的上坡時,駕駛員往往不會注意到有上坡,並沒有改變踩油門的力道。車速因為坡道慢慢降低,當速度減低到一定程度之後,駕駛員才會警覺行經上坡路段而開始加速,然此時若後方已有來車,已經因此受到影響而擠在一起; 假如在上坡前恰好有平緩下坡,構成所謂“凹陷路段”,則後方車輛追上來的速度會更快,突然減速更猛,容易發生追尾事故。
在車道影響方面,以兩車道為例: 一般非堵塞情況下,左側車道由於是超車道,因此車流量會比右側車道小。駕駛員在進行超車後即回到右側車道行駛。但在發生堵塞前,左側車道之交通量會開始上升超過右側車道。因駕駛人在察覺前方車輛車速因堵塞而減速時,會想由左側車道進行超車,但由於前方已無空隙讓超車車輛回到右側車道,因此只能持續在左側車道行駛,導致左側車道的交通量不斷上升。在此狀態下當左側車道中某一輛車因狀況發生而減速時,便會產生剎車“衝擊波”向後傳遞,造成左側車道開始發生堵塞,並迅速傳到右車道,導致全路段塞車。
2解決緩坡路段堵塞的實例
日本已嘗試解決此類路段的堵塞。眾所周知,由於坡度對交通量造成的影響會在車道數增加時降低,因此日本的公路管理部門在瓶頸路段處額外增設車道,使得一些能察覺到上坡的駕駛員不會因為前方車輛減速而被迫降低車速,這部份車輛可藉由額外增設的車道加速通過此瓶頸路段,可解決原本在上坡時因所有車速減慢造成的堵塞情形。增設車道會在脫離瓶頸路段後縮減回原本之車道。在日本連線名古屋與大阪的東名阪快速道路上一段瓶頸路段的雙向進行改善就採用該措施,將原有的匝道加減速車道延長,並將現有的輔助車道作連線,成功的以連線加減速車道作為輔助車道改善了堵車問題。此種類型的設計有著對車道使用的間接控制,但當交通量更大時可能會在縮減車道處因車流匯流而發生安全問題。而且此種處理方式並非所有路段皆適用,除非原本路側十分空曠或是已在該路段施工期間便額外規劃好預留增設車道用地,否則要在發現堵塞問題之後再於瓶頸路段增加車道,不但耗費資金與時間巨大,而且未必有足夠空間設定。即使額外車道設定完成之後也有可能因為局部容量增加,下游發生堵塞轉移現象,即此處大量車流順暢通過後,反而導致下游某處因容量不足無法負荷如此龐大之車流而發生堵塞,從而產生新的瓶頸路段。因此這一方法並不適合在江西省實施。
我國台灣地區在解決緩坡路段堵塞問題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提出在瓶頸路段前設定輔助標誌進行速度控制來減輕這個情況。簡要來說就是在緩坡路段前2 km 處設定輔助標誌提醒駕駛員正進入緩上坡路段,需進行速度控制,限制變換車道行為,以及將車速降至某一水平平衡車道的使用水平。
該項措施自2012 年起在台灣國道一號和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上均已實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據“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局”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數據,實施速度控制後效果提升明顯,減少了約13 % 的緩坡通過時間、增加道路容量約5 % ~7 % 。台灣高速公路通過在瓶頸路段前設定限制速度的輔助標誌,以不影響該路段的行駛空間為前提,兼顧了成本和施工時間,取得了改善緩坡路段堵塞情況的效果,這一方法值得重點關注。
3輔助標誌實際使用的效果分析
由於緩坡路段在尖峰時段容易造成擁堵,“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局”對已設定輔助標誌的緩坡路段進行了重點監控並將交通量、車速等數據定時公開,可以對設定輔助標誌前後的情況效果進行對比。這裡選擇已公布的“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作為標的進行分析,此路段屬於典型緩坡路段,根據“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局”歷史統計資料,此路段常常在長假時發生擁堵,且此路段上下游沒有閘道或者隧道等設施,其中沒有其他路口車流匯入,影響車流速度的因素單純,因此選此路段觀察設定輔助標誌進行速度控制對改善擁堵的效果較為直觀。
台灣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設定了VD 偵測器,對“國道三號”高速公路63 ~67 km 段在2011 年4 月和2012 年4 月的車流量進行了收集採集。設定輔助標誌前,車流量1 600 veh / h 以下尚可維持自由車流,車速並不因為流量上升而明顯下降;在1 600 ~4 000 veh / h區間則可看出車速隨著流量上升而逐漸下降,當鄰近4 000 veh / h 時開始產生一些低速車流,且隨著流量繼續上升,低速車流的數量也逐漸增多。設定輔助標誌後自由車流可維持到約2 000 veh / h,超過2 000 veh / h 後車速才突然下降,接著開始隨著車流穩定下降直到車流接近此時車流中才開始出現零星低速車流,而當車流量繼續提升,車流變得更不穩定,產生更多的低速車流。設定輔助標誌前後臨界車流約從5 000 veh / h上升至5 300 veh / h。在設定輔助標誌後,車速隨著流量提升而下降的幅度較為緩和,脫離穩定車流的資料點變得比較少,表示發生壅塞的次數比設定輔助標誌前少。
緩坡路段會造成壅塞的主因是車流中因坡度造成的低速車與後方的高速車互動,造成後方高速車必須踩剎車進行迴避,進而對後方車流產生影響。設定輔助標誌後可避免在行經這個路段的車流因為坡度原因發生速差,使得車流能繼續穩定運行,降低臨界車流轉變為擁擠車流的機會。因此可以得出在緩坡路段設定輔助標誌可減少堵塞發生的結論。
4台灣輔助標誌設定對江西省的借鑑
截止 去 年 底 大 陸 高 速 公 路 通 車 里 程 約124 364 km,平均每100 km擁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10 500 人擁有高速公路1 km;台灣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1 300 km,平均每28 km擁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15 000 人擁有高速公路1 km。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迅速,2016 年1 月份南昌至寧都、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5 000 km,《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已明確2016 年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有望突破6 000 km,基本建成“四縱六橫八射十七聯”高速公路網。江西省平均每33.4 km擁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9 200 人擁有高速公路1 km,高速公路的國土覆蓋水平和人均共有數量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和台灣地區情況相比差距已經很小,高速公路人均共有量已經大幅超過。
江西省常態地貌類型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其中山地60 101 km占全省總面積的36% 丘陵70 117 km,占42% 。因此江西省內高速公路的上坡和緩坡路段十分多,如G35 濟廣高速1 298 km + 800 m ~1 303 km + 200 m 處,該道路為上坡路段,大型車途經坡道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低速情況,流量大時會造成短時間的車輛聚集現象;又如G45 大廣高速泰贛段2 966 ~2 976 km 處,10 km 長上坡及隧道群路段,流量較大時易造成擁堵。這些典型的緩坡路段如果能採取車速管理,車流高峰時的擁堵狀況將會大大得到緩解。
台灣地區高速公路行駛限速為120 km / h,和江西省內限速相同,且都是採取靠右行駛,高速公路的等級標準也相似,因此台灣在緩坡路段設定車速限制從而施緩解尖峰時段堵塞的措施,在江西省內高速上也有實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交通輔助標誌

拇指手勢、一道斑馬線、白圖藍底……2007年11月9日,“斑馬線拇指禮讓”提醒牌被浙江省溫州市交管部門確定為斑馬線交通輔助標誌並安裝在市區江濱路、人民路等六條主要道路的斑馬線上,成為了一種長期的禮讓手勢推廣手段與禮讓警示標牌。在錦繡路,正準備過馬路的市民王琪看到安裝在人行橫道交通標誌下方、格外醒目的提醒牌後,說:“這個標誌表示通過斑馬線或馬路就豎起大拇指,示意司機禮讓,很有意義。”說著舉起大拇指向馬路對面走去。
“豎起拇指”是溫州市獨創的斑馬線禮讓手勢之一,它含有對司機的尊重和對“禮讓”的請求與讚許,充分體現出了一個“禮”字。“豎起拇指示意禮讓”的動作包括單手握拳、豎起拇指、手臂向左側來車平伸,並目視來車,輕輕上下擺動手臂。這個手勢是在行人過斑馬線或馬路時使用,踏上人行道前,可先將手臂伸在身前,然後再移到左側。另一個斑馬線禮讓手勢—“伸出手掌搖示先行”的動作重點則在於“伸掌”與“搖”。這個動作既可以由行人使用,示意車輛先行,也可以由司機使用,示意行人先行,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快速揮手示意“快行”。該手勢手掌應平伸,掌心微朝上伸於身前,朝行人行走方向或來車行駛方向,手掌輕劃一弧線,做傳統的“請”的動作。在做禮讓手勢時,面帶微笑成為了其中的重要一環,微笑代表了“文明尊重”,體現出整個動作的精髓。
“豎起拇指”和“伸出手掌搖示先行”這兩個手勢,是溫州市在推出禮讓提醒牌後,寓公德於行為習慣中的人性化獨家新創意,它們充實了原本空白的交通公德,彰顯了溫州市政府和交管部門的管理藝術,成為溫州一道城市文明的風景線,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轟動。讓人難以想到的是,這兩個手勢的誕生,卻源於兩個鮮活生命的消逝。
六萬市民現學現用
2007年11月1日,由溫州市文明辦、市交警支隊與溫州日報聯合發起的“斑馬線禮讓手勢”全城推廣活動在市區相繼展開。萬餘名市直機關、公車、計程車、私家車駕駛人聯合承諾:禮讓斑馬線,做文明駕駛人;社區、大中國小校近50支志願者隊伍在各個宣傳點讀倡議、發資料、教手勢;近六萬市民在“迎奧運,樹新風,我做文明禮讓人”的橫幅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承諾。一場聲勢浩大的推廣禮讓手勢、學文明新風活動從斑馬線發散開去,一系列斑馬線文明禮讓活動拉開了“倡導文明出行活動”的序幕。“司機師傅,請您看看,這是我們推廣的禮讓斑馬線手勢。”在市區某鞋料市場門口,一大早,半腰橋社區的10多名居民志願者便頭戴紅帽上街宣傳斑馬線禮讓手勢。他們把宣傳活動的“主戰場”定在車流密集的鞋料市場門口和社區裡的居民樓。“豎起拇指,像我這樣,這表示讓我們先行。”志願者逢人就上前分發宣傳材料,還手把手教行人怎樣做禮讓手勢。志願者王女士以前一到斑馬線上就害怕,她的一個朋友前不久就在斑馬線上被車撞傷了,她說:“有些司機對斑馬線上的行人視若無睹,我要把禮讓斑馬線的兩個動作教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能安心、安全地過斑馬線。”而在市區某廣場附近,上午9時,打索社區的居民們就紛紛圍著一條寫有“文明從禮讓斑馬線開始”標語的紅色條幅鄭重簽下名字。“別說老人,就連我們年輕人過斑馬線都有點害怕。好了,可以用手勢和司機及時溝通。全市統一這個手勢,太有意義了。”一位正在簽名的居民高興的說。來自幼稚園的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學習禮讓的手勢。動作雖然簡單,但小朋友們學得一點都不馬虎,孩子們還一本正經地說,回家後要把這兩個手勢教給父母。
在茶山大學城,各高校的部分志願者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推廣“斑馬線禮讓手勢”活動。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借召開運動會之際組織學生開展了推廣簽名活動,“斑馬線禮讓手勢”設計者、該院學生宋陽在現場熱情地向同學們示範和講解了手勢的要領和意義。在溫州醫學院同德教學樓前,仁濟學院春暉志願者服務社的同學們舉辦了“斑馬線禮讓手勢”推廣啟動儀式,向過往學生分發宣傳單、禮讓手勢圖……志願者小何認為手勢對溫州擁擠的交通狀況有幫助。
強制執行
與全民監督並舉做到“禮讓”的長效性,僅靠倡導是不夠的,還必須輔以強制措施和全體市民的監督。溫州市交警支隊二大隊將轄區8個非信號燈控制的斑馬線路段作重點整治,對沒有在斑馬線前減速的車輛進行批評教育後,要求違反者手持“慢”字交通指示牌在斑馬線前協助民警管理過往車輛。因沒有減速禮讓被“罰”的戴某一臉羞愧地說:“開了十幾年車,頭一次舉這樣的牌子。斑馬線前要禮讓,我記住了。”為使“禮讓”更加深入人心,溫州市交管部門還聯合報紙、網路等媒體共同開展了“我看斑馬線上車讓人”線索徵集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徵集關於斑馬線的話題、觀點、故事,請市民舉報斑馬線上的交通違法行為,將市民意見最大、交通違法行為最嚴重的地方作為整治重點,對這些路段的交通違法車輛通過報紙、廣播、網路重點曝光,並將一些熱心市民的體會在《溫州日報》上專版刊登。《致在斑馬線上撞傷我的司機的信》、《斑馬線上的文明》、《目中有“線”出行安全》等文刊登後,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共鳴,市民紛紛來信、來電對交管部門這一舉措表示讚賞。通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和宣傳,禮讓斑馬線意識逐漸深入人心,一位姓楊的計程車司機途經新城客運中心前的斑馬線,看到行人後,主動將車停下,並示意行人快過。面對記者,楊師傅說:“斑馬線上就應該是禮讓行人,放慢車速,不過是稍稍踩一踩剎車,沒什麼難的。行人安全,司機也安全,安全就是賺錢嘛!真希望所有的司機都能自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