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割據/中國王朝內爭實錄

軍閥割據/中國王朝內爭實錄

《軍閥割據》一書從歷代割據戰爭的史實中,擇其精要,匯集成卷的。目的是讓人們透過這些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搏鬥與廝殺,認清封建軍閥的黑暗性和野蠻性,了解割據戰爭的破壞性和危害性,總結經驗教訓,更加珍惜安定團結的今天,嚮往和平幸福的明天。本書由張志坤編著,經遼寧人民出版社於2013年4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軍閥割據:中國王朝內爭實錄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9
  • 開本:16
  • 作者:張志坤 魏鑒勛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507619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在中國,從三皇五帝,迄於民國,數千年來,發生的戰爭不可勝計,而較大的戰爭就達1000餘次。這些戰爭,既有部落之間的相互廝殺,又有諸侯之國的激烈兼併,既有王朝內部的你爭我奪,又有周邊民族的侵略擴張:既有農民起義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戰爭的風雷激盪。其中,封建軍閥之間的割據大血戰,構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殘酷、最野蠻的戰爭歷史畫卷。《軍閥割據》一書就是從歷代割據戰爭的史實中,擇其精要,匯集成卷的。目的是讓人們透過這些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搏鬥與廝殺,認清封建軍閥的黑暗性和野蠻性,了解割據戰爭的破壞性和危害性,總結經驗教訓,更加珍惜安定團結的今天,嚮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圖書目錄

出版者的話
前言
韓趙魏三家分晉
平群雄劉秀稱帝
官渡之戰 袁曹爭霸
赤壁鏖 兵天下三分
侯景亂梁 武帝斃命
安史之亂 玄宗幸蜀
藩鎮連兵 兵連禍結
朱溫削藩 藩削唐亡
陳友諒 自稱草頭王
吳三桂 挑起三藩亂
袁世凱專權竊國
段祺瑞黷武窮兵
吳佩孚逐鹿中原
張作霖入關問鼎

文摘

有一天,智伯召集家臣密謀其事。謀士郄疵進言道:“四卿勢均力敵,一家先發,三家拒之。今欲謀取晉室,必先削弱三家的勢力,方能獲得成功。”智伯問道:“用什麼辦法去削弱他們呢?”郄疵說:“現今越國強盛,晉國已失去霸主地位,主公可藉口擴大軍隊,與越國爭雄,假說晉侯有令,讓韓、趙、魏三家各獻地百里,所得賦稅以為軍資。三家若老老實實把地交出來,我坐增三百里之封,這樣則智氏更加強大,而三家卻被削弱了。如果三家有不從者,主公可假託晉侯之命,率大軍先除滅之。此‘食果去皮’之法也。”智伯連稱:“妙計!妙計!請問三家之中先拿哪家開刀?”郄疵回道:“智氏睦於韓魏,而與趙有隙,宜先韓次魏,韓魏既從,趙則不敢不從。”智伯遂首先派其弟智開向韓康子索取土地。智開來到韓康子府中,對韓康子說道:“我主奉晉侯之命,整治軍隊,準備伐越,令三卿各割地百里,人於公室,取其賦以充公用。我兄命我前來致意,願乞地界回復。”韓康子對日:“你暫且回去,明日我將親自向你家主公報命。”智開走後,韓康子召集家臣計議此事。他氣憤地說:“智伯打著晉侯的旗號,以割地為名來削弱三家。我欲興兵討伐此賊,卿等以為如何?”謀士段規忙說:“不可!不可!智伯貪得無厭,打著晉侯的旗號來削我土地,若用兵,是抗君也,他將藉機加害於我家。與其這樣,還不如先把土地割給他,他得吾地,必又去向趙魏索要,趙魏不從,必相攻擊,我可收‘坐山觀虎鬥’之利。”韓康子聽從了段規的意見,第二天親自攜帶地圖,獻於智伯。智伯見圖大喜,當即設宴款待。飲酒中間,智伯得意忘形,命人取出一幅“卞莊刺虎”的畫卷,讓韓康子觀看。只見畫上題著一行小字:“三虎啖羊,勢在必爭,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舉兼收,卞莊之能。”韓康子一看,身上頓時冒出冷汗。心中暗想:“莫非智伯已識破我的計謀?”正在此時,智伯指著畫上三虎戲嚎韓康子道:“我時常翻閱史冊,列國中齊有高虎,鄭有罕虎,加之足下韓虎之名,三虎全矣。”這時站在一旁的段規趨前而言道:“按照周禮的規定,卿大夫間不直呼其名。今日君對我主所開之玩笑,未免太過分了吧。”段規身材矮小,站在智伯面前,尚不及其乳部。智伯以手拍著他的頭頂說:“小兒何知,亦來饒舌!三虎所吃之餘,莫非就是你嗎?”說罷拍掌大笑。段規怒而不言,韓康子佯醉,閉目而言道:“智伯之言是也。”即時回府。智國聽說這件事後勸諫道:“主公戲其君而侮其臣,韓氏恨之必深,若不備之,禍將至矣。”智伯哈哈大笑道:“我不嫁禍於人就算不錯了,誰敢嫁禍於我?”智國急道:“蚋蟻蜂蠆,猶能害人,況且君相乎?主公不備,異日悔之何及!”智伯說:“我將效法卞莊子,一舉刺三虎,蚋蟻蜂蠆,我何懼哉!”
過了一天,智伯再派智開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起初也打算拒絕。他的謀臣任章說:“智伯向韓氏索取土地,韓康子已把百里之地割給他了,現在又向我們索要,還不如早點給他算了。”魏桓子氣憤地說:“毫無理由就想奪取我的土地,我就是不想給他。”任章規勸道:“正因為毫無理由就強迫人家割地,大家一定懼怕並怨恨他。我們讓出一塊土地,智伯就會更加驕傲起來。一方因為得地而傲慢、放肆並喪失警惕,另一方因失地而惱怒、憤恨並精誠團結。這樣以團結一致的軍隊來對付驕縱輕敵的人,可以預料,智伯的生命不會長久了。《逸周書》說‘想要打敗敵人,一定先助桀為虐;想要奪取敵人的東西,一定先送給他們一些甜頭。’主公不如滿足智伯的要求,以此來驕縱他。然後我們再選擇盟友,聯合起來對付他。如果現在我們一口拒絕,就必然會激怒他,那么我們就要成為他的首要打擊對象了。”魏桓子領悟了這些道理,也送給智伯一座萬戶居民的大城。
智伯見韓魏兩家相繼屈服,心中洋洋得意,於是想趁熱打鐵,去奪取趙氏的土地。當智伯的使者指名索要趙的蔡地和皋狼地時,趙襄子不假思索地予以斷然拒絕。為什麼趙襄子敢於抵制智伯的無理要求呢?一則是趙的力量比韓魏強,因此不像韓魏那樣懼怕智伯;二則趙襄子趙無恤曾多次遭受智伯的侮辱,積怨很深,不肯屈服於他;三則趙襄子自以為才能謀略均超過智伯,他在趙封地內治理有方,深得百姓擁護。故此才敢於同智伯相抗衡。原來,趙襄子是他父親趙簡子寵愛的女奴所生,這個女奴是趙簡子在攻打翟族時俘虜來的。趙簡子有兩個兒子,長子名伯魯,幼子就是趙襄子無恤。為了測驗兩個兒子的才智,有一次,趙簡子對他們說:“我藏了寶符在常山之上,先取得者有重賞。”伯魯與無恤二人便騎馬跑到常山尋找。伯魯一無所得,很快回到家中。而無恤回來時卻向簡子稟告說:“我已得到寶符了。”簡子問:“寶符在何處?”無恤說:“從常山居高臨下遠眺,可以望見代地(今河北蔚縣、山西大同一帶),越過常山,代地是可以取得的。這就是常山上藏的寶符。”聽了無恤的話,簡子感到他的才智確實超群,便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後來,趙簡子把一段訓誡的話分別寫在兩片竹簡上,交給伯魯和無恤,讓他們謹慎收藏,切記在心裡。三年過後問他們時,伯魯沒記住幾句,追問竹簡在哪裡,已不知何時丟失了。再問無恤,他卻能全部背誦出來,而且對答如流。問其竹簡在何處,他立即從袖中掏出呈上。這樣經過反覆比較,趙簡子感到無恤的才智品德確宴遠遠超過他的兄長,這才確定立無恤為他的繼承人。為了讓趙無恤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晉出公十一年(前464年)在智伯率晉軍圍攻鄭國時,趙簡子派無恤帶兵前往。作戰中無恤雖盡心盡力,但智伯卻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有一次智伯喝醉酒後傲慢無禮,強行向無恤灌酒。無恤不喝,他就用酒壺對無恤進行毒打,並辱罵無恤是奴婢生的賤種。趙氏群臣要為無恤報仇雪恥,請求把智伯殺死。無恤雖心中憤恨,卻勸說他們不得魯莽行事。他說:“主君所以立我為繼承人,並命我率兵伐鄭,是因為我能夠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如果在此時此地相互殘殺,豈不貽誤了國家大事。”晉軍回晉國後,智伯不僅毫無悔改之意,反而勸趙簡子廢黜無恤。過了6年,趙簡子死去,無恤即位為晉卿,就是趙襄子。這也是趙襄子不肯割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智伯在趙氏那裡碰了釘子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調集智氏全部兵馬,同時派人邀請韓魏二家共攻趙氏,並約定滅趙之日,三分其地。韓康子、魏桓子一來懼怕智伯之威,二來貪圖趙氏之地,便各引一軍,隨智伯伐趙。智伯自率中軍,韓軍在左,魏軍在右,氣勢洶洶地向趙府殺來。趙襄子見情況緊急,忙召喚趙氏謀臣張孟談,對他說:“智伯為人非常陰險毒辣,表面親近,其實疏遠。最近三次派人邀請韓魏二家密談,不讓我參加,一定是商議出兵攻打我。如今為避其鋒芒,我們退守何地為好。”張孟談說:“董安於乃是先主簡子手下有才智的謀臣,鎮守晉陽多年。後來尹鐸繼承他守晉陽,採取減輕賦稅,充實戰備等措施,把那裡治理的井井有條。如今晉陽城池堅固,民心向趙,依我之見,最好是退守晉陽。”趙襄子猛然想起父親臨終時叮囑他的話:“晉國一旦發生變亂,你要記住,不要認為尹鐸年輕,也不要以為晉陽距離遙遠,一定要把那裡當成退路!”於是同意張孟談的意見,命部下延陵生率騎兵先到晉陽,然後率趙氏群臣前往。趙襄子到晉陽後,立即視察城廓、府庫、糧倉,對張孟談說:“晉陽城池堅固,府庫充盈,糧食豐足,只是缺少箭矢,如何是好?”張孟談說:“臣聽說董安於治理晉陽時,宮室垣牆外圍都是用蘆葦、栝木紮成,高至丈余,主君可以用作箭矢。”於是趙襄子命人察看,果然如張孟談所說。這些蘆葦和栝木非常堅硬,是做箭矢的好材料。趙襄子親自檢驗後說;“這些材料夠做箭矢用了,缺少兵器怎么辦?”張孟談說:“臣聽說董安於治理晉陽時,宮室的柱子都是用煉過的精銅製成的,可以用來打制箭頭和鑄造武器之用。”趙襄子按照張孟談的建議,預先準備好一切防禦工具,人心日益安定。他深有感觸地說:“治國之需賢臣,這太重要了。得董安於而器用備,得尹鐸而民心歸。上天如此垂顧趙氏,趙氏怎會滅亡呢!”
再說智伯假借晉君的名義,脅迫韓魏兩家,共同出兵進攻趙襄子,很快攻到晉陽城下,時在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趙襄子見三家聯軍把晉陽圍得鐵桶一般,便與張孟談商量抗敵之策。張孟談進言道:“現在敵眾我寡,主動出戰未必獲勝,不如深溝高壘,堅閉不出,以待其變。因為韓魏過去與趙無仇,此次前來參戰,完全是智伯所逼迫的。另外,兩家被強行割地,心中已對智伯產生仇恨情緒。所以三家同兵而不同心,不出數月,內部定會生變,待他們自相猜疑之際,再予智伯以狠狠打擊,智氏還能不失敗嗎?”趙襄子認為張孟談的意見是對的,便親自撫諭百姓,表明同心協力固守城池之意。晉陽的百姓互相勸勉,同仇敵愾,雖婦女兒童也都欣然願效死力。每當敵軍攻至城前,輒以強弓短弩射之,敵至城下,則以滾木礓石擊之。如此相持一年有餘,晉陽城巋然不動。
智伯見晉陽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煩悶,一日駕小車在城外巡遊,行至一處叫龍山的地方,發現泉流奔涌,水勢甚急。問當地居民,得知此乃晉水源頭,距晉陽不足十里。智伯沉思一會兒,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得破城之計矣!”忙驅車回營,召韓康子、魏桓子商議破城辦法。智伯說:“晉水發源於龍山,轉而東流。如在山北開渠,將晉水西引,然後築一高壩,待春汛到來之時,決堤放水,倒灌晉陽,趙氏將頃刻而亡。”當即命韓部守東路,魏部守南路,智伯將大營移至龍山,兼守西、北二路,以防止趙氏突圍逃跑。然後以主力人馬掘渠築壩。不出三月,諸事完成,晉陽城西北的高地上,好端端地多出了一個人工湖泊。適逢春雨連降,山水驟漲,蓄水已與堤平。智伯派人決堤放水,只見那滔滔洪水,直瀉而下,向晉陽城灌來。P2-5

序言

儘管人類厭惡戰爭,但戰爭卻像影子一樣,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整個進程。
在中國,從三皇五帝,迄於民國,數千年來,發生的戰爭不可勝計,而較大的戰爭就達1000餘次。這些戰爭,既有部落之間的相互廝殺,又有諸侯之國的激烈兼併,既有王朝內部的你爭我奪,又有周邊民族的侵略擴張:既有農民起義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戰爭的風雷激盪。其中,封建軍閥之間的割據大血戰,構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殘酷、最野蠻的戰爭歷史畫卷。《軍閥割據》一書就是從歷代割據戰爭的史實中,擇其精要,匯集成卷的。目的是讓人們透過這些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搏鬥與廝殺,認清封建軍閥的黑暗性和野蠻性,了解割據戰爭的破壞性和危害性,總結經驗教訓,更加珍惜安定團結的今天,嚮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割據戰爭的產生,既有深刻的政治根源,又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首先,割據是在朝政腐敗、文恬武嬉、奸臣當道、中央政權無力控制地方的情況下產生的。如戰國時期,晉國衰弱,出現了以韓、趙、魏為代表的新興勢力與智氏之間的兼併戰爭:秦末農民大起義後形成的以項羽、劉邦為首的武裝軍事集團;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亂,乘機而起的劉秀兄弟;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及以後的藩鎮連兵,等等。其次,封建社會的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軍閥割據勢力在自己的控制區域內,獲得滋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他們只要霸占一州一郡的土地,掌握那裡的政權和財權,就有了擴大軍隊、發動戰爭的物質保證。因此奪取土地,實行割據,是封建軍閥之間相互混戰的直接目的。第三,掌握軍隊,是封建軍閥產生野心、包藏禍心、擁兵自重、對抗中央的前提條件。一些掌握軍權的將帥,把本是國家統治工具的軍隊,變成一己私有之物,並驅使軍隊為實現個人野心服務,利用軍隊割據地方,利用軍隊搶奪地盤,利用軍隊奪取中央政權,利用軍隊實行軍閥統治。如南北朝時期的侯景之亂;唐朝末年的朱溫篡唐;元末方國珍自稱草頭王;清初吳三桂挑起的三藩之亂等,都是野心勃勃的將帥,利用手中軍隊進行叛亂或實行武力統治的。他們“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併”,致使戰火連年,兵燹頻仍,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封建軍閥的殘暴統治,較之尋常的封建統治,帶有更多的動亂性和黑暗性。
割據戰爭給整箇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危害。無論是軍閥與軍閥之間的戰爭,還是軍閥與中央政權之間的戰爭,對整箇中華民族來說都是一場劫難。這主要表現在:
一、戰爭嚴重破壞了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的統一。春秋戰國之際,中國步入了封建社會。秦統一六國後,中國開始由諸侯割據的封建國家過渡到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維護國家的統一,是各民族的共同願望。但是封建軍閥割據戰爭,卻造成中華民族的長期分裂狀態,使統一的中國出現了金甌殘缺、山河破碎的局面。這種割據狀態,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如從東漢末年開始,到西晉滅吳為止,割據戰爭持續了近一個世紀:南北朝時期的分裂狀態持續了170年;唐安史之亂至北宋建國前,割據狀態持續了200餘年。統一是歷史的進步,分裂是歷史的倒退。從這一意義上說,割據之戰完全是對歷史的反動。
二、割據之戰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中國歷史上每一次軍閥戰爭都引起了激烈的社會動盪,並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為了準備發動戰爭,封建軍閥拚命搜刮民財,增加稅收,從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陷入破產的境地。其次,許多人為了躲避戰亂,或藏進深山密林,或逃奔異國他鄉,造成田園荒蕪,百業凋敝,直接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再次,軍閥在作戰中,縱兵劫掠,兵燹之後,往往是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出現“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的悽慘場景。正像《中國歷代戰爭史》所描述的:“所至屠滅,焚盪無遺,軍行未嘗轉糧,車載鹽屍以從……極目千里,無復煙火。”
三、割據之戰嚴重阻滯了人類的生息與發展進程。戰爭,對人類自身來說,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自相殘殺活動。割據戰爭較之其他戰爭,其殘暴虐殺程度則更為劇烈,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危害則更為嚴重。大規模戰爭,使成千上萬的士卒暴屍荒野;連年的戰火,使無辜百姓慘遭屠戮;不斷地擴軍,使人口發展受到嚴重阻滯。戰國時秦滅趙,一次坑殺降卒20萬;東漢末年,曹操曾將徐州百姓全部屠殺,後又坑殺袁紹降卒8萬餘人;南北朝時,侯景亂梁,數十萬居民暴屍街頭;唐朝藩鎮割據,田承嗣大肆擴軍,州縣之中幾無男子。總之,在軍閥長期混戰中,直接或間接死於戰爭的人無以計數,人力資源受到極大損失,人口發展受到嚴重限制。據統計,唐玄宗開元年間,全國人口總數為6500萬左右。安史之亂後,人口總數為5291。9萬人,銳減1200餘萬。而到唐文宗時,全國人口總數進一步下降到2500萬人。從人口的急劇減少,可以看出軍閥割據戰爭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作用。
四、割據之戰嚴重影響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誼。隨著歷史的發展,民族融合的不斷加強,在絕大多數時間內,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但是一些封建軍閥,為了實現自己的狂妄野心,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往往勾結少數民族上層人物派軍參加軍閥混戰,從而破壞了各民族間的睦鄰友好關係,破壞了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與友誼。唐代宗時,僕固懷恩反叛,曾勾結吐蕃、回紇軍隊進攻唐中央政權,他們一路燒殺,一路劫掠,給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唐德宗時幽州節度使朱滔,召回紇兵3000人隨軍作戰,後為李抱真、王武俊率領的官軍擊敗,回紇兵幾乎全部戰死。五代時後晉的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契丹出兵相助,自己甘當兒皇帝,結果造成後來宋遼間的長期戰爭。所以像這樣的古代封建軍閥就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敵人。
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受到衝擊並發生嬗變,但這種嬗變進展得十分緩慢,農業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這新舊兩種經濟因素的消長和衝突,使近代軍閥仍有著滋生和存在的基礎,然而又不能不打上時代的深深烙印,具有古代軍閥所沒有的許多特點。
近代軍閥起於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迄於張學良東北改旗易幟。這一時期由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構成了兩大軍閥體系。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主要來自“小站舊人”。據統計,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參謀隊,58人中先後出了2個總統、3個總理、10個陸軍總長及次長、2個巡閱使、23個護軍使,他們是北洋軍閥的中堅力量。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兩大派系,以及稍後以張作霖為首領的奉系軍閥。西南軍閥主要由辛亥革命後的都督演變而來。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曾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在中華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後來在與北洋軍閥對抗中他們自身也變成了軍閥。西南軍閥以滇、桂、黔係為主,包括川、粵、湘系在內。此外還有割據一方的地方實力派,如盤踞于山西的閻錫山、占有陝甘的馮玉祥等。
近代軍閥割據的主要特點:一是北洋軍閥始終操縱北京政府,打著統一的旗號,頗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其內部的勾結與對抗,也是圍繞爭奪中央政權而展開的。西南軍閥則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以割據地方為其主要目標。二是西南軍閥和北洋軍閥的內部組織結構,均帶有濃厚的封建宗法性。他們依靠血親、同鄉、同僚、故舊、師生的關係網,來把持軍事和民政,實行封建家長制統治。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軍閥集團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宗族性實體。皖系軍閥倪嗣沖督皖期間,其主要血親不下50人,“都蒙其提拔,掌握了安徽的軍權政權和財政等,組成一個倪氏統治安徽的大集團”。三是近代軍閥都或多或少與帝國主義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由於北洋軍閥控制中央政府,所以能代表國家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賣國條約,故其賣國的罪惡更大一些。帝國主義的“分治政策”使其紛紛在中國尋找他們的代理人,而近代軍閥也都找一個帝國主義作靠山。如皖系、奉系與日本相勾結;直系則與英美關係比較密切。所以人們往往把近代軍閥稱作帝國主義的走狗。四是近代軍閥出身於不同的社會階層,由清代職業軍官轉化而來者有之:從行伍中脫穎而出者有之;在國內或國外受過近代軍事教育者有之;出身於土匪、綠林者有之。不同的出身,使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五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近代戰爭進入熱兵器時代。槍炮等武器比古代的刀槍等冷兵器要優越得多。因此近代軍閥割據戰爭的破壞力、對人民民眾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也比古代戰爭大得多。
護國戰爭之後,大大小小的軍閥擁兵自雄,自成派系。或連省以為己有,或盤踞一省稱為督軍,或割據某地區自稱“鎮守使”。大軍閥往往網羅小軍閥以壯聲勢,小軍閥常常投靠大軍閥以求自保。各軍閥之間或相互勾結,合縱連橫;或矛盾衝突,明爭暗鬥。“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大小兵燹,連綿不斷,槍炮之聲,不絕於耳。在軍閥的燒殺劫掠下,百業俱廢,民生凋敝,人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災難之中。據《護法運動期間南北軍閥在湖南造成的禍害》一文所載:湖南寶慶“城廂內外,及各鄉百里問,凡兵隊經過駐紮之處,幾使家無倖免,女無完節,戶少炊煙,路斷行人,傷人慘目,天日為暗”。環顧國中,如寶慶者不知凡幾!頻繁的戰亂,又造成政局的動盪。控制中央政權的軍閥頭目,像走馬燈似的不停地變換。從1912年到1928年的17年間,內閣變更了47次,正所謂:“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們在強調割據戰爭的反動性、殘酷性、野蠻性的同時,還要認識到,從軍事研究的角度去考察,幾千年來,在軍閥混戰中,湧現出很多著名軍事家,創造了大量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如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孫曹赤壁之戰等,在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一些軍閥順應歷史潮流,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勝利,使國家由亂到治,由分裂達到新的統一,這在客觀上也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
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