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簡介
從19世紀開始,伴隨著槍、炮更多的使用,刀、劍、弩等冷兵器逐漸淡出了戰爭的歷史舞台,對個體的防護也逐漸從防刺(砍)等轉變為防槍彈(破片)的傷害。個體防護材料則經歷了從天然植物纖維到金屬材料再到高強度合成材料的發展。
在現代防彈材料的發展史上,1970年代至1980年代是具有里程碑的時期。 1972年美國杜邦公司推出了對位芳香族聚醯胺纖維商業化產品 ——凱芙拉(Kevlar);1986年美國聯合信號公司得到荷蘭DSM公司專利許可後,開始以 Spectra為商標生產一種強度更高的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前者標誌著防彈材料由硬質向軟質的轉變,改變了人們對防彈機理的認識,極大地拓展了防彈材料的空間;後者則加速了防彈材料向輕量化、舒適化的方向發展。
軟質防彈材料 - 主要軟質防彈材料目前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主要有對位芳香族聚醯胺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炭纖維。廣泛用於防彈領域的是前兩種。芳綸纖維的比強度和比模量是鋼鐵的10倍,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比強度又高出芳綸纖維1.5倍左右。單根纖維或束絲並不能起到防彈的作用,只有將纖維按一定的規律排列整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抵禦槍彈或破片的侵襲。目前將纖維有規律整合起來主要有兩種途徑:機織布和無緯布。
前者是通過織機進行編織,後者則是通過特殊的單向複合工藝製成。目前芳綸纖維防彈品種有機織布和無緯布兩種,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作為防彈材料多為無緯布。防彈纖維一直在向高強度、高模量、細旦化(旦——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質量為多少克,它的纖度就是多少旦——編者注)方向發展,纖維越細,製成的防彈衣越柔軟舒適。
對於芳綸纖維,杜邦公司從第一代的K29,到第二代K129、KM2,直至最近的警用防彈衣用超舒適性能防彈織物纖維Kevlar Protera,其纖維越來越細,強度越來越高。芬蘭阿克蘇·諾貝爾 (Akzo Nobel)公司的芳綸纖維,從第一代特維龍(Twaron)1000,發展到第二代特維龍 2000,直至特維龍CT超細纖維。該種超細纖維的使用,顯著提高了防彈性能,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對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荷蘭DSM公司由SK60、SK65發展到SK75、SK76。聯合信號公司則有S900、S1000、 S2000等品種。
同種纖維,根據不同用途可選擇不同的編織工藝,製成的防彈布有的用於防破片,有的用於防鋼被甲彈頭,有的用於防銅被甲彈頭等等。
各公司都在發展不同的布種,以適應不同的需要。以聯合信號公司為例,產品有Spectra Shield LCR和Spectra Shield Plus LCR、Spectra Flex和Spectra Shield Plus Flex。Spectra Shield Plus系列比前者質量減輕25%。另外,聯合信號公司將芳綸纖維和單向複合技術結合所生產的GoldFlex,則很適合防禦鋼被甲彈頭。
其他材料
在蘇聯時期,其芳綸材料大多用於軍工、航天領域,民用很少。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市場經濟化程度的加深,目前這種材料逐步轉向民用市場。俄羅斯的芳綸纖維與凱芙拉和特維龍不同,屬於雜環芳香型聚醯胺。
俄羅斯的基礎研究廣而深,芳綸材料的性能與歐美同類產品相比占有優勢,但產業化水平較低,產量小,目前正積極拓寬市場,增大產量。俄羅斯著名的卡門斯科化工聯合體正與中國合作,投資生產纖維和織物。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市場會出現俄羅斯高性能芳綸防彈產品。
聚苯並雙惡唑(PBO)纖維,其抗張強度和模量高出芳綸很多,素有“纖維之王”之稱。1999年日本以商標名Zylon推出PBO纖維,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這種纖維的缺點暴露了出來。試驗表明:該纖維在低於100℃以下,或在普通日光照射下,性能會逐漸下降。尤其是美國塞肯德·昌斯(Second Chance)公司出現兩次Zylon防彈衣被擊穿的事件後,PBO纖維在防彈領域的套用更受到質疑。阿克蘇·諾貝爾公司經過10多年的努力,研製出一種新型剛性聚苯撐吡啶並咪唑的聚合物(簡稱M5),其性能超越芳綸。美國的瑪格蘭系統國際(Magellan Systems International)公司購買該專利,與美國陸軍共同開發其在防彈方面的套用。
隨著生物技術和基因蛋白工程的發展,美、加科學家聯合利用轉換遺傳因子技術,開發出一種超高強度纖維生物鋼(Biosteel),其強度達到芳綸的3倍。此外還有炭納米管等新型防彈材料。
防彈機理
軟質防彈材料,是由機織物經過一定的縫製工藝固定在一起的,或是由無緯布多層疊合在一起。其防彈機理與硬質防彈材料不同,後者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硬度,改變彈頭或破片的形狀,降低動能,起到防彈作用。纖維織物則主要是通過纖維的變形吸收投射物的能量從而達到防彈目的。當彈頭或破片擊中織物時,侵徹的方式有拉伸破壞和剪下破壞兩種基本機理。這兩種機理的發生主要與彈頭或破片的形狀、材質、速度有關,頭部呈圓錐形的彈頭射入織物時,主要以拉伸破壞為主;而對於高速不規則的破片,則以剪下破壞為主。
彈頭擊中織物後,產生的應變波分為縱向波和橫向波,主要累及被打擊的纖維,但縱向波的交接點可將應力傳給輔助纖維,橫向波產生的位移也通過交接點使邊緣纖維承受傳來的應力。彈道學試驗表明,40%~50%的能量被輔助纖維所吸收。這樣,織物的交接點越多,能量吸收就越多,防彈性能越好。因此防彈織物的編織方式較多地採用平紋,而非斜紋或緞紋。
近年來,美國採用一種新型編織法—— 多軸向鋪層系統。該編織法的特點是使鋪層結構每層中的每根紗線可配置到精確的位置上,以達到給定方向的最大抗拉強度,或在各方向上都有相同的抗拉強度。採用這種編織法編織的防彈衣,質地更柔軟,質量更輕,防彈能力比普通機織物提高15%。
對於機織物,纖維在織機上編織過程中會受到損傷;另外,應變波在織物面上傳播時,紗線的連線點會對應變波進行反射,應變波的疊加易造成紗線過度伸長而斷裂。DSM公司利用柔性單向複合材料技術製成的無緯布,解決了這一問題。無緯布消除了織物中的纖維屈曲,使應變波的能量向外傳播得更快,進而顯著提高防彈性能。
發展趨勢
質防彈衣主要由外套和防彈層組成。防彈衣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伴隨著防彈材料的更新而發展。目前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品種、款式更趨多樣化
防彈衣按款式可分為隱蔽式、執法式、戰術式、特警式和偵察式;按使用對象可分為步兵用、傘兵用、特種兵用、警察用和保全人員用。款式不同對其要求也大相逕庭。如防護面積小(只保護軀幹關鍵部位)、貼身穿著的隱蔽式要求質量輕;戰術式則要求防護面積大,不僅包括軀幹,還要求對肩部、領部、襠部,甚至上臂進行防護,各部分之間採用模組化設計,利用尼龍搭扣或插扣連線,便於拆卸和安裝。
外套材料不斷改進
防彈衣的外套由最初的純棉發展為滌棉,再到滌綸或錦綸。不僅其耐磨性、抗撕裂程度顯著提高,而且更適用於各種複雜環境。這樣,減少了由於外套破損導致內部防彈層受損而
影響防彈性能的情況發生。近來又對外套的阻燃性能提出要求,如諾梅克斯(Nomex)永久阻燃材料已用在防彈衣上;異型排汗纖維也已在隱蔽式防彈衣的貼身面廣泛使用,最常見的如庫美斯(Coolmax)T恤。另外韋爾克魯(Velcro)材料的使用,使防彈衣的質量在人體軀幹得以均勻分配,極大地提高了穿著者的機動靈活性。
防彈層保護套性能提高
由於防彈層的性能受濕度、紫外線的影響較大,很多防彈衣套用保護套來保護防彈層,保護套不再是一種普通布套,而是一種具有防水(濕氣)和防紫外線功能的特殊保護層,可避免內部防彈層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延長了防彈衣的使用壽命。
防彈層輕量化
輕量化、舒適化成為防彈層的發展趨勢。防彈層不再是防彈織物(或無緯布)的簡單疊加,而是根據投射物的運行軌跡和狀態進行防彈層不同層面的設計。美國斯穆拉(Simular)公司和塞肯德·昌斯公司生產的被稱作由特瑪(Ultima)的柔性人體護甲,厚度更薄,質量減輕13%。 防彈衣功能多樣化
隨著使用環境的多變,防彈衣的功能也日趨多樣化。如傘兵要求防彈衣質量輕,且能浮於水面;公路巡警要求防彈衣須有明顯反游標識,利於夜間執勤;戰術背心則需要有各種配件,增加與其他裝備的適配性,以應付緊急情況的發生。
美國阿梅科防彈衣(Armacel Body Armor)公司最新研製的超輕複合材料防彈衣,集中了防水、可浮於水面、防紫外線、防刺、防割和超強耐磨損等多項功能。
在我國,研製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防彈材料,擴大品種和產量,已經成為一系列亟待解決的課題,而國內優質防彈材料的推出,必將逐步扭轉嚴重依賴進口材料的局面,進而使我國軟質防彈衣邁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