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樂舞隊駱駝俑

【載樂舞隊駱駝俑】動物、人物俑。流行於唐代。首見1957年陝西西安鮮于庭誨墓出土樂舞駱駝俑。彩色釉陶製品。駝背平台上四個樂俑分坐兩側,中間為舞俑。五俑中三俑是深目高鼻多須的胡人。樂俑中有彈琵琶的,有吹奏的,有的做拍擊狀;舞俑右手向前屈舉,左臂後伸。另見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樂舞駱駝俑。三彩製品,高五十八厘米,長四十厘米。駱駝昂首嘶鳴,站在一長方形平板上,駝身為白色,頸部以及前腿上部都有赭黃色駝毛,駱駝兩駝峰之間架一長方形木質平台,台上鋪墊菱形方格紋毯。平台之上有八個樂舞俑,正在表演節目。其中七個樂俑盤坐平台四周,他們頭戴頭,身穿圓領窄袖長泡,手中分別執笛、豎琴、琵琶、笙、排簫、拍板七種樂器,正在神情專注地演奏。七個樂俑中間,站立一個姿態婀娜的女舞者,她右臂彎曲置於胸前,左臂舒展長袖,向後微用,下巴略向上抬起,似正在引吭高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