輈

輈,讀作:zhōu。基本字義:車轅:“馬倚~而徘徊”。泛指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輈
  • 拼音:zhōu 
  • 注音:ㄓㄡˉ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LTEY
部首編碼,淵源出處,古籍解釋,

部首編碼

鄭碼:HEPY,
統一碼:U+8F80,
GBK:DE62
部首:車
“駕龍輈[zhōu]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九歌·東君》)

淵源出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節選
輈人為輈。輈有三度,軸有三理。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馬之輈,深四尺;駑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軸有三理:一者,以為㜫也;二者,以為久也;三者,以為利也。軓前十尺,而策半之。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長,以其一為之圍。衡任者,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圍。小於度,謂之無任。五分其軫間,以其一為之軸圍。十分其輈之長,以其一為之當兔之圍。叄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凡揉輈,欲其孔而無弧深。
譯文
輈人製作輈。輈有三種高度,軸有三項要求。國馬的輈[下距軫]高四尺七寸,田馬的輈[下距軫]高四尺,駑馬的輈[下距軫]高三尺三寸。製作車軸有三項要求:一要光潔好看,二要經久耐用,三要利於旋轉。[輈]在前軌之前的長度為十尺,而馬鞭的長度是它的一半。凡承受重力的木材,承受車箱重力的[釩木],把輈長分為十等分,用一等分作為釩木的圍長;[兩軛之間]受力處的衡木,把它的長度分為五等分,用一等分作為它的圍長。如果[圍長]小於這個長度,就叫做不勝任。把左、右兩軫木間的寬度分為五等分,用一等分作為軸的圍長。把輈長分為十等分,用一等分作為當兔的圍長。把伏兔的圍長分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輈頸的圍長。把輈頸的圍長分為五等分,去一等分就是輈踵的圍長。凡用火烤輈木,要順著木材的紋理而彎曲的弧度不要太深。

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正韻》職流切,音舟。《說文》車轅也。《詩·秦風》五楘梁輈。《注》梁輈,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勾之。衡橫居輈下,而輈形穹隆如屋之梁,故曰梁輈。《左傳·隱十一年》穎考叔挾輈以走。《疏》《方言》:楚衞之閒謂轅為輈。
又輈張,彊梁貌。《後漢·董皇后傳》汝今輈張,怙汝兄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