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福州軟木畫起源於1914年。當時,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從德國帶回一幅簡單的風景畫片(類似聖誕賀片),交給福州工藝傳習所的雕刻師傅陳春潤(外號“牛仔師”)研究仿製。陳春潤與木雕藝人吳啟棋、鄭立溪等研究,發現該畫片所用的材料,與“軟木”。相似,遂找來軟木,以利刀切成薄片,切刻出細小的樹木、花草、亭台等零件,貼上在襯紙上,做成簡單的賀年片。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向平面多層(半浮雕)改進,參照宋代山水畫形式,製作成為玻璃鏡框的軟木畫掛件,豐富了軟木畫的表現形式。
福州軟木畫的創始人之一的吳啟棋(1893—1957年),福州北郊西園村人,原從事木雕製作,在福州工藝傳習所與陳春潤、鄭立溪創作了軟木畫之後,因傳習所停辦,回到本村,帶徒傳授軟木畫的製作工藝,西園村成為福州軟木畫的重要生產基地。
1931年,吳啟棋在福州城內總督後(今省府路)開設“啟棋木畫店”,其弟吳啟煊在城內斗中街開設木畫店,吳啟棋的學徒陳康、陳樹榮、陳樹德等。也在城內、倉山等處開設木畫店,福州木畫得到進一步發展。
20世紀30年代後期,吳啟棋受杭州西湖風景照片啟發,創作了不少以名勝風景為內容的木畫作品;他的徒弟陳康、魏良棟等也以各地園林名勝作木畫,同時銷往港澳、東南亞等地,深受僑胞、外商賞識,福州軟木畫從此打入國際市場。至40年代,福州西園村、岳峰鄉等地從事軟木畫生產的人員,發展到一百多人。
新中國成立之後,吳啟棋家族中的18人,於1953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又發展成福州木畫廠,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多。
1956年,吳啟棋的高徒陳錕、陳莊等,套用圓雕、透雕技法,創新了立體的軟木畫《天安門》作品,開拓了軟木畫創作新領域。
1957年,吳啟棋和陳錕創作的《天安門》《萬壽山》《頤和園》等作品,參加首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的作品展。
1959年,福州木畫廠創作的《福州西湖》《廈門鷺島風光》《泉州東西塔》《武夷春色》等作品,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陳設。此後,福州木畫廠的創作設計人員又有許多的創新,從屏風、掛屏等大型擺件,到實用的首飾盒、鏡台等小型擺件,品種多達幾百種,產品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及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出口貿易中創匯率最高的工藝品之一。
在20世紀70年代,軟木畫的生產製作有了較大變革。經過刀具改革,採用以機械刨切和車、沖花樣的辦法,代替了簡單的手工操作,功效和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和出口。
20世紀90年代之後,福州木畫廠進行改制以至關閉。福州軟木畫生產不斷企業發展,擁有二三十家,從業人員萬餘人,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
但不到十年,福州軟木畫行業很快凋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許多生產企業急功近利,不重視研發,花色品種變化少,也缺乏創新;二是產品粗製濫造,遭到退貨、索賠。因此,木畫產品銷售銳減,許多企業倒閉或轉行。
文化特徵
藝術特點
栓皮軟木畫的特點是雕畫結合、質地輕軟、紋樣細密、色澤柔和、色調占雅淳樸、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最適宜於表現花卉翎毛、亭台樓榭及名山巨川等園林風景和名勝古蹟,如《頤和園》《蘇州虎丘》《桂林山水》《武夷春色》等。
作品種類
軟木畫品種繁多,有各種樣式的屏風、掛屏、大擺件、小擺件,以及與實用結合的產品、旅遊紀念品等多達二三百種規格,四五百個花色品種。新中國成立後,福州軟木畫已由過去的單面浮雕發展到立體雕和雙面雕,並與漆器工藝相結合,創作出各種透屏、掛框、掛聯、圍屏、屏風等作品。
製作工序
製作軟木畫的原料,主要是產自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櫟樹。所謂軟木,是指從樹幹上割下來的表皮,一般呈板狀。一棵成年軟木樹需二十至三十年,才能進行第一次采軟木,再次采軟木又得等十年以後。采割軟木的季節只能在盛夏的月份,否則,將毀壞軟木樹,也影響軟木質量軟木皮也不是一割下來即可加工為成品需作加工處理。第一道工序是用水煮沸,目的在於一則消除軟木樹皮上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和各種菌類;二則可使軟木更富於韌性之後,需置於陰涼處存放三十天左右。
軟木有不透氣、不透水、不起化學作用等優點,同時又具有質地輕軟、不易燃、抗腐蝕、耐磨和富於彈性,有細密的天然紋樣、色調純雅的特點。
製作軟木畫要經過選材、雕刻、拼接、裝框等工序。選材要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傳統雕刻的各種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刻巧鏤。其刀法有面、劃、切、雕、挑、鑿、琢、行、車、轉打銼等。藝人們靈活地運用各種刀法將軟木雕成亭台樓閣廊榭軒舫、寶塔船橋、樹木花草、山巒石水以及各種人物等部件,還用通草刻製成白鸛、孔雀、糜鹿等鳥獸,其廊柱欄桿,往往細如琴弦,楞角分明,而松枝柳葉,如針尖細小,薄如蟬翼,歷歷可數;山石縫中的花草,纖如捷毛。而後根據畫面設計布局的要求,粘接在綾布或紙坯板上,最後配以玻璃外罩,或配以漆器底座玻璃外罩。
題材作品
軟木畫雕畫結合,色調純樸典雅,具有工藝精細、景致逼真等特點,適宜於表現山水風景、亭台樓閣、園林建築。代表作品有《武夷風光》《福州西湖》《鷺島風光》《泉州東西塔》《土樓奇觀》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軟木畫源於自然,畫面中時見宋人筆意,場景生動逼真,意境高古深遠,風格清雋秀雅,呈示出“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的藝術境界,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傳承人物
吳學寶,男,漢族,1940年3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軟木畫。
保護措施
自2008年6月軟木畫被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後,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和社會各界致力振興福州西園軟木畫產業:一是設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項資金,加緊申報軟木畫原產地產品專利和註冊軟木畫商標,籌建“中國軟木畫藝術館”,館內設歷史資料展示廳、作品展示廳等,已完成選址、立項等前期籌備工作;二是創辦軟木畫創作中心,通過名老藝人的傳、幫、帶,抓緊培養新人,確保藝術傳承後繼有人;三是注重技術創新和宣傳包裝,定期舉辦“軟木畫精品展”等展示推介活動,努力將其打造成福州市的一大文化旅遊品牌。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4月14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館與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體驗系列活動在福州舉行。
2019年9月3日,展示中國福州傳統文化及城市發展新風采的“榕情四海”系列活動在比利時第二大城市安特衛普舉行,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現場製作軟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