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水黃連,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 ramosum Boivin的全草。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具有清熱燥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痢疾,黃疸,目赤,癰腫瘡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軟水黃連
- 別稱:水黃連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屬:唐松草屬
- 種:多枝唐松草
- 分布區域: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
主治
用於痢疾,黃疸,目赤,癰腫瘡癤。
相關配伍
1、治濕熱瀉痢:軟水黃連、馬齒莧、魚腥草、馬鞭草、陸英、通花根各10-15g。水煎服。
2、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軟水黃連15g,虎杖15g,金錢草30g,黃荊子10g,瓜子金6g。水煎服。
3、治目赤腫痛:軟水黃連、夏枯草、桑葉、菊花、三顆針各適量。水煎熏洗或內服。
4、治無名腫毒:軟水黃連15g,七葉一枝花15g,生半夏15g,生南星15g。搗爛外敷患處。(1-4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79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扎把。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2-45cm。全株無毛。莖直立,基部以上有分枝。葉互生;葉柄長7-9cm,基部有膜質短鞘;基生葉與莖下部葉為二至三回三出複葉;葉片長7-15cm;小葉草質,寬卵形、近圓形或倒卵形,長0.7-2cm,寬0.5-1.5cm,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或淺心形,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疏鈍齒,葉上面脈平,下面稍隆起,網脈明顯;小葉柄長0.6-1.5cm。復單歧聚傘花序圓錐狀;花兩性,花梗絲狀,長5-10mm;萼片4,花瓣狀,卵形,長約2mm,淡堇色或白色,早落;花瓣無;雄蕊16-24,花絲絲狀,上部比花葯稍窄,花葯長圓形,長約0.7mm,先端圓,無小尖頭;心皮6-16,長約2mm,花柱向外彎,柱頭生腹面。瘦果狹卵形或紡錘形,長3.5-4.5mm,無柄,有8條縱肋,宿存花柱長0.3-0.5mm,拳卷。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40-950m的丘陵或低山灌木叢中。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藥材性狀
根狀莖極短。細根數十條生於根莖下,長6-10cm,直徑1-3mm;表面灰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可見淺黃色木心。莖多分枝,纖細柔軟。葉質薄,邊緣具圓齒。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治急性結膜炎、痢疾、傳染性肝炎、化膿感染。”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瀉痢(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黃疸,目赤腫痛,瘡癤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