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碟(軟碟存儲器)

軟碟

軟碟存儲器一般指本詞條

軟碟(Floppy Disk)是個人計算機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碟的讀寫是通過軟碟驅動器完成的。軟碟驅動器設計能接收可移動式軟碟,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碟

軟碟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裝可卸、攜帶方便。作為一種可移貯存方法,它是用於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檔案的理想選擇。

軟碟在早期計算機上必備的一個硬體,也是計算機上面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碟英文縮寫是FIoppy Disk,它作為一種可移儲存硬體適用於一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檔案,軟碟的讀寫是用過軟碟機也就是軟碟驅動器來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軟碟
  • 外文名:floppy disk
  • 容量:1.44MB
  • 解釋個人計算機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
尺寸容量,組織結構,軟碟驅動器,種類,歷史紀事,出現,發展革命,盛行到淘汰,使用竅門,選購指南,

尺寸容量

軟碟在個人計算機中作為一種可移貯存硬體,它是用於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檔案的理想選擇。軟碟有八寸、五又四分之一寸、三寸半之分。當中又分為硬磁區Hard-sectored 及軟磁區Soft-Sectored。軟式磁碟驅動器則稱FDD,軟碟片是覆蓋磁性塗料的塑膠片,用來儲存數據檔案,磁碟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以3.5”的磁碟片為例,其容量的計算如下:
80(磁軌)x18(扇區)x512 bytes(扇區的大小)x2(雙面) = 1440 x1024 bytes = 1440 KB = 1.44MB
3.5英寸軟碟片,其上、下兩面各被劃分為80個磁軌,每個磁軌被劃分為18個扇區,每個扇區的存儲容量固定為512位元組
軟碟
碟片的存儲格式:指碟片的每面劃分為多少個同心圓式的磁軌,以及每個磁軌劃分成多少個存儲信息的扇區。扇區是軟碟的基本存儲單位,每次對磁碟的讀寫均以被稱為簇的若干個扇區為單位進行的。較早期的軟碟是5.25英寸的,單面180KB。後來出現雙面360KB。再後來出現3.5英寸雙面720KB的。這些都屬於低密軟碟。再後來出現5.25英寸的雙面高密度1.2MB的和3英寸雙面高密度1.44MB的,直到最後出現過2.88MB的。這些都屬於高密軟碟。5英寸的軟碟早已經淘汰,2.88MB的也只是曇花一現,市面如今能買到的就只是3英寸雙面高密度1.44MB的軟碟。
軟碟驅動器曾經是電腦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件,在必要的時候,它可以為我們 啟動計算機,還能用它來傳遞和備份一些比較小的檔案。軟碟都是3.5英寸的,通常簡稱3寸。 3寸軟碟都有一個塑膠外殼,比較硬,它的作用是保護裡邊的碟片。碟片上塗有一層磁性材料(如氧化鐵),它是記錄數據的介質。在外殼和碟片之間有一層保護層,防止外殼對碟片的磨損。軟碟插入驅動器時是有反正的,3寸盤一般不會插錯(放錯了是插不進的)。 通常使用的軟碟容量是1.44M。

組織結構

軟碟在使用之前必須要先格式化,完成這一過程後,磁碟被分成若干個磁軌,每個磁軌又分為若干個扇區,每個扇區存儲512個位元組。磁軌是一組同心圓,一個磁軌大約有零點幾個毫米的寬度,數據就存儲在這些磁軌上。 一個1.40625M的軟碟,它有80個磁軌,每個磁軌有18個扇區,兩面都可以存儲數據。我們能這樣計算它的容量:80×18×2×512=1440K=1.40625M。檔案的大小用位元組表示,但在存儲的時候卻是以簇為分配單元,即一個簇中不能包含兩個檔案的內容,也就是說無論一個檔案有多小,哪怕它只有一個位元組,一旦它占用了一個簇,那么別的檔案就不能再寫入這個簇了,也就是說這個簇中其它還未用上的空間就被浪費了。 每個簇由一個或多個扇區構成,對軟碟來說,一個簇只有一個扇區,即512位元組;對於硬碟,簇的大小和硬碟分區大小有關,分區容量越大,每個簇的扇區數就越多。對一個含有5個位元組的檔案,它在軟碟上至少要占用512個位元組,在硬碟上會更多。 用軟碟備份數據是個好方法,只要方法得當,它們可以保存5-8年的時間。在使用軟碟時,需要注意:不要劃傷碟片,碟片不能變形、不能受高溫、不能受潮、不要靠近磁性物質等等。
軟碟軟碟

軟碟驅動器

軟碟驅動器對軟碟進行讀寫操作,現我們使用的都是3寸軟碟機,可以讀寫1.44M的3寸軟碟。軟碟機的主要組成有:控制電路板、馬達、磁頭定位器和磁頭。磁頭其實是很小的,上下各有一個,我們看到的是它的滑軌。
軟碟軟碟
軟碟機讀寫出現故障,先不要著急去維修,這可能是磁頭太髒的緣故,一個清洗盤就可能解決問題。清洗盤的外觀和普通軟碟一樣,但它的裡面是一層清洗膜,把少許特製的清洗液滴在上面,然後把清洗盤插入軟碟機,再讓軟碟機讀盤,嘗試幾次後清洗工作就完成了,之後,需等待一段時間以使磁頭上的清洗液揮發。 對於軟碟機工作頻繁的人來說,定期清洗磁頭是有好處的。安裝軟碟機比較簡單,它有一個電源插座和數據接口。數據接口有 34根針,這是一根連線軟碟機的數據排線

種類

  • 8吋軟碟
  • 固定扇區(hard-sectored),每一扇區有一光學導引孔,另在兩孔間加一孔以識別第一扇區
  • 軟體扇區(soft-sectored),每一圈只有一個光學導引孔,扇區分配由軟體自行決定與判斷。(以後的5.25吋與3.5吋軟碟基本上都是軟體扇區)
5.25吋軟碟
  • Apple II電腦的Disk II所使用的專屬編碼格式。
  • 160kB,單面40軌8扇區
  • 180kB,單面40軌9扇區
  • 320kB,雙面40軌8扇區
  • 360kB,雙面40軌9扇區
  • 1.2MB,雙面80軌15扇區
  • 標準MFM格式,使用於IBM PC及兼容電腦
  • 私有編碼格式
3.5吋軟碟
  • 1.68MB或其它容量,在1.44MB的設備上作成的較高容量格式;雙面80軌21扇區或其它
  • 360kB,單面80軌9扇區
  • 720kB,雙面80軌9扇區
  • 1.44MB,雙面80軌18扇區
  • 2.88MB,雙面80軌36扇區
高容量特殊軟碟
  • LS-120,每片120MB
  • LS-240,每片240MB
  • ZIP100,每片100MB
  • ZIP250,每片250MB
  • SuperDisk

歷史紀事

出現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碟”,直徑32英寸。
1971年 Alan Shugart推出一種直徑8英寸的表面塗有金屬氧化物的塑膠質磁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準軟碟的鼻祖,容量僅為81KB。
軟碟讀寫孔軟碟讀寫孔
1976年 Alan Shugart研製出5.25英寸的軟碟,售價390美元,後來用在IBM早期的PC中。Alan Shugart後離開IBM創辦了希捷(Seagate)公司,他也被尊為磁碟之父。
1979年索尼公司推出3.5英寸的雙面軟碟,容量875KB,到1983年已達1MB。
20世紀90年代 3.5英寸/1.44MB軟碟一直是PC的標準的數據傳輸方式之一新的發展趨勢:
軟碟軟碟
隨著隨身碟的風靡、光碟刻錄的發展、網路套用的普及,曾經是套用最廣泛的軟碟驅動器將淡出人們的視線,但軟碟驅動器為計算機的發展所做出的卓著貢獻將永存史冊。

發展革命

一、軟碟的鼻祖——8英寸軟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IBM推出的全球第一台PC,是計算機業里程碑似的革命性的飛躍。但是IBM的System370計算機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種計算機的操作指令存儲在半導體記憶體中,一旦計算機關機,指令便會被抹去。於是在1967年,IBM的SanJose實驗室的存儲小組受命開發一種廉價的設備,為大型機處理器和控制單元保存和傳送微代碼。這種設備成本必須在5美元以下,以便易於更換,而且必須攜帶方便,於是軟碟的研製之路開始了。
軟碟軟碟
二、5.25英寸軟碟和餐巾
8英寸的軟碟雖然從技術原理上已經很接近現代軟碟,但缺陷就是體積過大,攜帶很不方便,於是5.25英寸的軟碟誕生了。這裡5.25英寸軟碟的發明還有一個小故事,美國王安電腦公司當時打算發布用於字處理的計算機,感到8英寸的軟碟太大,於是開始與ShugartAssociates公司合作生產小一點的磁碟。一天晚上,在波士頓一家昏暗的酒吧中,他們最後一致同意採用某種尺寸的軟碟,這種尺寸就是餐桌上的一塊雞尾酒餐巾的尺寸,它的大小恰好是5.25英寸。從此這種軟碟成為電腦的最佳移動存儲設備,容量也達到360K。5.25英寸軟碟一直持續到90年代,後來終於被另一種體積更小、容量更大的產品替代了,那就是3.5英寸軟碟
軟碟軟碟
三、大行其道的3.5英寸軟碟
5.25英寸的軟碟雖然從體積到容量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它還是有很多缺點,比如軟碟採用的外包裝比較脆弱,容易損壞,體積也比較大。因此很多廠家並沒有滿足於這種軟碟,他們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以尋求更為先進的軟碟。新一代軟碟的開發終於被日本的索尼公司拔得頭籌。1980年,索尼公司率先推出體積更小、容量更大的3.5英寸軟碟機和軟碟,不過剛推出的時候在當時並沒有被一些主要PC廠家所接受,市面上流行的依舊是5.25英寸的軟碟。
直到1987年4月,IBM推出基於386的IBM Personal System/2(PS/2)個人電腦系列,正式配置了3.5英寸的軟碟機後,這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都被這種體積更為小巧、容量卻是5.25英寸軟碟的幾倍的新軟碟所吸引,從那時起,在IBM、康柏為代表的廠商極力推崇下,這種3.5英寸的軟碟開始大行其道,3.5寸軟碟以其便宜的價格、相對巨大的存儲量(1.44M,百萬級位元組存儲量)很快全面占領市場,而3.5英寸軟碟驅動器也開始正式取代5英寸的軟碟機成為PC的標準配置,走向了它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這一絕對的壟斷地位持續了十幾年,一直到2002年。

盛行到淘汰

3.5吋軟碟在80至90年代曾盛極一時,1996年時全球有多達50億隻軟碟正在使用。直到CD-ROM、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碟銷量逐漸下滑。
1998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Mac,是第一台捨棄軟式磁碟驅動器的電腦,戴爾2003年推出的Dimension台式機也放棄了軟碟支持。之後,標配軟碟機的新電腦越來越少。
2007年2月,歐洲最大的電腦零售連鎖店PCWorld宣布停止銷售軟碟驅動器和軟碟。2009年9月,索尼公司宣布,公司已經於該年上半年內全面停產3.5吋軟碟驅動器產品,預計在該年年內就會清空庫存,徹底退出該市場。不過索尼同時也宣布,軟碟驅動器產品線停產後,公司仍將保留軟碟片產品線,繼續進行製造和銷售。
2010年4月,索尼公司宣布;由於DVD及隨身碟等大容量存儲設備普及造成軟式軟碟需求急劇下滑,於2011年3月停產3.5寸軟碟,日本絕大多數廠家,都已經停產3.5吋軟式軟碟,軟式磁碟驅動器也幾乎已經停產。往後推出市面的電腦機箱已不再設有軟碟驅動器插口了,而軟碟驅動器也跟著被具有熱插拔特性的USB/IEEE 1394/Thunderbolt/PCMCIA/SATA接頭與讀卡機取代。同時軟碟在存儲媒介的主流地位亦被移動硬碟、快閃記憶體盤、存儲卡替代。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軟碟容量小、單位容量成本高、速度慢且可靠性差。曾經與軟碟並立的還有更大容量的ZIP、LS-120等可擦寫移動介質,但是真正到隨身碟(快閃記憶體盤)的出現,才逐漸全面替代了歷史悠久的軟碟。
2007年,一位中關村賣場的商家說,早在半年前出過最後一個軟碟機,現在已經無人問起,也沒有銷售軟碟了。儘管如此,軟碟在一些特殊場合下仍繼續發揮著作用,如企事業單位多年沿用的報稅系統,刷新某些老主機板的BIOS,乃至安裝經典軟體。

使用竅門

1、不可觸摸軟碟盤面,因為這樣可能擦傷表面或因手指接觸後留下指紋,粘上灰塵並發霉。輕則因磁頭與盤面距離加大使讀寫不可靠,重則會劃傷盤面使軟碟報廢。
2、書寫標記時不要用原子筆或硬鉛筆,因為這樣會刻傷軟碟表面,引起讀出錯。最好使用軟鉛筆書寫標記。
軟碟軟碟
3、不要用橡皮擦抹標籤上的字跡,因為擦抹時掉下的碎屑有可能進入軟碟內,引起軟碟和驅動器工作不正常,甚至損壞。
4、在使用標籤時,應先將有關的存儲內容、標題等寫在標籤上,然後再貼到封罩右上方。不能把磁頭窗或中心孔及索引孔擋住,否則,軟碟不能正常工作。更換新標籤時,應將舊的撕下再貼上新的,這樣,才不致使軟碟加厚,影響插入驅動器。
5、切不可在軟碟上壓重物,不然,就可能引起軟碟變形,造成永久性損壞。
6、軟碟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接曝曬,因為聚氯乙稀封罩會因溫度過高而變形,致使軟碟不能正常記錄。
7、不可用夾子或橡皮筋綑紮軟碟,保存軟碟時必須裝入專用盒內,以防造成封罩或介質的破壞。
8、操作時必須保證環境清潔,不允許吸菸、喝飲料,以免污染軟碟。
9、軟碟應遠離有機溶劑,切勿靠近或接觸乙醇或含有二氯二氟甲烷之類的物質,以免溶解、溶脹變形。
10、軟碟應有正確的存放方式。通常以幾片或十片一起垂直立放在紙質盤盒或適當的盤架內,不要水平重疊放置。
11、不可把軟碟放在磁鐵、收音機、電視機、電機、變壓器附近。因為這些物體都會產生磁場,導致軟碟上的信息破壞。
12、若軟碟在高溫或低溫下存放過,在使用之前應在正常工作環境下放置5分鐘後,再插入驅動器工作。
13、在用新買的軟碟存儲信息之前,必須對它進行格式化操作,否則,信息將無法存儲進去。

選購指南

市場上出售的軟碟國產、進口的都有,其中有不少是偽劣產品,為此,您購買時應特別小心,這裡為您介紹幾種軟碟質量鑑別的方法。
軟碟軟碟
(1)檢查外觀
拿到軟碟後,您首先要看一下軟碟外殼加工是否精良,然後用手將金屬片或塑膠片拉開, 在光亮處觀察碟片的表面:質量好的碟片表面光滑、均勻一致、沒有劃痕、沒有霉點;若能看見斜紋或無數明顯的圓圈,則質量較差;如能看見明顯的缺陷及損傷,則這張軟碟幾乎是不可用了。
(2)品牌鑑別
劣質軟碟一般都是冒牌產品。所以用戶在購買軟碟時,一定要注意名牌產品中的假冒貨。市場上流行的軟碟主要有下面幾種:美國、日本或韓國造的3M軟碟,這種軟碟防霉的性能較好,在國內的銷量很大,但水貨較多,而且較難分辨;日本萬勝和索尼的軟碟質量較好,很受歡迎,在國內銷量很大,但冒牌者不少;日本TDK盤,質量較好,銷量不大,冒牌也少;美國的威寶盤,質量較好,並且具有防污、防水、防霉、防靜電四大功能,冒牌產品尚少;目 前,國產軟碟在質量和穩定性上已完全可以與國外軟碟媲美。另外,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無品牌的散片,這種軟碟價格非常便宜,也有質量較好的。前面說過,軟碟是一種易耗品,對於不需要長期保存或不重要的數據或軟體,您可以精心挑選使用這些散片來保存。當然,如果您購買軟碟是用來保存重要數據的,就應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名牌產品。
軟碟軟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