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中國古代文人的B面》是阿丁創作的普及讀物類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軟體動物――中國古代文人的B面
- 作者:阿丁
- 類別:普及讀物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5-01
- 著作權方:廣東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這組小文在《南方都市報》刊載時的專欄名叫“軟體動物”。我查了這種動物的解釋,百科全書上說,軟體動物有一個共性――體柔軟而不分節。我寫的大致就是這類東西,但並非蝸牛、章魚和草履蟲,而是人。人屬於脊椎動物、靈長類,據說是高級的,有獨立意識、能思考,從頭頸到尾骶,由椎骨連綴而成的脊椎撐著,貌似耿直硬朗。可是,讀史之後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我們的一些人屬前輩顛覆了動物學分類,觀其所為,看上去並不比蝸牛更有硬度,而同樣擁有一個共同特徵――體柔軟而不分節。朋友讀了幾篇之後說,喔,你最近怎么開始研究起歷史來了?我否認,我真的不是個能坐下來參詳史籍、鑽故紙堆的人。假如需要更準確地表述,我最近的讀史和寫作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瀝屎”,“瀝”是動詞,指液體緩慢滴下蒸發,剩下的東西凝成固體,那就是我將呈現給你們的。這個不怎么乾淨的詞是我胡謅的,除了不潔之外,它倒是足以解釋我乾的是件什麼事。因此接下來你讀到的東西可能影響食慾,所以友情提示,最好飯前閱讀。比如武則天的周朝時有個叫李良弼的,此人是個演說家,恃胸中有文墨,所以自矜唇頰,好談玄理,主動請命代表大周出使骨篤祿,後者是個喜歡讓斯文掃地的民族,他們端上整整一大盤新鮮人糞作為獻給上使的午餐,為了讓李良弼吃好吃飽,還備了刀斧手一旁伺候。於是可憐的李大人一點沒剩地吃完了,食量驚人,堪稱不辱屎命。話說這李大人在周官至右拾遺,回來後他的職位被同僚們解釋成“能拾突厥之遺”。對李拾遺的食量和食譜我沒興趣,我好奇的是:在中國文化的土壤里,為什麼能種植出董狐、齊太史、顏常山這樣硬邦邦的作物,同時又出產宋之問、郭霸、李良弼這樣的逐臭之徒和舔屁溝高手,而且直至今日還在批量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